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不干擾身體,讓身體自由自在的運行,會有好事情發生!

不干擾身體,讓身體自由自在的運行,會有好事情發生!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當你集中精力,正在處理某一件事的時候,你不喜歡被打擾。如果不幸被打擾了,你很有可能犯錯。反過來,如果你能一直注意力集中,沒有任何東西打擾你,你就不容易犯錯。

這種犯錯,如果出現在你的身體里,表現在生理上,就是生病。生病,本質是身體出現了錯誤。病症是一種信號,用來提示你,身體出錯了,你需要糾正這種錯誤。請你仔細想一想這句話:生病是身體出現了錯誤。然後用這句話,來比對你的生活方式,來審查你使用身體的方式。

真正的規律,在所有領域裡,是共通的。世間所有的事情,出現了偏差,出現了不對的情況,我們都稱之為錯誤和犯錯。但是,到了人體這裡,身體出現了問題,我們習慣叫做生病。不說是身體出錯。語言的差異,表達形式的不同,極容易模糊了,我們看往本質的視線。

生病,就是身體出現了錯誤。為什麼會出錯,有主動的原因,也有被動的原因。被動的原因,是我們的身體,被外在不良的信息,過度的干擾。主動的原因,可以歸結為,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出現了錯誤。

外界不良的信息,不只有細菌、病毒,也不只有不幹凈的空氣、食物和飲水,這幾種都隻影響生理。影響心理的也很重要,包括各種不友好的聲音、顏色、光線、場景和畫面,以及各種視頻。一句話,任何可引發你生理或心理不適的東西,都屬於不良信息,都會對人體形成干擾。

一開始只是不適,或者輕微的干擾,到了後期,潛移默化,滴水穿石,就是生病。我們常說,這個社會生病了。請留意,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你我都在其中。我們的心理,都不健康或不夠健康。心理上的不健康,久而久之,就會積澱在生理上,體現在身體上。

社會為什麼會生病,就是因為有不良的信息在蔓延。越是有才能的人,如果被不良的信息干擾,他造成的破壞就越大。有一些科學研究,一些科學技術,一些科學家走了彎路,甚至走上了歪路,給我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我們都喜歡乾淨的人,這種乾淨,不只是體現在身體上,還體現在心靈上。一顆潔凈的心,一個純真的人,我們會非常喜歡。

上面說的,是被動的原因,是身體被外界不良的信息干擾。其實,被動是相對的,主動權仍然在我們手裡。你的心裡有什麼,你就容易看到什麼。這在以前,可能是純理論。但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已經變成了事實。你關注過什麼信息,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相關信息,給你推送過來。

信息平台,稱這個為智能化、個性化推薦技術。根據你感興趣的標籤或者是關鍵詞,針對性的給你推送相關信息。這個技術的背後,其實就是吸引力法則的呈現,當然,它只呈現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最強大、最智能的信息平台,是我們的大腦。它無時無刻,都在根據你接受到的信息,進行重塑和鏈接。信息,在塑造我們的大腦。這些信息,都是你吸引過來的,是你之前的心理慣性,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改變,這些信息會源源不斷的過來,對你的干擾越來越大。

信息,干擾了大腦意識,大腦意識就會對我們的身體,發出錯誤的指令,導致我們在使用身體時,出現各種錯誤。一切慢性病,都伴有內分泌紊亂。它既是原因,也是結果。內分泌紊亂的時間長,程度深,就得大病和絕症。內分泌紊亂的時間短,程度淺,病情就輕。

根據意識的作用規律,可簡單的將意識分為表意識和潛意識兩類。表意識,就是我們俗稱的意識,主管心理活動。潛意識,主管生理活動。這樣粗淺的分類,是為了便於我們理解,其實這並不是本質。

意識和心理活動,需要消耗能量。潛意識和生理活動,也需要能量。人體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意識和潛意識不一致,心理和生理不一致,一心二用,能量一分為二的用,心理能量不夠,生理能量也不夠,時間長了,就會犯錯,就會生病。

生病的人,通常心理能量不足,生理能量也不足。心理能量不足體現在,意志力不強,想問題想不深,但又容易胡思亂想,雜念很多,心裡時常有矛盾,總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行,另外一個說不行,還有些人,記憶力下降。生理能量不足,體現在精力下降,自愈力下降,抵抗力下降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學會,將心理和生理趨於一致,減少主動的意識和心理活動,不用意識去干擾和控制身體,讓身體自由自在的運行,這樣生理能量,會相對充足一些,五臟六腑的功能得到加強,病情就會慢慢恢復。

具體怎麼做呢,前期就是學會靜坐,閉目養神,聚精會神。等到了一定程度,心裡比較平靜了,做什麼事,都會不急不躁,心中沒有波瀾。心中沒了情緒,沒有了不字,幹什麼事都不會很累。這時,身體是真正自由的。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身體不好,不是營養不夠,而是能量不夠!
呼吸真正通了,全身一通百通!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