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孔子見老子,猶見神龍,三天都不會說話老子微言第94集

孔子見老子,猶見神龍,三天都不會說話老子微言第94集

當我談論老子的時候,我不是在談論別人。我是在談論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說話一樣,通過另一個身體,另一個名字,另一個化身······【孫得一】

我是:孫得一,讓我們繼續享受。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說:「周之守藏室史老子,博古通今,知禮樂的根源,明道德之要義,朝聞道,夕可死。我想去周請教他」南宮欣然陪孔子前往。【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老子見孔子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問孔子:「你已經得道了吧?」孔子說:「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沒有得道啊,道到底是什麼?」老子不言:唇齒碰撞而已。孔子曰:我明白了,唇柔為陰,齒剛為陽。陰陽相生為天道,剛柔相剋為人道,天地之道相濟相生,可惜,乾坤大道無法天人合一,人與社會始終遊離自然法則,天災人禍相伴相生、代代無窮。

老子說:「道是萬物的本原,自然的規律,它無形無象,自然萬物卻依它周而復始的運行。如果道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可以拿來獻人,那人們就會爭著拿它獻給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們就會拿它送給親人。

如果道可以說得清楚,人們都會把它告訴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傳給別人,那人們都會爭著傳給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說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一個人心中對道沒有正確的的認識,那道就永遠不會來到他心中。」

孔子說:「我研究《詩書禮樂》、《易經》、《春秋》,講治國之道.」老子說:「你那『六藝』全都是先王時代的陳舊歷史,你說哪些又有什麼用呢?你現在所修的,也都是些舊東西。就像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跡。

孔子問:「請問您,你是如何看待道德?您認為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人的好的品質?」孔子學識淵博,門生眾多。他認為,如果能培養出一個人好的品質來,那就是最好最高的成就了。

老子卻哈哈大笑起來,他說:「只有當你道德不足的時候,才會出現道德的問題。只有當你品質不夠的時候,你才會想到品質,有品質的人完全忘記了品質的存在。有道德的人不會自覺道德,所以不要試圖去培養,一切只要自然而然。」

初次對話之後,使孔子感嘆不已,獲益不淺。孔子在這個地方逗留了幾天向老子辭行。老子送他到門外說:「吾聽說,富貴的人送人以錢財,仁義的人送人以言。吾不富也不貴,沒有錢財送你;有幾句話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刻洞察的人,之所以遇難或至死,是因為他們喜歡譏諷誹謗別人的事非;善辯而通達的人,之所以屢次惹禍上身,是因為他們喜好揚人之惡。為人之子,切勿以為自己很高,狂妄自大;為人之臣,切勿以為自己是領導。望你能切記。」孔子說:「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孔子走到黃河邊的時候,見到河水滔滔,濁浪翻滾,氣勢如萬馬奔騰,聲音如虎嘯雷鳴。孔子站在岸邊很長時間,不覺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河水不分晝夜地流,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知道人生將會走到哪裡啊。【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聽到孔子說這些話,老子就說:「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是一體的。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也是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什麼悲傷的呢?人生於自然,死於自然,順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順其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不符合本性。功業名譽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產生;利益慾望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加。」

孔子解釋道:「我是擔憂大道不能推行,仁義不能施實,戰亂不停止,國亂不治理,所以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為人民做貢獻所以感嘆。」

過了一會,老子指著浩浩黃河,對孔子說:「你怎麼不學習水的德行呢?」孔子說:「水有什麼德行啊?」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是水謙下的品德也;江海湖泊之所以能以海為百穀之王,是因為水善於往低下之處流,所以能成為百穀王。

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是水柔弱的品德;所以柔的能克剛,弱能勝過強。因為水其無形無色,所以沒有什麼地方縫隙去不了。由此可知,不用語言的教導和無為的好處。

孔子聽了之後,恍然大悟,說:「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人往高處走,水往窪地流);眾人處安易,水獨處危險;眾人喜歡潔凈,水卻不棄污垢。水處在所有人厭惡的地方,有誰還願意和它爭搶呢?所以水是上善。

切記:你要與世無爭,則天下就沒有人能和你爭,這就是效法學習水的品德。水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沒有它到達到不了的地方,善處地也;水空處時喜歡靜,平靜如水卻深不可測,這是水善於為淵也;無論你怎麼取用,取之不竭,恩澤萬物卻施恩不求報,這是水善於為仁也;它隨方就圓自然流淌,遇圓必然旋轉,遇方必然折返,遇塞必然停止,遇決必然奔流,這是水善於守信也;

水洗滌污穢,能洗的非常乾淨,平準高下,這是水善於治物也;水可以載物,有巨大的浮力,可以自清自凈,再堅強的東西也不能戰勝它,這是水善於用能也;水不管白天黑夜,晝夜前仆後進,該靜則靜,該流則流,這是水善於等待時機也。

所以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你回去後,言談不要狂妄自大,看上去不要胸懷大志的樣子。否則,人還沒到而名聲就先到,那麼張張揚揚,就像一隻老虎走在大街上,誰敢用你?」

孔子聽後說:「先生的肺腑之言,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謹遵教誨,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依依不捨地乘車向魯國駛去。孔子從老子哪兒回來,三天沒有說話。

學生們都很奇怪地問是怎麼了?孔子說:「假如我遇見有人的思路像飛鳥一樣,我可以用箭一般準確銳利的論點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對方的思想像海里的魚一樣遨遊在理論的深淵中,我可以用釣鉤來捕捉他。

然而如果對方的思想像神龍一樣,乘雲駕霧,遨遊於太虛之境,無影無形捉摸不定,我就沒法捕捉他了。神龍見首不見尾。我見到老子,覺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遊在太虛中的神龍,使我張口結舌說不出話,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還是神啊。老子,真吾師也!」請您隨喜轉發,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寫給生命美麗的情書老子微言第46集
孔子:用人,不看能力先看這三點論語心得第41集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