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生活就是緩慢受錘的過程。即便腳踏一地雞毛,不阻你我一腔熱血。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01

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火了。

但同時也引發了很多成年人的無奈:當年誰也不服的搖滾居然跟綜藝妥協了,他們還是跟流量為王的世界低頭了。

連不羈的搖滾都可以跟最討厭的東西妥協,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以堅持的?他們問。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中國搖滾鼻祖崔健。

1986年,北京工體,崔健穿著舊褂子,背著吉他,以一首《一無所有》炸出了中國搖滾樂,喚醒了所有人的自我。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從那以後,以崔健為首的搖滾人大聲吶喊不要向世俗低頭,不要向生活屈服,勇敢做自己。

一下子,搖滾在中國徹底火了。

崔健全球巡迴演出,一票難求,美國記者追著採訪;魔岩三傑殺到香港紅館,香港四大天王和天后在台下激動捧場。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高原

可是短短30年,搖滾沒落了,崔健頻繁出現在各大綜藝,大家失望透頂:連崔健都向世俗低頭了,我們還要掙扎嗎?

於是,很多人向崔健說了那句經典的雞湯:「你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我們想問,在這個資本時代,搖滾與綜藝結合,真的是在跟現實妥協嗎?

在經歷世事變遷的人看來,這不是一次妥協,這是求變,順應潮流的改變。

搖滾要讓更多人看見,搖滾人要活下來,需要跟這個世界合作。

為了搖滾而搖滾,為了叛逆而叛逆,這不是真正的搖滾精神。

面對大家的質疑,崔健在知乎回答:搖滾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強調搖滾這兩個字。搖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是不是你自己。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要做你自己,你首先得活下來,然後才能發出最真實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擰巴地怨天怨地怨社會。

搖滾圈的這個舉動,像極了一個在社會磕磕碰碰的成年人,看清現實後,做出了改變。

那這個改變,真像旁人所說的:「你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嗎?

這句話,對努力活下來的成年人真的公平嗎?

這句話,一旦承認,成年人就認慫了嗎?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 崔健(右一)與 ADO 樂隊在天安門前 」


02

首先,不以背後經歷和機遇,就去審判成年人活成討厭的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審視。

其次,認慫,分兩種,一是對現實認慫,二是對自己認慫。

有些成年人一想到要認慫,就會崩潰。他們覺得認慫就是失敗,就是背叛自我,必須像少年一樣不顧一切。

其實,對現實認慫,不是懦弱和妥協,只是分清了現實和童話,明白世界不是圍著你一個人轉。

對自己認慫,是徹底放棄自我,沒有原則底線。

成年人的成熟,可以對現實認慫,但從不對自己認慫,對現實的認慫只是為了保護那個真實而驕傲的自我。

在樂隊的夏天,中年樂隊「刺蝟樂隊」的《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唱哭了很多不懂搖滾的成年人。

歌的前半段,唱出了成年人被現實碾碎的心酸:

「我那些殘夢 靈異九霄;

徒忙漫奮鬥 滿目滄愁。」

他們並不是在無病呻吟。

主唱子健,30多歲,白天當程序員,深夜寫歌排練,工資在北京活不下去,專輯也賣不出去,是別人口中的「一事無成」。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樂隊的夏天》

鼓手石璐,30多歲,單親媽媽,每天背著幾十斤重的裝備,帶著寶寶,在多個樂隊兼職打鼓,是別人口中的「沒事瞎折騰」。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刺蝟樂隊

為了活下去,他們接受現實,接受社會規則,沒有了年輕時的不顧一切和懟天懟地:

「一代人終將老去 但總有人正年輕。」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樂隊的夏天》

為了養家糊口,他們對生活服了,但是他們對自己不服:

「看腳下一片黑暗 望頭頂星光璀璨。」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樂隊的夏天》

批判他們的人,根本不管他們經歷了什麼,只知道搖滾就是不能出現在綜藝里,就判定他們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是慫人;

對,他們確實參加自己曾經最不屑的綜藝節目,但那又怎樣?

他們扛下了生活重擔,還堅持了自己的夢想,不可恥更不慫。

努力解決生活的一地雞毛,他們仍然在台上意氣風發,眼裡帶光,鬥志昂揚,這種態度反而喚醒了成年人的激情!

對於感同身受的成年人,只看到他們被生活碾壓後還保留的意氣風發。

這種意氣風發,是中年人劫後餘生後獨有的力量!

年輕時,我們之所以能不顧一切,懟天懟地,那是我們沒有包袱,有人在後面護著。

一旦踏入社會,渾身長滿刺的少年,必須要摘掉部分刺,才能解決柴米油鹽,守護好該守護的人。

這群人並沒有變成曾經討厭的人,反而更有力量,更接地氣。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刺蝟樂隊


03

除了同齡人,少年也經常對中年人說出:我不想變成那個討厭的大人。

就像兒女對爸媽說:我不想變得像你們一樣。

父母得多扎心啊。

青春期的少年們不知道,多年來,爸媽究竟在殘酷社會的摸爬滾打中經歷了什麼。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濱田英明

在網上,看過一段描寫青春的話,我覺得特別貼切:

「青春期比較好玩的地方在於,有點像坐車穿過一條很長很暗的隧道。車上很擠,坐滿了同齡人,趁著別人瞧不見幹了許多蠢事。

然後來到了隧道出口,光明接近,你我開始正襟危坐假裝什麼也沒發生。但還是有一些事實確鑿地改變了。你看你臉上挂彩,他手腕上纏著一條失敗戀情留下來的黃色絲巾。

在沒有競爭的隧道里,你可以隨心所欲,一心追求那個不討厭的大人世界,不世故,乾淨不妥協,這沒錯。

一旦出了隧道,走向社會,現實的雞零狗碎,職場的爾虞我詐,家庭的一地雞毛,通通向你砸過來時,你不得不在理想和現實里做個權衡,不然你只能一直遍體鱗傷。

而有了想守護的人後,成年人連這個權衡都做不了。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濱田英明

在韓劇 《請回答1988》 里,寶拉參加示威活動,一心想改變社會。警察找上門來,要抓她。媽媽立馬跪在警察面前,哭著證明女兒是首爾大學的高材生,絕對不可能去示威。

「你知道我女兒是什麼樣的人嗎?在這一片是學習最好的,甩開有錢人家的孩子,她一直是第一。」

「她小時候的夢想是檢察官、律師、法官,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學費,自己做主和老師說,改了志願。「

媽媽下跪說出這些很俗很丟臉的話,寶拉覺得媽媽很沒自尊心,很慫,很狼狽。

作為一個雄心壯志的大學生,她覺得很丟臉,媽媽弱爆了,很討厭。

她寧願直接跟警察自首,也不想接受媽媽的幫助。

「偶爾覺得媽媽很丟人,媽媽為什麼連起碼的臉面和自尊心都沒有呢?我都覺得上火。」

直到工作多年後,看清了社會的規則和殘酷,寶拉才明白,自己的行為有多傷媽媽的心,有多自以為是:

「比起她自己,媽媽更想守護的,那就是我。但當時我不知道,人真正變強大,不是因為守護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所以媽媽很強大。」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請回答1988》

誰都不想成為討厭的大人,但一旦有了守護,有了軟肋,大人們寧願卸下自我,也要護愛人一世周全。

不以年齡和閱歷,就去審判大人活成討厭的人,都是幼稚的話。


04

有些人,一心只記著不要活成那個討厭的大人,不懂適當轉彎,不做任何妥協,活得特擰巴,成為生活困獸;

有些人,隨機應變,曲線救國,試圖在現實和理想中找到了平衡木。

大學的李誕想成為作家和詩人,當時的他,走深沉憂鬱的浪子路線,說話也不好笑。

他去《南方人物周刊》實習,想先成為像許知遠那樣的媒體人。

但一件事,讓他主動改變人生軌跡。

春運期間,他在電梯里聽見春運記者討論著如何通過職務關係去弄春運火車票。

明明應該去揭露春運一票難求的社會民生的記者,卻如此苟且。

李誕感到失望,瞬間明白當今世界的規則就是這麼赤裸裸,道德潔凈的烏托邦根本不可能存在。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十三邀》

他直接辭職,去奧美做廣告策劃,去電視台做脫口秀,成為了《吐槽大會》的製作人。

這個行業能賺錢,能讓爸媽買上房,能讓觀眾快樂,也可以讓他活得沒那麼擰巴。

雖然成為一個藝人不是他的理想,但這能讓他先融入世界。起碼,他先成為了「這個世界需要的人」

在這個商業時代,比起「他想在這個世界成為的人」,「成為這個世界需要的人」這個目標更容易達成。

養家糊口後,他用脫口秀去養詩人夢。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奇遇人生》

完成該做的事,他會在書桌前,心無旁騖地寫小說寫詩,這個時刻完全屬於他一個人,不受打擾。

李誕轉了個彎去實現理想,即便過程曲折,但在這個時代,這是機智的做法。

現實和理想,這是當代年輕人都要糾結的平衡木。

有些偏執的理想主義者,不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也不願意去平衡,自怨自艾。

他們死守著「不要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人「,卻不知道,不思進取地死守,只會無情地被社會淘汰。

解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保留部分自我的同時,與社會接洽,這不叫成為討厭的人,完全放棄自己才叫討厭的人。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奇遇人生》


05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寫道: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成年人都會被錘,為了生活,被錘得面目全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人會完好如初地離開這個世界。

所以,不要輕易對別人說出「你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這句不負責任的話,你壓根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

大家都是成年人,對彼此溫柔點吧,別給彼此增添壓力了。

「你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這句話只能你對你自己說,誰也沒權利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樂隊的夏天》

最後,分享朴樹一句很棒的歌詞,送給正在被生活打趴的你我:

「 Just那麼年少

還那麼驕傲

兩眼帶刀

不肯求饒

即使越來越少

即使全部都輸掉

也要沒心沒肺地笑 」

即便腳踏一地雞毛,不阻你我一腔熱血。

你我共勉。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 | 《奇遇人生》

/今日作者/

樂隊的夏天火了,搖滾向綜藝妥協:成年人的崩潰從不敢認慫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6歲孩子近乎失明刺痛無數人:你的不在意,正在傷害孩子
男女投湖自殺5天,9歲女孩遺體被發現:貧窮的悲哀你根本想像不到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