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梅雨天氣,迎來伏天,高溫天氣你的白茶還好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個好消息,江南出梅了。
一個壞消息,江南入伏了。
大暑過後,明顯可以感覺到地表的溫度,直線上升了好幾攝氏度,陽光也更猛烈了幾分。出門去,不陌上一層厚厚的防晒霜,讓人招架不住。
烈日烘烤,溽暑已至。
一向不喜歡碎碎念的王維,在這三伏天氣里,也忍不住抱怨一句:長安客舍熱如煮,無個茗糜難御暑。
沒有中央空調,也沒有風扇的長安,客舍里好比是蒸籠,熱的能把人煮熟。
這畫風,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閑適、悠然自得,截然不同。
熱到讓人暴走的天氣,唯有「茗糜」(類似用茶煮的粥水之類)才能抵禦酷暑。看來,從古至今,「茶」都是夏季降暑防暑的好選擇。
夏季喝茶益處多,可是要獲得一杯好茶湯,少不了要將倉儲做的更細緻。
要是保存沒做好,茶葉一不留神變質,那咱們再也無法體會到喝出的好處,香清甘活,鮮香醇爽的消失殆盡,反而會有一次不好的喝茶體驗,酸味、霉味、水味……一系列不好的口感,隨之而來。
昨兒,就喝到了一泡朋友送的變質老白茶。
《2》
剛拿到這款茶時,有些許的期待,2014年的壽眉,算起來也有5個年頭,白茶界的老人了。
拿到茶,稱了5克,用新制的景德鎮手繪蓋碗泡了。
沸水沖泡,快出水,還是一樣的沖泡手法。
第一衝,湯色赤金,尚且算得上清澈透亮,並沒有太大的缺陷。
揭蓋聞香。
咦 ~
怎麼有一股酸梅湯的味道?
這氣味,擱在酸梅湯中,是消暑、解渴的存在,夏天裡喝上一碗冰鎮酸梅湯,消暑解膩,能讓人胃口大開。但是,酸梅的味道出現在老白茶當中,卻是變質的信號。
第二沖,酸味更加明顯。
這酸度,能讓你的舌根微微發軟,其威力和檸檬不相上下。顯然,這是白茶在存儲過程中,吸收了水汽,又放在高溫環境下,導致茶葉發酵所致。
這款白茶,究竟在朋友手上遭遇了什麼,才會生出濃厚且刺激的酸梅味?
「這茶,也是朋友送的,當時就裝在一個鐵罐里,沒有太在意,就隨便放在架子上,最近媳婦兒整理東西,才把它翻出來,一看年份挺老,就帶給你嘗嘗。」
從朋友反饋的幾句話里,不難發現老白茶生出酸梅味的原因。
第一,白茶較長時間存在鐵罐里。
鐵罐,可以作為茶葉短期藏身之所,但要作為長期倉儲之用,密封性還是欠缺了些。長時間將鐵罐暴露在空氣之下,容易讓白茶變質。
若是鐵罐要達到長期儲存的效果,最好還是在外面套上鋁袋、塑料袋,裝進紙箱當中。
否則,存放超過一個月,將有變質的風險。
第二,鐵罐隨意擺在架子上,尚且還不知道環境如何,但根據茶葉的表現來看,存放鐵罐周邊的環境,不咋地,否則白茶怎麼會有酸梅味?
茶葉保存在一個空氣濕度比較大的環境中,最好配上抽濕機。
像村姑陳的倉庫里,三台抽濕機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才能在三伏天里,將濕度控制在45%以內,確保長期存茶。
直接將鐵罐放在架子上,像是失去的保護傘,高溫、水汽像洪水猛獸輪番來襲,嬌嫩的白茶哪裡抵抗得了,自然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
從朋友這次失敗的存茶經歷中,村姑陳要總結幾點夏季藏茶經驗,奉送給列位看官,確保白茶能安然度夏。
《3》
伏天存白茶,規避高溫很重要。
夏天給人的感覺——熱。
當然,茶不會說話,要是它也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次第,怎一個『熱』字了得」!
白茶從生在樹上時,就是喜陰的屬性。
過於高溫的天氣,不利茶樹生長,甚至還會把茶樹晒傷,把茶氨酸曬不見。
在相對涼爽的環境下,白茶才能積累豐富的茶氨酸,適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最後擁有鮮香醇爽的完美口感。
喜陰的屬性,得以延續。成品白茶,同樣對溫度有嚴格的要求。
茶要長期保存,溫度要控制在25℃左右。過高的溫度,比如長期存於高於35℃的房間里,茶葉變質的概率會加大。
高溫能促使茶葉內部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速度就越快。
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維生素等物質消失後,茶葉失去飲用價值,甚至白茶還會出現變質的情況。
在熱如煮的天氣下,更要注意給白茶降溫,這是夏季存茶的頭號敵人。
如何給白茶降溫?
最好的方式,將茶葉存放在陰涼處,25℃是一個重要關卡。盡量不要把白茶存於靠近陽台,或者是光線直射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降溫。
到了正午或者是西晒時間,將窗帘拉緊,將空調打開,也能達到降溫的效果。
《4》
出梅入伏,仍舊不能忽視水汽的存在!
雖說現在江南地區已經出梅,但依舊不能忽視水汽的存在。三伏天,高溫與高濕通常如影隨形。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在三伏天氣里,偶然也會有暴雨問候。暴雨過後,加上高溫一蒸騰,水汽大量蒸發,空氣里的濕度增多。
是以,別以為夏季高溫的天氣,天氣就是乾燥的,其實水汽早已蟄伏在空氣中,伺機而動。
夏季存茶,規避水汽,仍舊是重點。
水汽的規避,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還是用抽濕機,這是現代倉儲一偉大的發明,它替代了木炭和生石灰,讓倉儲更有保障。
相比抽濕機而言,木炭和生石灰,顯得有些「古老」,這是在抽濕機還沒出現的年代裡,已經最好的倉儲條件。但時移世易,這兩種傳統的做法,該淘汰了。
木炭,它的吸濕能力,是有限的。
一塊木炭,它只能憑全身的細胞的孔洞和纖維空隙來吸收水分。
當它全身的孔洞里全吸飽了水分,它的吸濕能力便會自然降低,甚至消失。
此時,我們就要頻繁地更換木炭,若是沒有及時更新,木炭就只能成為擺設,水汽依舊會伸出魔爪,破壞白茶品質。
用生石灰,一樣有缺陷。
生石灰吸收水汽的能力,是有限的。當生石灰處於飽和狀態時,它就不能再吸收水汽。
並且用生石灰吸潮,需要根據天氣的潮濕程度,不停更換生石灰,才能保證它具有吸潮功能,才能保證房間的乾燥程度。
再多的生石灰和木炭,也抵不過一台700塊的抽濕機!
《5》
才送走梅雨天氣,卻迎來高溫伏天。
夏季存白茶,高溫與高濕,是頭號敵人。
三伏天里存白茶,請記住兩組數據。
溫度:控制在25℃左右為宜。
濕度:控制在45%左右最好。
那麼異味、光線和強氧呢?當然也要順道一起把控好!
遮光、乾燥、密封、陰涼、無異味、離牆、離地,從來都是存茶的主旋律,不能動搖。
存茶乾貨,分享完畢。村姑陳抽空要研究下,所謂的「茗糜」是個啥。
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
念君高梧陰,復解山中衣。
數片遠雲度,曾不蔽炎暉。
淹留膳茶粥,共我飯蕨薇。
敞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
好吃與否,留待日後揭曉。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瞧瞧,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烏龍茶,哪些需要洗茶呢?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