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最近看到一本所謂的成功學,裡面有個觀點挺有意思。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書中說,即便你很優秀,也不要自己在上司面前自我誇耀,因為這樣容易引起上司的反感。那麼如何才能讓上司知道你的優秀呢?書中又說,最好的辦法是通過他人之口在上司面前替你誇一誇,如此既不會引起上司的反感,又可以讓上司知道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從而更加關注你,甚至給你升職加薪。

這種說法,在多數情況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未必在什麼情況下都適用。有時候,即便有人誠心在上司面前幫你說好話,表揚你,也未必是好事,你甚至還可能因此惹禍上身。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三國時,北海王曹袞(魏文帝曹丕同父異母弟)勤奮好學,行為謹慎,未曾有過失。

王國的文學和防輔(三國時魏國官名,設於諸王的封國之中,以監察諸王的行動)商量說:「我們奉命觀察北海王的舉止行為,他有過失,我們要上報朝廷;有善行,我們也應該向朝廷彙報。」二人於是聯名上表,向魏文帝曹丕陳述曹袞的優點。

曹袞知道後,非常驚恐,責備文學官說:「重視道德修養,約束自己,這是做人的本分,而各位卻將這些上報朝廷,恰恰是給我增加負擔。如果有善行,不怕朝廷不知道,而諸位急迫上報,是在給我幫倒忙。」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大家都知道,魏文帝曹丕是個疑心極重的人,老擔心自己的兄弟們圖謀自己的皇位,故而對諸侯王的限制和監控極其嚴格,不僅規定各王國只能擁有百餘名老兵作為警衛,各諸侯王即便與都城隔絕千里也不允許到京城朝見皇帝,還在各諸侯王國設置防輔和監國等官員,以監視諸侯王的行動,諸侯王一旦有些許的過錯或惡行,便立刻會被傳到朝廷讓曹丕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各諸侯王雖然保有封國的空名,卻沒有真正的實力;雖有王侯的名號,實際上卻與平民百姓沒有什麼兩樣,想當平民百姓而不可得,全都戰戰兢兢,唯恐有什麼過錯或惡行被曹丕抓住把柄,人頭不保。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有過錯或惡行的諸侯王需要擔心受怕, 那麼像曹袞這樣勤奮好學、行為謹慎、未曾有過失的諸侯王為何也要擔心呢?

這同樣與曹丕的疑心極重有關。如果某位諸侯王品學兼優,沒有絲毫過錯,那麼作為上司的曹丕會作何感想呢? 以他疑心極重的個性,必然會認為,這傢伙如此優秀,意欲何為?將來會不會與他搶奪天下?所以,當他發現某諸侯王過於優秀時,就極有可能提前動手將其扼殺。

由此可見,如果遇到疑心重、胸襟狹隘的上司,即便有人誠心在你的上司面前幫你說好話,表揚你,也未必是好事,你甚至還可能因此惹禍上身。這也正是曹袞知道王國的文學和防輔聯名上表向曹丕表揚自己的優點後,會感到非常驚恐,會責備他們是在給他幫倒忙的主要原因。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上司疑心太重、胸襟太狹隘,為了自保,聰明的人有時候就不得不故意做出一些無關痛癢的過錯或「惡行」。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疑心也重,因此,名將王翦在受命出征楚國時,故意不斷向秦王索要田產財帛,要這要那,以此來告訴秦王他沒有別的野心,只想當富家翁,從而打消了秦王的疑慮。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的疑心也重,殺了不少功臣,蕭何於是故意「自污」,採取低價、賒借等不法手段從老百姓手裡購置田地、房產,以此敗壞自己的聲譽,從而向劉邦表明自己沒有與其爭民心的意圖。

同樣在西漢,呂雉獨攬大權後,陳平和曹參為了自保,也故意以沉迷於飲酒作樂、不理朝政來消除呂后的疑心。

有人好心在上司面前替你說好話,表揚你,未必都是好事

王翦、蕭何、陳平、曹參,這些人全都是一等一的聰明人,但當他們發現自己的上司疑心太重,對自己有疑慮時,竟然都不約而同地故意讓自己有過錯或有「惡行」,這不是毫無道理的。

魏明帝曹睿即位後,一向行事小心謹慎的皇叔曹袞在回京師覲見時突然一反常態,做出了違犯京都禁令的事情,從而被有關部門彈劾,被削去兩個縣、七百五十戶的封邑。曹袞如此做法,與王翦、蕭何、陳平、曹參等人的自保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也算是個聰明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了解一下:明朝科舉考試防不勝防的七大作弊手段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