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和諧世界,以道相通:淺析《道德經》無為思想對建設和諧世界的啟示!

和諧世界,以道相通:淺析《道德經》無為思想對建設和諧世界的啟示!

「和諧世界」,這個充滿東方智慧的名詞,是植根於中國深厚的「和」文化土壤,針對當前不和諧的世界而提出的嶄新命題,為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全新理念、終極目標和制度標準,正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贊同。

建立和諧世界,是人類面臨的艱巨任務,需要調動人類各方面的資源,包括從世界各不同文明體系中汲取營養。《道德經》是道家的核心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傑出成果,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豐富思想,能為建設「和諧世界」提供智慧和啟示。本文僅簡要分析《道德經》的無為思想內涵及對建設「和諧世界」的啟示,以求教於方家大德,期得拋磚引玉之效。

無為思想是《道德經》的重要內容,《道德經》中有多處提到「無為」,如「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無為,則無不治。」「愛民治國,能無為乎?」「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等等,可見其份量之重。

《道德經》認為道是自然無為的。雖然「道」是萬物的本原,然而「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萬物歸焉而不為主」。這就是說,「道」衍生了萬物,卻並不有意主宰萬物。「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萬物的生長都是順其本性,任其自然,「道」無須對萬物進行制約和控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都以 「道」為法則,「道」則純任自然。

由於「道」純任自然,故「道」是「無為」的。但是天地萬物都因「道」而生成,都是「道」的產物,故「道」又是「無不為」 的,這就是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裡的「無為」指道化生萬物是自然而然的,因此「無為」就是 「法自然」,「無不為」是 「道」 的作用,指道化生了萬物。

因此「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順自然而為,順自然,就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即一切都是順客觀規律而為,看似無主體作為,實際是無主觀強作妄為。正因為「道」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所以《道德經》主張人要「處無為之事」,即法「道」無為,以「無為而無不為」作為人類活動的總原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無為」,是一種行為的總原則,這一原則就是「唯道是從」,不背道而妄為。《淮南子》稱「無為者」為「道之宗」、「道之體」,在《原道訓》稱「無為為之而合於道,無為言之而通乎德」,「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

而在《主術訓》這樣說:「何謂無為?智者不以位為事,勇者不以位為暴,仁者不以位為惠,可謂無為矣。」《修務訓》中進而對 「無為」進行闡釋:「若吾所謂無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推自然之勢,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謂其感而不應,迫而不動者。」

東晉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認為「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唐末的杜光庭亦稱:「無為之理,其大矣哉。無為者,非謂引而不來,推而不去,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可見,對於「無為」的理解,不能僅僅從字面理解「無為」二字,而應把它看作一種行為的總原則,是《道德經》倡導的人類修身、處事、治政以及處理與自然界的關係等各各方面總的指導思想。

《道德經》中關於「無為」的具體表現的論述很多,如「不有」、「不恃」、「弗居」、「不割」、「不劌」、「不肆」、「不耀」 「不爭」、「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常無心」、「好靜」、「無事」、「無欲」、 「處下」、「 柔弱」、「 知足」、「 輔萬物之自然」等等,都是講「無為」的內涵。

無為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也曾成功地應用於治國實踐之中,並形成了豐富的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就是中國古代政治家成功應用道家 「無為而治」治國方略的範例。奉《道德經》為聖典的道教,更是對無為思想進行全面繼承,形成以無為思想為指導思想,用以指導、規範教徒行為的教理教義體系,使道教成為維繫中國古代社會和諧的主要力量之一。「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分析挖掘和繼承《道德經》的「無為」思想,能給當前建立「和諧世界」提供有益的啟示。

「和諧世界」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各方面,內容十分豐富,其核心是「和諧共處」。建設和諧世界,就是要達到促進和睦、合作和共同繁榮,為此必須對當前國際秩序不合理的內容加以調整,或者建立新的國際秩序。怎樣才能建立符合「和諧世界」標準,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的國際新秩序呢?我們可以從《道德經》的無為思想得到啟發。

《道德經》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無常心」就是無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以百姓心為心」就是其施政的措施要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也就是《淮南子》所說的:「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術」的 「無為」之道。當今世界,處於獨霸地位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恣意推行單邊主義,給世界帶來了不少災難,還在很多問題上搞雙重標準,企圖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志修改全球規則,這些做法都是以一國「私志」干涉國際「公道」的做法,是違背「道」的妄為,《道德經》曰:「強梁者,不得其死」。

其所作所為,必然遭到國際社會的抗議,其所推行的「民主」只是一廂情願的作法,正遭受著越來越多的挑戰。《道德經》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無為」、「 好靜」、「 無事」、「 無欲」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指不要為一己私慾而妄為。在國際事務中,大國應多奉行「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無為」、「無欲」原則,取得國際認同,才能尋求和拓展共同利益,減少摩擦和衝撞,才能正真形成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符合「和諧世界」標準的國際新秩序。

實現 「和諧世界」,必須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消除貧困,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實現全球經濟的和諧發展。《道德經》所讚賞的「道者」,對於建設「和諧世界」的參與者,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道德經》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又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道者」,就是奉行天道之「聖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唯道是從」,就是「無為」。

無為,才能無不為。在建設「和諧世界」中,各參與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如能奉行 「無為」, 「以有餘奉天下」,多關注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在制定國際經濟運行規則中更多地注意保護不發達國家的利益,則能促使全球經濟平衡發展。各國平衡發展了,才能最終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也就達到了「己愈有」、「己愈多」的目的,使自己從中取得更大的利益,這才符合天道的規律。

建立「和諧世界」,必須實現不同文明的和諧進步。近百年來,隨著西方強勢文化的擴張,自我中心主義、西方至上主義的思潮泛濫於世,文化上的「單邊主義」便隨之滋長,不同文明之間相互蔑視、相互踐踏的事件經常發生,從而引起不同文明國家的仇視,乃至訴諸武力,針鋒相對,造成了威脅人類安全的「文明的衝突」。解決文明衝突,「無為」思想大有作為。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無親」,這裡的「不仁」、「無親」指的是不偏袒。因為萬物均為道所化生,在道看來是平等的,無親疏貴賤之別,正如《莊子》所說:「以道觀物,物無貴賤」。奉行「無為」之道,就要「唯道是從」,「以道觀物」,「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消除個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閉隔閡,超越於世俗偏狹的局限,以開豁的心胸與無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心無偏狹之見,才能平等對話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從而實現從文明的衝突邁向文明的整合。

和諧世界,以道相通,《道德經》的「無為」思想對於建設 「和諧世界」的啟示,遠不止以上所述的幾點粗淺看法,如在解決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上,「無為」的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天之道,利而不害」;「無為」之道,趨利避害。

昔日道祖西出函谷關,留下五千言,有紫氣東來之瑞象。我們相信,隨著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的進一步深入,對其「無為」思想的進一步研究與運用,《道德經》的智慧,也一定會為我們今朝建設「和諧世界」送來一股和風。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農曆六月十九,恭祝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成道寶誕!持誦寶誥可獲福無量!
丹道:調息要調真息,煉神須煉不神!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