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洛陽古墓博物館位於洛陽市老城區機場路45號,說的直白點就在洛陽的邙山上。都說「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邙山之上的古墓葬多達數十萬,數量之多「幾無卧牛之地」。所以在邙山之上建古墓博物館可以說是就地取材、信手拈來。可能是感覺這個名字「陰氣太重」,沒有什麼文化感,所以現在的洛陽古墓博物館改名為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聽起來瞬間就高大上了,但是一下子個性就沒了,能叫「藝術」的可以有很多,但夠的上叫「古墓博物館」的可沒幾個。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通往洛陽古墓博物館的路比較曲折,一度懷疑導航出了問題,七扭八拐的還都是村中小路,到門口的時候想拍個博物館的「證件照」,卻被門前停的車擋的嚴嚴實實,索性就放棄了。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北邙山頭少閑土,儘是洛陽人舊墓」,邙山可是古代的「八寶山」,國務院在洛陽古墓博物館門前立的國寶碑,證明了對洛陽邙山古墓群的肯定。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先上個平面圖,博物館總共分為三大部分,歷代典型墓葬(主要是地下墓葬陳列館)、景陵、壁畫館。壁畫館很有必要單獨寫一下,所以在這裡一塊兒探索一下歷代典型墓葬和景陵。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博物館地面建築整體為一組仿漢建築,進去後,第一道們便是太虛殿,太虛者,天地玄奧之境,人們生前死後嚮往的仙居之地。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過了太虛殿便是「玄堂」,「玄堂」其實就是地下墓葬群的入口建築,由此進入異度空間,探索比盜墓筆記里更加真實刺激的古墓,開啟一個不一樣的地下世界。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從「玄堂」東邊的地下通道,直接進入地下展區,地下展區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回」型建築群,分為兩漢展區、魏晉展區、唐宋展區和壁畫展區四部分。每個展區都以甬道相連,中間有相對的解說空間。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進去地下空間後,氣溫驟降,雖然是大夏天,外面的氣溫達到了三十七八度,但是地下依然是涼嗖嗖的,著實是避暑的好去處,不過要在這裡避暑需要很大的「勇氣」。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個是東漢的成氏家族墓,家族墓裡面不只葬有一人,往往都是父子兄弟並葬,就算是客死他鄉,也必須要歸葬到家族墓地。只是這個墓葬發現於洛陽的唐寺門,為了修建古墓博物館搬遷到了這裡,離開了他們世代守候的家族墓地。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古代的棺材,用於直接裝殮死者的葬具,這個現代農村還在用也不稀奇,一般都比死者要大,只是擺在面前的有幾個非常的小,是古人用來遷葬起墳或者盛放骨灰用的。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北魏的石棺床,帶有欄板,最有特色的是上面雕刻有各種形狀的圖案,龍頭長須、獸嘴怒張、仙人搖扇。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東漢的夫妻合葬墓,而且還是一夫三妻合葬墓,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婚嫁習俗和喪葬習俗,正中間雕的那個龍柱,在燈光的打照下,讓我感覺背後涼嗖嗖的。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西漢的空心畫像磚墓,這座墓的最大特色就是用了三十二塊形體巨大的空心磚拼裝成的,磚面上主要刻的都是鳥獸。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西漢的畫像石墓同樣是夫妻墓,不同的是夫妻異穴中間隔了一堵牆,俗稱「隔山葬」。其建築構石上很多刻有畫像,這種畫像石在漢墓中出現的比較集中。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走過兩漢墓,通過一個開放的空間就是魏晉墓,空間當中有比較多的知識講解,走進空間的時候也暫時可以緩解一下壓抑的狀態。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西晉墓的主人大體是女性,此墓當中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但是打進來的紅光,讓人心生悶寂。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西晉的裴祗墓,墓主人是大司農,之所以能知道其身份,歸功於墓里出土了一件隸書所刻的墓志銘。出土的地點竟然是周公廟,看來洛陽真的是沒有閑土。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曹魏正始八年墓,是洛陽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有確切紀年的曹魏時期墓葬,其銘文就刻在出土的鐵帷帳構上。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北魏時期的兩座元姓墓,裡面「住」的都是北魏王族,出土有陶俑儀仗,墓誌和石棺。不過他們都處在動蕩的年代,墓葬形制並不是很高。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走到一半又一個空間,通往唐宋展廳,順便吐槽一下解說的文字,可能是地下潮濕的原因,框裡面的寫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褶皺,看上去有點「山寨」。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唐李嗣本墓是天井壁龕式墓,壁龕裡面有駱駝有馬,雖然不是唐三彩,但是有非常明顯的唐朝色彩。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唐安菩夫婦墓是一個土洞墓,墓主人按現在的國土疆域來說是一個中亞人,當時屬於我大唐的西域。墓里出土了比較典型的唐三彩,還有當時和西方交流的見證古羅馬金幣。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北宋的宋四郎墓,也是我認為古墓博物館中最耐看的墓葬,銘磚不但記錄了墓主人的名字和下葬年月,也記錄有砌墓人和畫墓人。墓中所刻的年號和歷史是有出入的。墓室的結構為八角形仿木結構,精髓就在牆上的壁畫,在墓葬里刻畫出了一家人坐在一塊其樂融融,幸福的樣子,讓人瞬間把生死置之度外。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北宋畫像磚墓同樣是仿木結構的墓室,這種仿木結構可能是在向生前的住所看齊,只是木質結構放在地下很快就會腐爛,所以石質是地下最好的選擇。墓里有很多畫像磚,其中有當時比較流行的牡丹圖案。而夫婦飲酒而坐的畫面很生活。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同樣北宋墓葬,這個壁畫墓與上面的墓葬形制是一樣的,比較精彩的就是當中的這幅壁畫:「婦人啟門圖」,女子從門中探出,半遮半掩,寓意門後別有洞天。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座金代的墓葬並不是發現於洛陽,而是焦作,墓中的重點在牆上的線刻畫像,刻畫的有家居生活和孝子故事等。雕刻的技法則為陰線刻和減地加線刻。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座北宋墓則是很直接的放了一個陶棺,棺床上方刻有牡丹圖案,從武則天后牡丹在洛陽地區流行開來,一直延續至今。而棺床下方刻有石門石窗,彷彿墓主人隨時可能破門而出,想到這裡心裡突然有點緊張,趕緊離開了這座墓室。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兩漢、魏晉和唐宋都是洛陽比較輝煌的時代,所以墓葬資源非常豐富,通過地下甬道相連接,以置身墓中的視野來觀看整個墓葬,真的是身臨其境的刺激,當然最可怕的還是那詭異的色彩光。最後一個展廳是壁畫展廳,只不過有好幾個都寫著避光保護,沒有對外開放,挑兩個簡單講述一下。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王莽時期的天象圖壁畫墓,描繪的是日月星辰和天界圖一類的東西,仔細看了一下,發現王莽時期的東西就是比較異類,壓根就沒看懂,真是膚淺了。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東漢出行圖壁畫墓,壁畫保存相對比較完好,描繪的是墓主車騎出行的情景,出行隊伍非常龐大,有九乘安車,七十多人,五十多匹馬,而且基本上都還保留著彩色,是漢墓壁畫中當之無愧的佳作。雖然不知道墓主人是何許人也,但光從這出行的陣勢上就可以看出,墓主人絕對是個上層階級。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從地下展館出來,伴隨著上升的溫度,突然就陽光了很多,那種壓抑感瞬間就解除了。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在洛陽古墓博物館的西院還有一座雄偉壯觀的景陵,是一座正兒八經的帝王陵,埋葬的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它是建國以來經國家批准科學發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國目前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景陵封土呈圓形,就算一千多年過去了,現在看來也異常高大。地宮置於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構成。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接近墓室的墓門口有兩個北魏武士進行把守,他們應該是宣武帝的近衛兵。表情肅穆莊嚴之中帶有幾分猙獰,一看就非常忠於職守。可惜的是依然沒有嚇退盜墓者前進的腳步。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景陵曾經多次被盜,地宮基本上已經被盜墓者搬空,現在能看的就是偌大的空間里陳列著一具黑棺,藍色的底光從下往上打來,那種驚悚感突然就讓人想到了鬼吹燈中的情景,回望一下整個地宮中就自己一個人,冷汗都冒了出來。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這麼熱的夏天我卻在洛陽古墓博物館裡冒冷汗

洛陽的邙山之上曾經上演過無數次的盜墓筆記,還因為盜墓專門發明了以洛陽命名的「洛陽鏟」,可以說是盜墓者和造墓者博弈的主戰場。只是這些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在墓葬中的體現為我們還原了他們生前的景象,讓我們得以窺探到先人的生活狀況。

洛陽山陝會館,你真的看懂了嗎?

晚上去洛邑古城,赴一場金元洛陽城的繁華盛宴

宜陽福昌閣,洛陽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