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面試進士時,都會出什麼樣的題目?
清朝時期,新科進士出仕當官有兩個途徑,如果中了狀元、榜眼、探花,皇帝當場就授予官職,立即就能走馬上任,而其餘的優秀人員,則需進入翰林院實習,當上三年時間的庶吉士後,才能得到皇帝的面試,然後再授予官職。
不過,對庶吉士來說,雖然不能立即有官職,也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但都能享受到七品官員的待遇,這對一個初出茅廬的文化人來說,也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反正不管怎樣,只要度過三年時間,等到皇帝面試後,都能正式步入朝廷的官員行列中。
正是這樣的心態,進士們在翰林院實習期間,就會出現各種行為,有的進士每日虛度光陰,流連於煙花酒巷,而有的則利用翰林院里豐富的圖書,不斷充實自己。
晚清名臣曾國藩也有一段在翰林院實習的經歷,不過,他和他的同學們不一樣,由於家庭不甚富裕,在京城的時候,沒有更多的銀子去消遣,他只能埋頭學習大清律法,同時也學習《麻衣神相》和《冰鑒》以及古玩字畫的鑒定。
曾國藩的勤學苦練,讓他和同學們一下子拉開了距離,三年實習期滿後,接受當時的道光皇帝的面試時,憑藉自己淵博的學識和見識,順利留在了京城,並成為翰林院里的一名實缺檢討。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清朝的皇帝面試進士時,都會出什麼樣的題目呢?
好奇的不是今天我們這些人,連當時正在等待皇帝面試時的曾國藩也十分好奇。
當年,和曾國藩一起在翰林院實習的共有5個進士,而曾國藩家庭比較薄弱,無銀子賄賂吏部的引見官員,因此,受到了百般刁難,直到他的4個同學都面試完,到地方任官職半年時間後,才真正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面試。
作為最後一個面試者,曾國藩應該有很多優勢,他可以從前面的幾個面試同學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可遺憾的是,他的這些同學並不喜歡曾國藩,也都隱瞞了當時皇帝面試時的場景。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能抄襲,正是在無法取得借鑒經驗的情況下,曾國藩發自肺腑的回答,最終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賞識,成為當時5個實習生中,唯一一個留在京城的人物。
事隔多年,曾國藩才知道了當時皇帝面試他們這一批進士時的真實情況。
當然,前面的問題都比較簡單。
第一個問題是:目前,災荒不斷,國庫空虛,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對於這個問題,有的回答是「增加稅銀,如果現在是一畝地收一兩銀子,那就徵收三兩或者四兩銀子的稅銀,直到皇帝滿意。」
也有人回答是「先讓師爺理清錢財和穀物,然後考慮加稅加捐。只要皇上怎麼說,就怎麼辦!」
第二個問題是:讓你們到廣西和廣東這兩個省去任職,你們挑選什麼地方?
廣西比較貧困,廣東比較富裕,對以升官發財為目標的人來說,都希望能分配到廣東,當然,這話可不能直接對皇帝說,都回答是「任憑皇上指派」。
前面的面試都比較簡短,顯然,這樣的回答都沒能讓道光皇帝滿意,最終,曾國藩的四個同學都被分配到了廣西和江西的一些不毛之地,要想發財,完全是霧裡看花。
而道光皇帝面試曾國藩時,卻問了很多關於吏治和教育的問題。曾國藩早已將大清王朝面臨的實際情況分析的一清二楚,認為吏治要從腐敗抓起,讓官員都廉潔奉公,而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廣開民智,只有民智開化,老百姓才能知法守法,才能一門心思發展經濟和商貿。
曾國藩的回答初見王者風範,道光皇帝十分欣慰,並在他的履歷上批示:對答明白,可大用。
曾國藩正是憑藉道光皇帝的賞識,順利留在京城,並一路飆升,短短九年時間,就成為權傾天下的五部侍郎。


※他們的奢華婚禮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女主人公為「印度玫瑰」
※清朝末年的京漢鐵路沿線:百姓生活凄凄慘慘戚戚
TAG:客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