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次上市,市值千億,他是拿下三星、英特爾的「海龜晶元第一人」

兩次上市,市值千億,他是拿下三星、英特爾的「海龜晶元第一人」

「關鍵是你看到的潮流確實是潮流。」

文 / 華商韜略 曹謹浩

在本土晶元創業土壤貧瘠的90年代,他是第一個打開局面的人。

【1】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

1994年,伴著劉歡渾厚嘹亮的嗓音,《北京人在紐約》萬人空巷,姜文飾演的王起明正演繹著那個夾在天堂與地獄間的美國夢。

在國內各大城市,報名的人將托福考試中心圍得水泄不通,出國念書、出國淘金,是當時的時代主旋律。

這一年,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里,書生模樣、性格溫和穩重的楊崇和,卻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回國。

赴美留學就業已經13年,他是人人羨慕的矽谷新貴,但這不是楊崇和要的美國夢。

「我本質上不可能融入美國主流文化。我很鬱悶,這種鬱悶既是心靈上的,更是文化上的。」

當無數人巴不得游過太平洋時,楊崇和就這樣毅然決然成為了「史前海龜」。

雖然離開了矽谷,但他心中的創業之魂始終在燃燒。

九十年代初,美國晶元產業正值熱潮,待遇豐厚,未來的互聯網產業也正處於爆發前夜,而中國內地既沒錢、也沒人,連香港、台灣也遠遠不如。原本打算回國創業的楊崇和,只好在上海一家合資公司暫時蟄伏起來。

「在矽谷最熱的時候,同事、朋友們都笑話我回國走錯了。後來我去矽谷開會,他們又認為我回國走對了。其實我從1994年回國以來一直沒有後悔過。」

楊崇和有自己對於晶元產業的獨特觀察。他認為,從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等地的經驗來看,中國大陸沒有理由不能將晶元產業發展起來,而且還會做得更好。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

回國第20年,2013年,楊崇和帶著在行業嶄露頭角的瀾起科技登陸納斯達克,融資七千多萬美元,一度受到投資者熱捧。

這是彼時國內高科技行業創業者為數不多,也是最好的融資選擇。

然而不久,美國市場颳起做空中國概念股的風波,瀾起科技也捲入其中,股價動蕩,還被指控財務造假,面臨集體訴訟。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深陷調查,未能及時提供兩份財務報告文件,瀾起科技還收到了摘牌程序啟動通知。敲鐘納斯達克的喜悅在短短一年之內變成了退市的尷尬。

2014年10月,審計委員會的初步調查結果出爐,證明做空機構指控不實,納斯達克隨即延緩了瀾起科技的摘牌程序。

但,楊崇和去意已決。

一個月後,國資背景的浦東科投和中電投資宣布收購瀾起,幫助其私有化回國。

因為有了國資參股身份與國際化的管理經驗,瀾起科技既能享受國家對晶元產業的優惠政策,又保證了管理層的穩定經營,因禍得福。

2019年6月25日,證監會同意瀾起科技科創板IPO註冊,融資估值超過220億人民幣,比在納斯達克的時候,翻了44倍。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首日,瀾起科技暴漲273%,總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截至24日收盤,市值857.3億人民幣。

至此,楊崇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回歸。

【2】

瀾起科技並不是楊崇和的第一次創業。

1996年3月,蟄伏兩年多的楊崇和終於看到了機會。當時國家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生產線項目正式立項,俗稱「909」工程。

楊崇和預感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對於半導體晶元的需求也會水漲船高。於是,他想辦法找到了電子部領導,希望採用風險投資模式創辦本土晶元設計公司。

彼時,雄厚財力的本土企業少之又少。同樣職位,國內薪資與股權激勵等待遇也遠遠不如國外,難留人才。投資人不敢投、創業者找不到錢、優秀人才招不來、投了之後難以獲得回報,問題環環相扣。

楊崇和是第一個打開本土晶元創業局面的人。

儘管沒有任何先例,但憑藉著在矽谷的成就與人脈,楊崇和很快彙集了海內外各路資源:

兩位來自港台、留學矽谷的聯合創始人,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提供的政策支持,還有中國華虹微電子(國家909項目執行單位)、美國華登國際、日本野村證券等三家投資基金。

1997年,內地第一個風投基金 高科技模式的晶元設計企業正式創立。

楊崇和把這家帶有矽谷血統、融合國際資源的公司取名「新濤」,意為中國晶元設計產業續上了多年前就斷掉的血脈。

此外,楊崇和還把矽谷那種濃郁的創新氛圍也帶了回來。憑技術說話的內部競爭,安靜、舒適的工作環境,彈性的工作制度,咖啡小館、健身房、茶樓、沙龍、午餐會應有盡有……

此後就是一連串創舉:

第一次把國產晶元銷往發達國家、第一片用於數據與語音集成的八通道編解碼晶元,還打破了英特爾公司對某類晶元的全球壟斷……

比起其他人,楊崇和稱自己是幸運的,第一次創業天時地利人和。

2001年的互聯網危機中,為了向投資人負責,新濤科技以8500萬美元被美國半導體大鱷IDT收購,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楊崇和留任總經理三年。

收購完成後,包含國資在內的投資人收益超過八倍,位列當年的「十大併購案」,成為本土晶元行業第一個成功投資項目。

楊崇和用「新濤」的成功投資案例證明,晶元產業在中國不僅未來很美好,當下也有大把的錢賺。自此之後,國內外資本才越來越多進入中國晶元產業。

把自己的幸運變成了行業的機遇,楊崇和也因此被譽為「上海版矽谷神話的締造者」。

2004年,離開IDT之後,因為認準了中國晶元行業的未來,楊崇和又創辦了瀾起科技,開始了又一次本土晶元產業拓荒。

2008年,英特爾突然大幅調整了內存緩衝的架構規劃,整個行業面臨一次產業急轉彎。大部分相關廠商不得不把技術推倒重來,一時間人仰馬翻。

因為晶元產業是一個類似艦隊的生態,領航的是英特爾公司,其他細分產業需要隨時根據龍頭的方向進行調整。

楊崇和也是頭比誰都大,因為瀾起科技剛剛把上一代低能耗產品做成熟,就面臨著無用武之地的尷尬。

但最終,風波過後,瀾起科技活了下來,熬死了一大票競爭對手,而且越活越好,成為了這場風波中的最大贏家之一。

對此,楊崇和開玩笑說自己是「剩者為王」,認為自己的兩次創業都有運氣的成分。

但運氣的背後,是楊崇和在半導體領域的高深造詣與對行業的深刻理解。

【3】

2006年,楊崇和曾帶著瀾起第一款內存緩衝晶元,前往矽谷拜訪英特爾公司。

經過測試,英特爾驚奇地發現,這款中國「芯」在保證性能的基礎上,比國際頂尖水平的能耗足足降低了40%。在派專人到上海考察後,英特爾確認了瀾起的實力。

最終,作為產業龍頭的英特爾乾脆停產了自家相應晶元,轉而投資瀾起。

後來,世界最大的內存條生產商三星也加入了投資人隊伍。

核心技術獲得兩家國際巨頭的認可,對於楊崇和來說至關重要。

瀾起科技的主要產品是內存緩衝晶元,這是一種用來連接CPU與內存的晶元——CPU處理速度很快,內存跟不上,因此需要一個橋樑來做緩存。

這是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需要經過CPU、內存條、伺服器等廠商的三輪認證才能獲得真實訂單。

長期以來,由於CPU與內存條都把持在美韓手中,國產內存緩衝晶元即便做出來了也難進入市場,因此曾被業內視為難以涉足的國外高端產業禁區。

但,楊崇和不僅把晶元做出來了,還憑超一流的能耗水平征服了合作商。

最終,瀾起科技憑藉高達70%多的毛利和近50%的市場佔有率,位列全球行業「三傑」之一,成為打入國際主流領域的核心晶元供應商。

為了表彰楊崇和對晶元設計行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2002年,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授予他「產業先驅獎」,2010年又授予他協會最高榮譽IEEE Fellow(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目前,瀾起科技發明的DDR4全緩衝「1 9」架構已被採納為國際標準,並且正在積极參与DDR5新一代標準的制訂,以求繼續領跑行業。

但內存緩衝晶元畢竟賽道太窄、競爭激烈,左右都被卡著脖子,長久下去也不是事。

站穩腳跟後,為了提升企業競爭力,瀾起科技開始進行產業鏈上的進一步延伸。

2016年開始,瀾起科技和清華大學、英特爾公司開發津逮伺服器CPU以及平台,從單顆晶元擴展到伺服器市場。

2017年4月12日,瀾起科技舉辦「生態聯盟通氣會」,與數十位合作夥伴分享了新一代「津逮」平台的相關規劃,吸引了包括聯想、惠普、百敖軟體、新華三等企業的加入,「子晉聯盟」正式成立。

目前,瀾起科技的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產品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諸多領域。

能夠有此布局,相當一部分原因,這也得益於瀾起科技的投資人資源。

英特爾、三星、雲鋒基金、中信證券、中電投資,一個個顯赫的名字陸續出現在瀾起科技的股東天團中。

楊崇和認為,創業者找投資,找的不僅僅是錢,而是投資人帶來的附加值。

比如,津逮伺服器平台將會成為瀾起科技未來布局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利器,而這也是股東之一的雲鋒基金近年來廣泛布局的領域之一。

【4】

瀾起能有今天,絕非一時一日之功。

內存緩衝晶元產業投入大,風險高,研發周期長,而且國產晶元若不做到頂尖,基本沒有市場。因此,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楊崇和深知,光憑一腔熱情是沒有用的。

經過深思熟慮,他根據國內電視市場發展的趨勢,定下了「兩條腿走路」策略:

研製市場廣闊的機頂盒晶元用來維持企業利潤,解決吃飯問題;專註於內存緩衝晶元,著力於衝擊高端晶元產業。

正是抱住了機頂盒晶元這條中國市場的利潤「大腿」,瀾起科技才慢慢熬過了一個又一個漫長又燒錢的研發周期——

2005年,首款DDR2系列內存緩衝晶元上市較晚,沒能站住市場;

2010年,第二款DDR3雖然出貨量超過100萬片,但卻沒能實現盈利;

2013年,第三款DDR4內存緩衝晶元終於率先獲得Intel的認證,瀾起科技終於一躍而起成為行業領頭羊。

走過了2014年,慢工出細活的內存緩衝晶元才正式成為瀾起科技的主營業務,數字電視、機頂盒業務才被剝離出去,全力以赴進行新一代DDR5晶元系列的研發。

就這樣一步一步,楊崇和不急不躁。在他辦公室中央,曾放著一張明朝式樣的方桌,上面擺著幾摞古代藝術品畫冊。楊崇和常說的一句話是:「古人的東西看多了,心比較靜。」

這種心態也讓瀾起科技在行業無論冷清或浮躁時,都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容前行。

「明代的傢具簡練、質樸、敦厚,為幾個不起眼的細節,工匠不惜用上整段木料來做;而清代傢具雖繁紋重飾、表面熱鬧,用材卻多是拼接。」

喜歡古董的楊崇和常用明清傢具作比喻,來告誡年輕的工程師們。

紮根於傳統文化的平和沉穩氣質之外,他的另一面就是永遠爭先的國際化矽谷精神。

「瀾起」取自於蘇轍的詩——「止為淵潭深,動作濤瀾起」,一靜一動,相得益彰。

「就像沙發和太師椅並存一樣,東西方文化完美結合,正是我當初來上海創辦企業時的一個夢想。」

如今,作為一家國際資本參股的世界級晶元公司,從納斯達克私有化回歸的瀾起科技,率先登陸科創板,再次為世界見證著中國晶元產業創業投資環境的進步。

從「新濤」到「瀾起」,楊崇和堅信,「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大方向對了,跟著大的潮流走,又沒有太大的失誤,總會取得成功,關鍵是你看到的潮流確實是潮流」。

正如馬雲所言:「對全世界而言,未來幾十年,最大的機會就是中國經濟將在新一輪技術革命里更快速地崛起,最大的挑戰則是如何適應中國的快速崛起。」

這也是楊崇和從回國伊始,就一直認準的潮流。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457萬美元天價拍下巴菲特午餐,這位90後到底多有錢?
這場萬人盛宴,將如何重塑中國商業的數字化未來?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