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荀子的一篇《勸學》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荀子的一篇《勸學》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主張人性本惡,認為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完善自己;

他曾經培養出韓非和李斯兩位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他是儒家重要人物之一,且自成一說,但不是孔子,不是孟子;

他還寫下了千古名篇《勸學》;

沒錯,他就是荀子。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探討人們為什麼要學習?應該以何種態度進行學習?在這裡,《勸學》給出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極強的文章,但是讀起來卻並不枯燥,這是為何呢?

因為文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使用難懂生澀的語言為我們講述學習的道理,句子都是短小卻又充滿靈動之感,通過形象的比喻來闡明了學習的道理。如「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文中另外一個亮點便是荀子通過觀察和描寫身邊極為平常之物,來間接告訴我們學習的必要性。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靛青本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一種顏料,加工之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經過寒冷凝結而成,但是比水更為寒冷堅固。實際上,荀子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習的結果。

人通過學習,便可以發掘自己無限的潛力,最終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可見學習對於生活和性情的改變起著本質的作用,可謂是一語珠璣萬古新,言近旨遠見真淳。難怪連北宋大文豪也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認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性本惡,正如有的人好吃懶做不學無術,有的人天生浮躁不安,這是天性使然,但是我們究竟如何改掉身上這些壞毛病呢?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成為品德高尚而至善之人。

這個問題在當今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凡歷經過考試的人都有過臨時抱佛腳的心裡,或者是填鴨式的學習,使得人都喘不過氣。

在這裡,荀子告訴我們,學習要持之以恆,正如文中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一匹駿馬一躍也不過十步之遠,而一匹普通的馬拉車走上十天,也能到達目的地,歸根結底在於持之以恆,正如龜兔賽跑一樣。

再如我們用刻木頭,如果刻刻停停,三心二意,那麼連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可見,人的成功需要有愚公移山之志。

在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能通過藉助外力和日積月累方能成功。所以我們初識一個人,通過他的言談舉止和說話方式便大致可以判斷出這個人的修行和品質,一個人的涵養和氣質通過讀書是可以改變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唯有學習,且是終身學習,方能感悟人生之大美,達到人生之至善的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詩詞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寫的《出師表》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表文?
北宋宰相晏殊為何看不上白衣卿相柳永?

TAG:品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