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黨的創新理論對外傳播的路徑探索

黨的創新理論對外傳播的路徑探索

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對外傳播,是黨的對外工作的重要部分。黨的創新理論是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一把鑰匙,是洞悉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理論實踐和國家發展方向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宣傳工作要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主動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特色,這為新時代做好對外傳播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做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對外傳播,對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政策主張與發展戰略的理解和認同,營造理性客觀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事關偉大事業的推進和國家政治文化安全。

聚焦國際關切 加強議題設置引領

議題設置是國際傳播的核心和關鍵。傳播學理論認為,公眾更傾向於關注和思考大眾傳播媒介注意的問題,並按照大眾傳播媒介確定的各個問題的重要性的次序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系統全面,涉及治黨治國治軍、國防內政外交、改革發展穩定方方面面,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國際傳播,不能面面俱到,同等用力,必須參與議題設置,精準投放信息,否則將事倍功半。

一是把握大勢,做好輿情研判工作和議題統籌謀劃。對外宣傳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必須堅持國家站位和全球視野。首先要做好輿情研判工作,掌握國際輿情熱點和動向,加強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數,這是做好對外傳播的基礎工作。尤其是要著重了解和掌握國際社會對我黨創新理論的疑惑和認知偏差,號准脈象。其次要把握世界和國家發展大勢,順勢而為,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的系統謀劃,將其納入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點。

二是聚焦國際關切,抓准痛點。在做好國際輿情研判的基礎上,新思想新理論的傳播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國際社會的關節,有針對性地開展。應著重突出三方面內容:第一要著重宣傳闡釋新思想的創新內容,比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講清這些創新內容的背景和意圖。第二要正面闡釋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這是對外傳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議題,尤其是要把新思想的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法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建設等重要理論貫穿於對外傳播的全過程,圍繞這些重大戰略謀劃議題。第三要及時澄清回應國際社會對新思想的認知偏差和誤解,因勢利導,主動消除疑慮,引導國際輿論正確認識中國、認知中國共產黨,理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從而引領並掌握國際涉華議題的闡釋權、話語權。

三是求同存異,突出合作共贏發展。由於我們同很多國家存在意識形態的差異,做好新思想的對外傳播,要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突出合作共贏和發展這個最大的「同」,尋求國際交往「最大公約數」。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我們應多向他們展示新思想指導下帶來的巨大成就和經驗心得,對西方發達國家,需要更多地闡釋我們未來的國際擔當和努力方向,以及勇於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決心。比如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積極響應國際社會對於大國責任的預期,明確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責任,協力建設安全包容、繁榮開放新世界的總結。

優化受眾敘事範式 講好中國故事

受眾是傳播的接受者,只有受眾認可的接受方式才是有效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人類是敘事動物,用故事溝通,用事實說話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對外傳播方式。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必須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對外傳播,需要用更加有效的傳播方式促進信息的接收、理解、分享和記憶,需要媒介內容和表達方式創新轉向,站在受眾的角度上構建敘事範式。也只有客觀、真實、生動、自信地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的故事,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才能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中國的思想、理論、道路和制度。

一是講故事要用事實展現。聽得懂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在談到中國對外宣傳的問題時指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需要真實以對,多從個體的遭遇和想法出發講故事,尋找人性的共同點,超越文化差異,彌合溝通鴻溝。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倡議和措施的有效實施成果,要講給參與的國家和人民,讓他們知道這些措施帶來的現實實惠和利益,表達出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普遍價值,這些成績自然會得到參與國政府、人民和一些國際組織的高度讚揚。

二是講故事要用新概念新話語表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提出諸多新理念、新概念、新話語,這些新話語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中國實踐的體現,也是中國形象中國主張的表達。這些都是黨的理論創新的土壤。講好中國故事就是用最能代表中國國情的新理念、新話語、新概念,幫助國際社會理解中國大地上和中國道路實踐中總結孕育出來的新思想新理論。比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打老虎、拍蒼蠅」、新型大國關係等話語,這是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

三是講好關鍵領域的故事。講什麼,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不同國家民族由於文化、思維、歷史、審美等因素差異導致審美口味和文化消費傾向有較大不同。講故事要超越文化、民族差異,找准與外部世界的話語共同點、情感共鳴點和利益交匯點,尊重人性,尊重科學,以便更好贏得國際社會認同。要重點講述中國發展道路的故事,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闡釋中國夢的故事,講述中國老百姓奮鬥自強的故事,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故事中。

四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對外傳播隊伍。做好對外傳播工作需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樹立新理念,不斷提高信息生產者、傳播者的專業能力,培養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深厚的文化素養、出色的表達能力、優秀的溝通能力的講故事者。

總之,我們不僅要從議題設置和選題策劃中進行我黨理論成果的傳播路徑探索,而且還要從理論成果自身的傳播特色出發、從傳播話語體系出發,立體構建黨的對外傳播的話語體系,從而贏得國際話語權。

(作者單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黨建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七年之諾」:蘭考正走向全面小康幸福路
2019年「中國闡釋學理論與實踐」高級研修班側記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