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小學時,我們都學過一首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詩作者就是清朝大詩人袁枚。

清中葉,文壇有兩大紅人,並稱「南袁北紀」。

「北紀」,就是北方的紀曉嵐。

「南袁」,就是南方的袁枚。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02

康熙五十五(1716年),

出生於杭州一戶落魄書生家的袁枚,

還真有一點神童的味道,

在祖父與父親的教導下,

他立下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志向。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對上宣稱的辭官理由:贍養老母。

「父親去世,我要回家供養母親。」

這理由,實在是冠冕堂皇,

但顯然並非袁枚心中真實想法。

官當得好好的,那他為何要辭職呢?

他在《答陶觀察問乞病書》等文里提到: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若不能享受本真的生命,不能擁有豐富的心靈,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他決定放棄大眾欣羨的官場生活,

去做一個隨心所欲的「大自在人」。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03

袁枚在江寧做知縣期間,

發現一個好去處:隋園。

這隋園,來歷可不簡單。

它乃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所建,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然後袁枚就啟動了全面改造:

「吾平地開池沼,起樓台,

一造三改,所費無算。」

「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

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

「奇峰怪石,重價購來,

綠竹萬竿,親手栽植。」

「器用則檀梨文梓、雕漆槍金;

玩物則晉帖唐碑,商彝夏鼎……」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隨園湖樓請業圖卷(部分)

這樣改造,極為花錢,

袁枚的積蓄很快就花光了。

為了完成這個浩大工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袁枚也從此過上了山水畫般的日子,

「每日晨起,吸花中甘露,

香生肺腑,涼沁心脾,

自謂胸膈間有飄飄欲仙意……」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畫中仙。

徜徉山水亭榭間,袁枚真是快活如仙。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隨園湖樓請業圖卷(部分)

04

袁枚實在是太喜歡吃了。

對於吃,他有三大癖好。

其一,喜歡逛廚房。

每次到別人家做客,

他就會跑到廚房去看別人如何做菜。

所以他的文章經常可見這樣的文字:

「鰒魚炒薄片甚佳,楊中丞家削片入雞湯豆腐中,號稱鰒魚豆腐。」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隨園湖樓請業圖卷(部分)

聽說袁枚想開「農家樂」,

很多廚師立馬聞風而來。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叫王小余,

這王小余,可是南京著名大廚,

他做的菜,「聞其臭香,十步以外無不頤逐逐然」。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王小余死後,袁枚還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余傳》,讓其留名後世。

吃飯之時,袁枚經常想起王小余,

「每次一想到他,我就涕淚不止。」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農家樂一開,頓時驚震江南。

上至達官顯貴、騷人墨客,

下至中產階級、市井平民,

無不以「曾入隨園品菜」而炫耀自誇。

而袁枚,據收藏的食譜和與大廚切磋的心得,

撰寫了一本美食聖經——《隨園食單》。

這食單,搜羅了數百種南北經典菜肴,

從山珍到海味,從小菜到粥飯……

每款菜品的食譜都經過千錘百鍊。

比如,如何煮茶葉蛋: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所以《隨園食單》一出,

立即被餐飲界奉為「中華食經」,

大戶人家,都以私藏之以為榮。

朋友問:「你怎麼這麼愛吃啊?」

袁枚答:「人生若不能盡享美食,長命百歲又有什麼意思。而且,你想想那些食物,雞鴨魚牛等已經為你而死了,你還不好好尊重它,把它處理到最佳狀態,怎麼對得起它們啊!」

袁先生,真乃食物的知己啊!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05

袁枚實在是太好色了。

小時候,他登吳山玩,

時值新年,非常熱鬧。

有一少女正表演空中走繩,

身材婀娜,神情妖嬈。

袁枚一見,便胡思亂想起來。

於是仿效圍觀者,往場中擲錢,

哪知一擲竟然擲到了那女子身上,

女子轉過頭來,對著他就嫣然一笑,

袁枚說自己從此染上了一種怪病,

「見到美女就挪不動腿綜合症。」

不駐足、不觀賞、不讚美,就會神思恍惚。

所以他這一輩子,娶了十幾房太太,

沒事嘿嘿嘿啪啪啪,不亦樂乎。

袁枚跟其他很多文人不一樣,

他毫不避諱,公然宣稱自己是好色之徒:

「男女相悅,大欲所存,天地之心本來如此。」

「人非聖人,安有見色而不動心者?」

他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好色不關人品。

「人品高下,豈在好色與不好色?」

他還專門舉例說:「盧杞一個小老婆也沒有,依然是小人;而謝安挾妓東山,依然堪稱君子。」

我就是要做好色之徒,又怎樣?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名妓蘇小小,色藝雙絕。

袁枚仰慕得不得了,

便刻了一枚私印:錢塘蘇小是鄉親。

有一次,一位尚書過南京,

便來隨園索要袁枚的詩冊。

袁枚沒留意,掏出印章就蓋,

哪知蓋下的卻是這枚私印。

尚書一見就惱了:「太輕薄了。」

袁枚卻笑著說:「哪裡輕薄了,百年之後,人們只會知道蘇小小,而不會記得你。」

正因為好色,袁枚一生都在為女人維權。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袁枚一不小心,竟然開創了中國古代女子詩歌的黃金時代。

隨園不但有美景美食,還有了美女,

於是一躍成為南京城著名的「打望聖地」。

袁枚生活其間,男弟子奉茶,女弟子打扇,真是逍遙如神仙。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06

袁枚實在是太喜歡書了。

他曾經說過一段名言:

「古玩雖可眼,但玩玩就興奮漸失。

美色雖可心,但年輕時玩著才爽。

美食雖可口,但日日食之總會厭。

朋友雖可聊,但總有興盡分別時。

唯有書,可眼可心可口可聊,

超過天下一切俊物。」

小時,袁枚家貧,難得有書讀。

張家藏書很多,他便常常去借,

因此留下了千古名句:書非借不能讀也。

所以長大後,袁枚便有了藏書之好。

他在隨園裡,修建了多個藏書堂號,

網羅天下好書,盡藏之。

隨園整個藏書量竟高達40萬卷,

袁枚一不小心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大私人藏書家。

「滿園都有山,滿山都有書。」

藏書,也因此成為隨園一景。

引得文人雅士競相前往品讀。

袁枚日日把書林下,那叫一個自在!

他還因此寫了一首《寒夜》:

「寒夜讀書忘卻眠,

錦衾香燼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看書看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美人。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但袁枚最讓人佩服的,

並不是他的藏書之巨,而是他的散書之舉。

自古以來的藏書家,

都無比惜書,「書與老婆不借也」。

唯獨袁枚大不一樣,

他年老時將藏書散之一空,

並專門寫了一篇《散書記》:「余所藏書,傳鈔稍稀者,皆獻大府,或假近賓朋,散去十之六七……」

耗盡心力收藏,為何又要免費散去?

袁枚說,原因有二。

其一,散書可以更好地保護書籍。

「古人藏書,最終無不毀滅。既然如此,我還不如讓它藏在皇室貴府,那樣更保險。而有些送給了朋友,朋友還感謝我,這不也是我的快樂嗎?」

其二,散書是為了能更好地讀書。

「而今要散書了,因為捨不得,就夜以繼日地把要送人的書看一遍,於是把知識裝在了自己肚子里。」

袁先生,真乃書之知己啊!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隨園全景

07

美人可以養目,美書可以養心,

美食可以養胃,美景可以養氣。

隨園最後差的,就是美文了。

當時之文壇,火藥味很濃,

有人宗唐,有人宗宋,

有人講格調,有人講肌理,

各派吵吵嚷嚷,爭得不可開交。

袁枚誰都不宗,

他反對一味模仿,

反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東西,

反對詩文必須宣揚道德倫理,

覺得詩文就應該抒發個人真實情感,

於是他創建了「性靈派」,

「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

「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

一性靈,袁枚就寫下了無數名詩:

《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提倡真性情,反對假道學」的性靈派一創立,

立馬獲得無數小文青的擁戴,

袁枚迅速崛起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

出版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文集,

人人爭相購買,一時洛陽紙貴。

「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負販,皆知其名。」

一不小心,他竟然成了詩壇盟主。

08

除了好園、好色、好味、好書、好文外,

袁枚還有一大愛好——好游。

但年輕時,因為母親尚在,

他遵循「父母在,不遠遊」的信條,

一直只呆在隨園「尋歡作樂」。

及至64歲,母親方病故而去,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江山朗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袁枚,就是清朝最大的閑人。

09

袁枚寫過一幅對聯,恰是他一生寫照:

「不作高官,非無福命只緣懶;

難成仙佛,愛讀詩書又戀花。」

他33歲辭官歸家,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袁枚的一生,是享樂的一生,舒服的一生,自在的一生,痛快的一生。

在他之前,中國人原本有三種活法。

第一種:玩世。

玩世者,就是嘲弄戲耍現實的人,

如莊周、阮籍等人。

第二種:出世。

出世者,就是超脫超越現實的人。

如達摩、慧能等佛禪宗師。

第三種:諧世。

諧世者,就是努力調和現實的人。

如孔子所代表的儒家。

袁枚覺得這三種活法都不符合自己天性。

於是,他創造了第四種活法——適世。

「我做不到玩世出世,也不喜歡諧世,那就只好採取享受世俗生活的人生態度,尋求身心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快樂,做『凡間仙,世中佛,無律度的孔子』。」

所謂適世,就是行事要忠於自己的真性情,

在世俗生活中尋求心靈的大自由和大快樂。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每個人一生中,

都曾有過一個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時代,

那便是童年。

童年時我們天真爛漫,不肯拘束自己。

活著整個兒就是在享受生命,

世俗的利害和規矩,全不在我們眼裡。

但隨著年齡增長,染世漸深,

我們的俗慮和束縛愈來愈多,

原本純真的我們終於被社會改造成了俗物,

開始羨慕和追求跟別人一樣的「理想人生」:

「我要在×年內買一輛好車。」

「我要在×年內住上花園洋房。」

「我要在×年內當上廳級幹部。」

袁枚原本也忙著追求這樣的「理想人生」,

但33歲那年他突然想通了:「我才不要再過別人羨慕的生活了,我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於是他的生命結出了最飽滿的果實。

有人說,袁枚最好的作品是園藝。

有人說,袁枚最好的作品是詩文。

有人說,袁枚最好的作品是美食。

其實,都不是。

他最好的作品是他自己——是他的生活方式。

他用自己熱愛的方式過好一生,

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好的作品。

什麼是成功?

成功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最好,而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10

他是清朝最愛美色的詩人,寫了古版舌尖上的中國

哪知直到除夕,他都一直沒死。

初一凌晨的鞭炮聲響了起來,

躺在床上等死的立馬翻身下床,

一邊跳一邊大叫:「我要把名字改為『劉更生』,不,不,應該叫『李延年』。」

這一不死,袁枚又活了6年。

82歲那年,他的大限真的到了。

臨終時,他留下了一句話:

「千秋萬世,必有知我者!」

我們,當然記得這個偉大的生活家,

以及他創造的第四種人生活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