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還是看不懂藝術作品嗎?這篇文章幫你搞定

還是看不懂藝術作品嗎?這篇文章幫你搞定

豐子愷說過,有一類藝術家,「我們要理解他的作品,先須理解他的性格與生活。不能離開了其人生而僅看其作品……梵高的作品,都是其熱狂的全生涯中的苦惱、憂愁、憤激、銘感、歡喜、活悅的發現,都是熱血所染成的人生記錄。換言之,在梵高,生活是作品的說明文」。

天價藝術作品,為什麼看不懂?

藝術分幾種,一種是完全看不懂、甚至認為是完全瞎畫,一種是看得懂一點、一種是能看懂又好像看不懂,也就是似懂非懂的狀態。

為什麼我們覺得自己「看不懂」藝術?其實,藝術是為所有人而存在的,沒有人看不懂當代藝術。因為:我們想得太多,感受得太少。

在看作品的時候我們的左右腦分別對事物的讀取是不一樣的,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在《明室》里提出過一個概念:「信息點Studium」 與「刺點Punctum"。信息點是左腦模式,我們習慣的邏輯分析判斷,讀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刺點是右腦模式,讀取到的是情緒的張力。

而藝術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是--Stop thinking。關閉頭腦的噪音,逃離思維的束縛,尋找到那個與作品連結的並且刺痛你的「刺點」。

怎麼看懂藝術作品呢?

我認為,看懂一件藝術作品涵蓋了三個層面上的理解。第一個層面上是直覺和直觀的理解。也就是「我看見了什麼?」。比如說我們比較熟悉的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一眼就能看出作者畫的是日出的景色,而像抽象派的一些作品比如畢加索《格爾尼卡》,就是一幅夢魘景象,這樣的作品外面就只能通過第二個層面第三個層面來解讀了。

第二個層面。也就是「他/她想表達什麼?」這一個層面上的理解是藝術鑒賞當中最富有探索性的,因為它將幫助我們深入藝術家的心靈,去探究藝術家創作的隱秘源泉。解讀藝術品,就好比語文考試中的「結合上下文分析某句話、某個詞的意思」。如果你沒有閱讀上下文的話,很難作出合理的答案。

我們回頭再看《格爾尼卡》,畢加索創作這幅作品時西班牙正處於內戰時期,格爾尼卡其實是一個西班牙的小城鎮,在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空軍轟炸了該鎮。畢加索想表達的就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反戰宣言,作品的每一處都充滿了內容,比如左側的母子,孩子表情很平靜,女人的臉龐極度扭曲,傳達了深切的、常人無法體會到的絕望和痛苦。再細看女人的舌頭是尖尖的,,形象地表達了她痛楚的鋒利。再看頂上的燈泡,是整個黑夜唯一的光,光暈呈現鋸齒狀表達的是投落在格爾尼卡的燃燒彈或炸彈,而且燈泡的形狀酷似眼睛,其實寓意的是上帝在看著。

最後,是第三個層面上的理解。也就是「我獲得了什麼感悟」。這一個層面上的理解是藝術鑒賞過程當中最富有開放性的,因為它沒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天價藝術品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那些動不動就拍賣幾億的作品,究竟是炒作為了掙錢,還是真的有那麼高的藝術價值呢?在這裡,先要分清「藝術市場」和「藝術」這兩個概念,就像紙幣作為流通等價物,離開了市場流通,它就是一張紙。然而離開了市場,藝術卻依然有著自己的價值,那就是其審美價值。只有把這兩個概念分割開來,我們才能找到「理解」藝術之門。

許多藝術作品的拍賣價格和作品價值是不對等的, 只是因為畫家不在了作品的數量也屈指可數,因此收藏價值極高,富豪們自然不會做虧本生意,拍下收藏。但也有一個怪現象,就是很多人看不懂科學卻敬畏科學,看不懂藝術卻鄙視藝術,甚至直接噴藝術作品毫無價值,這種不尊重藝術的行為其實還是存在的。

藝術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馬雲說過一句話:「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藝術,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這句話說出了藝術的重要。

藝術教育並不要求每個人學會創作,只是想讓更多人欣賞世上已有的美好創造。好比教你認漢字,不是讓你寫《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而是讓你可以讀這些美好的東西。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達芬奇畫了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你知道嗎?

TAG:美術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