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種改良計劃,穿西裝、吃肉、坐凳子、和白人通婚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種改良計劃,穿西裝、吃肉、坐凳子、和白人通婚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種改良計劃,穿西裝、吃肉、坐凳子、和白人通婚

1868年,日本推翻封建幕府統治,建立天皇制政府,大刀闊斧地進行「明治維新」,由封建弱國一躍而成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強國。隨著歐美文明的興起,西力東漸,從江戶後期起,日本面臨的外來危機日益嚴重。

明治政府成立後,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文明,期望儘快擺脫民族危機。但日本人也認識到,想與歐美地位平等,要改變的不僅是與歐美諸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等方面的差距,在體力體格方面,日本人的「五尺瘦身」與歐美人的「六尺偉軀」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明治日本「對西歐人的身體體格、體力感到自卑」,認為日本人「智識、筋力、體格各種條件都比西洋人劣等」,「體格也比中國、朝鮮矮小」。「西洋人身軀偉岸,而日本人身材瘦小,倘與西洋人一起走路,簡直猶如蟬、蚊之較。」日本文明開化的巨匠福澤諭吉認為,在各類人種中,白色人種的歐洲人「精幹聰明,有達到高度文明之情性,此人種為最佳」,黃色人種的亞洲人「其人耐苦勤勞,但才智有限」。

在西方侵略加劇和「白種優秀論」的壓力下,日本人自身的人種危機感不斷加重,認為「今黃、黑、銅色、馬來諸人種如不自重圖強、漫然度日,則他日其種必將悉數滅亡」。

作為一個具有「恥感」文化的民族,一旦發現自己落後必然竭力追趕,為克服身體劣勢,身體與健康問題在明治日本得到空前重視,「為使我國屹立於二十世紀的世界舞台,必須使軍事、商業、工業更加文明、進步發達,而其中最必要的是全體國民身體健全強壯。」體格、體力、健康「這是一個十分現實卻又容易傷害到國民自尊心的問題,能勇敢面對並承認差距,進而尋求改良辦法,反映了日本朝野人士富國強兵的決心之大」。於是「人種改良」的思想與多種實踐應運而生。所謂「人種改良」即重視國民的身體與健康,力圖增加身高、增強體質、強壯體格以改變相對於歐美的身體劣勢。

人種改良計劃

明治12年(1879),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森有禮在東京發表的演說《教育論———身體的能力》,以及1886年教育家、哲學家加藤弘之的《日本人種改良之弁》,都闡述了人種改良的主張。此後,人種改良論逐漸在日本盛行開來,其代表人物是高橋義雄(1861—1937)。

明治17年(1884)他出版了《人種改良論》一書,包括「人種改良之事」「遺傳及習養之事」「體育之事」「生計品味之事」「雜婚之事」等章,提出和西洋人相比,日本在人種、生活方式、飲食、體育與衛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主張通過與西洋人「雜婚」、廢除婚姻陋習、提高生活品質及體育鍛煉等方式迅速改良日本人種。福澤諭吉認為該書「以人種改良為目的,告誡人們要重視體育,改良衣食住行,進而論證了選擇優秀的血統遺傳對於改良人種的重要性,可以說是一部重要的優生學著作」。人種改良的觀點逐漸得到日本主流社會關注,因此人種改良不僅是一種理論,也逐漸成為一種思想潮流。「人種改良」頗見成效,為該時期日本走向強大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基礎。

明治政府建立後,大力倡導國民改造舊有生活方式。日本人開始著西服、剪髮結、除佩刀、施陽曆、住洋房,其中與改良人種有密切聯繫的是坐具與飲食的變化。從明治以前的跪坐開始改坐椅子,使被壓迫的下肢獲得極大解放。明治以前,日本人受佛教思想影響很少吃肉,進入明治時代,政府大力推動以肉食為主體的西洋飲食。坐具變化與肉食對明治日本的作用,不僅僅是日本學者所說的使明治初期日本人身高增加,而且對少年兒童的發育以及增強國民體質都起到了促進作用———這是利於學校體育發展的身體前提。

成效顯著

明治維新的實施使日本國力迅速提升,20世紀初,日本已成為和資本主義列強並駕齊驅的強國,而明治日本的學校體育,在國家走向強大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特定作用。有日本學者統計了明治33年(1900)到昭和30年(1955)間7至24歲日本人口的體質變化情況,發現在55年時間裡,除去個別年份有特殊的糧食原因外,其餘時間裡,7至24歲日本人口的身高、體重、胸圍等體格指標均呈整體上升趨勢。這與改變飲食結構、重視學校體育、重視衛生保健等「人種改良」措施的實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印度孟買,豪宅與貧民窟比鄰而居,富人的燈紅酒綠和窮人的垃圾堆
金融快餐背後是工業空心化,美國再工業化的啟示,實業創造財富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