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淺談清朝文字獄,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發的?

淺談清朝文字獄,死了七十多人的明史案到底是因何爆發的?

說起文字獄,很多人認為是清朝特有的一種制度,但其實文字獄在清朝之前就早已出現.最早的文字也可以追溯到漢朝,但是真正形成文字獄概念的是在明朝,我們都知道古代是一個君主集權統治的封建社會,類似於文字獄這種對思想進行高度統一的制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出現過許多次,那像這種文字獄制度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這要從蘇軾說起。

我們知道在宋代歷史中,曾經發生過一次非常大的政治變革,當時的宋代剛剛經過了王安石變法,因為王安石變法的原因朝廷分為了兩個黨派,一個就是堅持變法的王安石一派,一個就是保守的司馬光一派。

每一次歷史上的變革都會發生這種類似的黨派紛爭,清朝末年慈禧與光緒帝也是如此,北宋的王安石一派和司馬光一派兩黨之間因為自己的利益糾紛和不同的政治理想內鬥的非常厲害,當時的蘇軾是屬於守舊派的,內心比較傳統,堅持倫理道德的蘇軾對於新政的態度是非常反對的。他曾經多次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表現出對新政的不滿。在當時那個年代裡蘇軾在舉朝上下的文人心目中都有著崇高的地位。

他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如果有蘇軾在一直明確反對,這對於王安石一派實行變法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所以變法派就開始針對蘇軾想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因為當時明神宗對於變法還是非常支持的。所以對於變法派的一些所作所為都表示默許,其中就包括御史台官員對蘇軾的詩文作品中下功夫,在字裡行間想要為蘇軾羅織罪名。因為這些人的刻意為之沒過多久,蘇軾的罪名就出爐了就是——謗訕新政」。

這個時候御史台的那些人每天起來就開始在蘇軾的作品裡雞蛋裡挑骨頭,希望以蘇軾的作品為突破口將他拉下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頓曲解之下蘇軾的罪名坐實,還將反對派與蘇軾有來往的一干官員全部牽扯進來。這一下直接將自己的對手守舊派的主要人物一網打盡,後來雖然曹太后與王安石不斷地向皇帝求情,終於在蘇軾入獄四個月以後將它放的出來,但是這個時候的蘇軾被連降,下放到了黃州流放瓊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從烏台詩案開始,文字獄這一概念正式走進老百姓的生活,而真正讓文字獄在歷史上形成一種制度,並且因為文字獄而死是在明朝的時候,明朝有一個李贄。

這個人算是中國歷史文化中,一直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洗腦下的一股清流,此人做事很小的時候就與人不同,從不受儒家腐朽思想的影響。反對孔孟的「君子之治」而提倡「至人之治」,反對儒家的道德倫理至上而提倡社會功利最先,直接把封建統治階層用以愚民的核心價值觀全盤否定。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思想讓李贄成為了明朝的思想罪犯,李贄這個人,不僅想法獨特性格還特別要強耿直,所以得罪了許多人,在李贄76歲的時候,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經首輔沈一貫的授意,上奏神宗,攻訐李贄。最終李贄被以「敢倡亂道,妄言欺世」的罪名逮捕入獄,心高氣傲的他被這等無賴的罪名逮捕入獄以後,內心十分不甘,沒多久就被逼自盡,他的作品也盡數被銷毀。

李贄一案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體現出了明朝朝堂之上的歹毒險惡,這個事件也是清朝文字獄的先河,不僅如此,明朝的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想要謀朝篡位,於是他就找來了一位在當時非常有社會影響力的方孝孺幫他寫登基詔書,方孝孺認為朱棣這個人謀朝篡位不是什麼好人,所以不願意幫他,結果被株連九族,朱棣殺了他全家還不甘心,讓所有私藏有方孝孺的詩詞的人全部處死,這件事件在歷史上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而延續到了清朝。

清朝最大的一起文字與案件就是明史案,這個案件的主人公叫做莊廷瓏。庄廷瓏是浙江湖州人,家裡挺有錢的,最大的夢想就是想寫一部明史名流於世,於是就到處奔波,一直聽到有人告訴他說他的同鄉朱國楨活著的時候寫了一本明史,朱國楨死後這部著作沒有完成,也沒有刻印,朱國楨的家人聽說庄廷瓏想要寫一部明史,於是便將朱國楨的手稿賣給了庄廷瓏。

庄廷瓏拿到這份手稿以後,那是喜形於色,特別開心,他在這份手稿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又補寫了一些歷史事迹,就刻印發行了,但是卻沒有想到,當時的統治者對於文字獄是多麼的敏感,在這本名史之中有許多明著斥責清朝的語言。

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別有用心的小人知縣吳之榮,看上了這份手稿能夠帶給他利益價值,大家都知道庄廷瓏是遠近出名的大富豪,看到這本書以後,不僅可以敲詐庄廷瓏一筆錢財,甚至還可以靠著這本書加官進爵。

於是他就拿著這本書,到庄廷瓏家裡敲詐,沒想到庄廷瓏家裡對他的行為不予理睬,一分錢都沒拿到的吳之榮,一氣之下,便把這一本書向上級高發,一傳十十傳百,一直傳到了督學胡尚衡那裡。中國有句古話,有錢能使鬼推磨,當時的胡尚衡拿了庄廷瓏的一筆錢財,便將這件事情壓了下來,只是把書中一些不當的字眼稍加修改。

沒想到這樣的結果,讓吳之榮更是怒火攻心,一氣之下拿著初版告到了北京,這下子事情鬧大了。刑部立馬立案追究,掀起了文字獄,可當時的庄廷瓏已經去世,與這本書有關的所有人的都被誅了九族。

原來的禮部侍郎李令哲就為這本書作序,沒想到他自己遭殃,還株連了4個兒子,當時的主審官實在是可憐這家人,於是看見他的小兒子才年滿16歲,被讓他在口供中說小一歲,這樣就可以不用處死只需要充軍便可,沒想到這個小兒子偏偏還是個好漢他說到「父兄俱死,不忍獨生」!到最後也沒有改口供,一家人就這麼死了,在明史案中,一共牽連了70餘人,這些人大多數都被處死,極少數人被發配充軍。

明史案在整個清朝歷史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明史案爆發以後,清朝的文字獄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鼎盛時期,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規模較大,影響較深的文字與類似於明史案這種的就發生了10多起,有數萬人在文字獄中遇難,無數的清朝學者知名鴻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牽連,有的被誅滅九族,有的被發配沖軍舉朝上下,人心惶惶,一直到清朝滅亡,文字獄的身影都依舊存在。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歷史的小女孩 的精彩文章:

一個女人活成「聖母」的代價:即使喪父喪兄失子,還要卑微的活著
解析薩爾滸戰役發生始末!明軍當真就如此昏庸無用?

TAG:說歷史的小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