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核聚變更加強大的能源,若能利用星際穿越將不是問題
目前人類正在面臨著能源危機。目前人類主要還是使用燃燒各種化石燃料來獲得能源,這種能源的效率非常低,在燃燒過程中有大量的熱散失掉了,同時還會產生各種污染。當然最要命的是,化石燃料並不是可再生的,也就是說總有一天這些燃料會燒沒。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將新能源的希望寄托在可控核聚變上邊,畢竟這種能源的效率非常高,1升聚變燃料產生的能量足夠抵得上300升汽油。雖然從目前來看,一旦可控核聚變研究成功,眼前的能源問題就可以得到徹底解決,但是假如未來人類想要離開太陽系去更遠的地方,核聚變的能量就不夠了。
流浪地球中的描述並不是完全胡扯,總有一天太陽會發生氦閃,屆時整個地球都會被吞沒,人類必須尋找新的星系定居。如果人類只掌握了核聚變技術,那麼這根本不夠人類集體搬走。因此在上個世紀有人提出了更加前衛的設想——戴森球。所謂戴森球就是用一個巨大的人工裝置將星系中心的恆星包裹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利用整個恆星的能源。也就是說至此恆星不會有任何一道光輻射到其他星球,其所有能量都將被戴森球的建造者利用起來。依靠恆星的能量,人類完全可以製造一個超大型的飛船,甚至可以通過強大的能量製造大型蟲洞以方便人類進行星際旅行。
戴森球的概念提出之後就遭到了很多的質疑,有人計算過,即使把太陽系的所有星球都碎成渣製成混凝土也不足以包裹住整個太陽,更不要說利用它的能量了。有專家推論,任何一個星系的材料都不足以製成戴森球包裹住位於其中心的恆星。但是人們在1480光年外發現了一個編號KIC8462852的恆星,專家認為這顆恆星輻射出的能量和其體型遠遠不相符,可能被製成了所謂的戴森球。
雖然關於戴森球的說法尚未得到證實,但是這確實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最強大能源了。當然能夠建造這種設備的文明必定是宇宙中的頂級文明,人類距離頂級文明還有好遠的路要走。


※衛星顯示白令海上空出現巨大的污染物標誌,是誰在排放污染?
※宇宙起源新發現,微小維度空間也許存在10個之多?
TAG:漲知識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