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7月25日日軍在豐島偷襲北洋水師:李鴻章愚蠢決策導致海戰大敗

7月25日日軍在豐島偷襲北洋水師:李鴻章愚蠢決策導致海戰大敗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歷史上的今天,1894年7月25日日軍在豐島偷襲北洋水師。

7月25日日軍在豐島偷襲北洋水師:因李鴻章愚蠢決策導致海戰大敗

豐島海戰爆發,這是甲午戰爭的序幕。在明知道戰爭隨時可能爆發的情況下,北洋水師仍然只用濟遠號1艘主力艦為運輸部隊護航。結果在朝鮮豐島海面,濟遠號和廣乙號,遭遇日本聯合艦隊3艘主力艦。

濟遠號是1艘德國生產的穹甲巡洋艦。

什麼叫做穹甲?就是在主機艙上面覆蓋一層類似於龜殼的鐵甲,鐵甲從中間隆起,具有一定的防彈能力。

如果炮彈擊中這裡,就會被穹甲擋住甚至彈開,軍艦的主機艙不會受到影響,始終保持動力且不會沉沒。

穹甲艦是一種略勝於無的防禦巡洋艦。它只能防禦主機艙,對於軍艦其他部分無法防禦。在敵人軍艦轟擊下,敵人完全可以將甲板上的一切都摧毀!即便軍艦不沉且還能行駛,又有什麼用處呢?

況且,濟遠號的穹甲是1884年的產品,使用了德國的實驗技術,很不成熟。其一,德國的穹甲在水位以下,而不是英國那種水位以上。所以如果軍艦進水,即便穹甲沒有損傷,濟遠號一樣會沉沒;其二,濟遠號的穹甲厚度有限,最厚處100毫米。它能勉強防禦當年的中口徑火炮打擊。如果敵人火力升級,這種穹甲就防禦不了。

除了防禦能力低下,濟遠號的火力也不行。

它的主炮為1座雙聯裝210毫米克虜伯火炮,尾炮為1門150毫米口徑火炮,全艦僅有3門火炮,全部是老式火炮,不能速射。

另外,濟遠號設計存在缺陷,只能容納270噸媒,能夠連續航行9天而已,算不上遠洋軍艦。它的航速也不快,最大只有15節。

作為一艘2300噸排水量的軍艦,濟遠號造價68萬兩白銀,約是吉野號巡洋艦的二分之一。

即便如此,北洋水師長達6年沒有購買新式軍艦,濟遠號是性能排行前6的主力艦。

和濟遠號搭檔的廣乙號,是一艘排水量僅有1000噸的自造小軍艦。它也是類似於穹甲的設計,裝甲厚度僅有象徵性的25毫米,根本擋不住敵人的炮彈。

火力上,廣乙號本來只有3門120毫米火炮,非常弱。

開戰前,廣乙號陰差陽錯的換裝了剛剛生產的3門新式120毫米速射炮(北洋水師一共只有6門),火力增強了一倍有餘。

然而,敵人是日本聯合艦隊的吉野、浪速、秋津洲號三艘主力艦。

以吉野號為例,防禦能力大體和致遠號相當,排水量則高達4300噸,比濟遠號幾乎大了一倍。

該艦傳承日本海軍的特點,強調機動性和進攻。

吉野號最大航速高達24節,比濟遠號高出9節之多。火力上的優勢更大!

吉野號裝備152毫米速射炮4門,120毫米速射炮8門,總數為12門之多,也是濟遠號的3倍。

更重要的是,吉野號12門火炮都是速射炮,每分鐘可以發射5到6發。而濟遠號的210毫米火炮,需要2.5分鐘才能發射1發,相差十幾倍之多。

所以,即便濟遠號和吉野號一對一單挑,濟遠號也遠不是對手,更別說日軍另外2艘軍艦都和吉野號差不多。

豐島海戰,雙方實力是極為懸殊的,北洋水師必敗。

此戰中,北洋水師有2艘軍艦,裝備大口徑火炮2門,中口徑火炮4門(3門是速射炮)。

而聯合艦隊有3艘軍艦,裝備大口徑火炮2門,中口徑火炮26門,全部是速射炮。

海戰中,大口徑火炮數量相當,因射速慢,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雙方中口徑火炮,則有6倍以上的差距!

而敵我雙方都是裝甲薄弱的軍艦,中口徑火炮足以構成致命傷了。

此戰不用打,也知道誰贏誰輸。

在炮戰中,濟遠號僅僅堅持幾分鐘,就轉舵逃走。

相反,廣乙號則冒著敵人猛烈炮轟,猛烈衝擊敵軍陣容,試圖發射381毫米魚雷。

可惜,廣乙號的裝甲過於薄弱,堅持不了多久。

在敵艦秋津洲和浪速號夾擊下,廣乙號很快千瘡百孔,船身傾斜,負重傷。

眼見就要沉沒,廣乙號急忙向朝鮮海岸方向逃走,最終擱淺後縱火自焚。

可以說,廣乙號的戰鬥沒什麼問題,也算完成了作戰任務。

而濟遠號就差了。

在之前短暫交火中,濟遠號被敵人速射炮壓制,連連中彈。

一發炮彈擊中艦橋,將同艦長方伯謙一起指揮的大副沈壽昌被炸死,二副柯建章被炸成重傷。

濟遠號並沒有受重傷,僅方伯謙卻失去抵抗的勇氣(一說沈的腦漿和鮮血賤了他一身),急忙丟下無戰鬥力的高升號和操江號,自行逃走。

吉野號緊追不捨,濟遠號懸掛白旗,然後又掛上日本軍旗。

好在,濟遠號的水兵不像方伯謙這麼沒用。

他們用150毫米尾炮,連續轟擊吉野號。

結果,有3發炮彈落在吉野號附近!

1發擊中信號繩索,造成輕微損失;1發在吉野號飛橋附近爆炸,沒有人員傷亡;最後1發則準確射入右舷!

吉野號防禦能力不強,這發實心穿甲彈擊碎了救生船,打壞了發電機,穿入穹甲甲板內。

如果炮彈在動力艙爆炸,吉野號必然會重傷。不過,這發炮彈不是高爆彈,所以它不可能爆炸,吉野號逃過一劫。

即便如此,吉野號被擊中以後,一度降低了航速。

由此,濟遠號得以逃脫。

護航艦隊逃走後,運輸軍火和餉銀的操江號投降,運兵輪高升號上的清軍拒絕投降,被日軍被擊沉。全船七百多官兵,幾乎全部死亡。

其實,濟遠號要是能夠堅持同日艦周旋一通,這兩艘輪船未必不能逃到朝鮮海岸(近在咫尺)。

此戰本來是大敗,方伯謙卻謊報軍情,自稱開炮重創吉野號,後者逃走。

這話到了丁汝昌嘴裡,又變成了擊沉了吉野號。李鴻章認為損失廣乙號1艘小軍艦,卻能擊沉強大的吉野號,也算是賺了。

由此,李鴻章的信心增加了很多,覺得日本海軍也不難對付。他不知道的是,這些軍情報告都是胡說八道。

由此,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其實,豐島海戰的主要責任倒不在方伯謙,而是李鴻章、丁汝昌胡亂決策。

明知道大戰隨時可能爆發,為什麼僅僅安排濟遠號1艘主力艦去護航,最低程度也要像日本一樣安排3艘。

如果北洋水師艘3艘主力軍艦作戰,也不會輸的那麼慘了,至少高升號、操江號可以藉機逃走。

需要多說一點的是,被俘的操江號是上海江南製造總局製造,質量異乎尋常的好。被日軍俘虜以後,操江號一直用到1965年才退役,幾乎用了100年之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6月14日德軍大敗法軍舉行巴黎入城儀式: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託夢可以預測未來還能和鬼神對話?科學的解釋完全不同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