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7月21日,為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在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支持下,中國國家畫院組織開展了「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主題美術採風、創作與交流系列活動。沈平、葉獻民、盧志強、方土、梁宇、徐青峰一行作為第二分隊抵達澳門,開啟了此次系列活動的行程。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寫生團抵達澳門後與當地美協、相關人士交流座談,澳門美協的工作人員介紹了此次主要行程

7月22日上午9:30,雨後悶熱,寫生團抵達「大三巴牌坊」後紛紛攜帶著自己的畫具開始尋找「戰地」,部分藝術家迅速地完成了他們的第一張速寫。12點離開時,有的藝術家已完成2、3幅寫生。

中午稍作休息,寫生團抵達西南邊路環碼頭附近的路環聖方濟各聖堂,在各位老師的頗豐收穫後「轉戰」黑沙灘,完成一天的行程。

大三巴牌坊採風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曾是該教堂的前壁。聖保祿教堂建成於1580年,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1835年被火焚毀,只留下石砌前壁。該壁形似內地的牌坊,歷經百多年風雨侵蝕而屹立不倒,被人們視為「奇蹟」。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寫生團成員與當地美協於大三巴牌坊合影

大三巴牌坊建築屬於巴洛克式風格,卻又完美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的美感,體現出東西方藝術的交融。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大三巴牌坊

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銅鴿下面的聖嬰雕像,被天使與鮮花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種雕像雕刻精細,巍峨壯觀,栩栩如生,堪稱「立體的聖經」。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香港美協顧問沈平老師的位置很「獨特」,以至於記者無法攀爬上去記錄寫生點滴……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畫完我們要多多交流一下寫生經驗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沈平在大三巴的寫生「作業」

大三巴牌坊的廣場上就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遊覽、駐足拍照。居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也到這裡重複著極其平常的生活,身邊的建築與遊客像老街坊一樣司空見慣。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廣東水彩畫藝委會執行主任葉獻民進行油畫寫生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他說「立面很厚,怪不得能立起來」,這個感嘆像是隱喻了澳門之行,我們在那首歌、在大眾傳媒里熟悉的Macau,其實和在採風中親自接觸到的澳門,還是不一樣的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葉獻民油畫寫生初稿

這內外、中西、古今的融合場景,沉澱著歲月滄桑,經歷過風雨洗禮。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盧志強拿著小本隨時寫寫畫畫

四百多歲的大三巴老人,每天都在給腳下的年輕人講述那些慢慢老去的故事和漸漸濃厚的文化。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廣州畫院院長方土在「大樹底下好乘涼」,卻沒逃過蚊蟲的瘋狂襲擊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花青調畫完一張後再來一張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歷史的見證。2005年,大三巴牌坊與周圍的澳門歷史城區一併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遊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建築與浮雕外,更要留意牌坊後的遺迹與遺物。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宇迅速找到了寫生的樂趣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澳門藝術家袁銘、黎鷹繪大三巴牌坊

路環碼頭

路環島是澳門的離島,有如澳門的後花園,來此的遊客不是很多,顯得很清靜。教堂內原有一銀色骨箱,自1978年起移入,箱內盛載著聖方濟各的手骸聖鐲,現時已被送到聖若瑟修院收藏。聖方濟各在四百多年前跟隨傳教士自日本到達中國南部沿海,1552年於澳門附近的一個小島逝世。此外,原本教堂內並存有1835年大三巴聖堂火災所遺下59位日本籍及14位越南籍死者的聖鐲,就被移到大三巴牌坊後的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內。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路環碼頭

聖方濟各聖堂位於路環計旦奴街,建於1928年,是澳門最新的教堂之一,建築風格屬於巴洛克式。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聖方濟各聖堂

路環的聖方濟各聖堂全景,兩邊長廊下可以就餐。從教堂門口向外看,教堂前面的廣場是用石子鋪成的波浪圖案,是最傳統的葡國建築風格。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排排坐 畫碼頭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方土的成果

對於很多人來說,澳門意味著現代化的都市,寸土寸金的澳門一定處處是摩天大樓,其實不然,在澳門路環,生活還是那麼的質樸,就像早期的港台電影那樣。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梁宇繪碼頭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梁宇於路環碼頭寫生

澳門本就是起源於一個小漁村,而在路環,這裡碼頭文化和小鎮生活依然如此,當你看過了澳門「紙醉金迷」的夜生活後,你的確需要走到這樣的小鎮,去感受一下澳門最質樸的一面。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油畫院副院長徐青峰採風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澳門美協副主席陸曦參與寫生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陸曦寫生手稿

由於路環的質樸,如今它的十月初五馬路沿線早已成為文藝青年拍照取景的好去處。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黎鷹寫生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袁銘寫生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第二批藝術家抵達澳門開始5天的寫生作品欣賞

澳門本地藝術家參與寫生

穿越擁擠的居民區,經過老一輩澳門人打造的船人街,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澳門的老船廠以及略顯頹敗的路環碼頭。

路環碼頭的黃色門樓,依舊是葡式風情,幾輛私家車停靠在碼頭邊,這個碼頭如今似乎已經廢棄,並沒有人來人往的熱鬧。在碼頭的對岸便是珠海橫琴。

攝影:謝斯璇

編輯:崔月 周珍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散文:做客土司莊園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研究員王西京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