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2019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年會暨跨界自然保護地研究與管理合作研討會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召開

2019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年會暨跨界自然保護地研究與管理合作研討會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召開

研討會現場

人民網呼倫貝爾7月23日電(李睿)7月23日上午,由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主辦的2019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年會暨跨界自然保護地研究與管理合作研討會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舉行。

據了解,本次活動會期4天,邀請了13個國家160名專家和學者,以及相關代表等,特別就中國、俄羅斯、蒙古、哈薩克跨國自然保護地管理合作方面開展研討,制定四國合作計劃,與會人員還將緊緊圍繞「2019促進跨界保護」這一大會主題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閆宏光在致辭中介紹到,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中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泰加林資源基地和生物基因庫,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目前已建立起國家級、省部級自然保護地32塊,禁止開發區域2.73萬平方公里,占林區總面積的25.5%,形成了結構相對均衡、分布相對合理、功能相對完善的保護網路。汗馬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核心地帶,擁有著獨特完整的寒溫帶原始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系統,10.7萬公頃的區域內孕育和保護著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會議期間,大會將舉行全球跨界保護經驗交流以及全球跨界保護建議研討,開展中、俄、蒙、哈跨界保護合作討論,並就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建議進行研討,並發布汗馬倡議,組織開展聯盟培訓研討會和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成員大會等多項研討和培訓。

屆時,全球保護地友好體系秘書長田德欣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推進國際保護協作主題發言;俄羅斯科學院生態與進化研究所Viatcheslav Rozhnov專家將對研究跨界領域的稀有大型哺乳動物、俄羅斯在研究和保護方面的經驗和與會人員進行交流;IAPA顧問委員會成員Frederik Johannes Venter將做自然保護地生態旅遊指南培訓等。與此同時,與會人員還將走進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汗馬生態文化館、敖魯古雅民族鄉進行實地考察,進一步領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優美的自然風光,見證幾代務林人生態保護建設的成果,體驗多民族文化歷史的悠久與厚重,為共建全球生態保護體系汲取經驗,並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來源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麻陽河保護區紅外相機野外安裝順利完成
「愛鳥周」標誌及2020年活動主題、海報徵集

TAG: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