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個細思極恐的情節,揭露原生家庭的所有真相

這個細思極恐的情節,揭露原生家庭的所有真相

最新一期《圓桌派》里,主持人請來了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聊的是父母、子女、原生家庭,很多人看完後感受頗深。

梁文道說自己是一個人長大的,這種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對自己未來人生有很大的影響。

當蔣方舟開口的時候,提供了一個視角,她說:

「很多人原生家庭有問題,本質是因為權利結構。」

什麼意思呢。

她接著解釋:

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家長是一個比你更強大更有權威,你必須去服從的這麼一個存在。

這個看法引發了在場三位長輩的一致認同,因為權力是中國家庭繞不過去的一個東西。

武志紅老師這個話題說下去:

你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特別簡單,生個孩子就可以了,想怎麼對待就行,然後道德與文化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都是為了愛你。

很多人聽完這段心裡猛然一顫,好像一下就說中了很多成年人的小時候。

那些成長中遭遇來源家庭中的奴役、暴力、冷漠的冰霜事件,那些細細密密被忽略,被壓制,被傷害的凜冽情緒,貫穿了整個成長歲月,並在之後的漫長人生尾隨不掉。

甚至沒有人能夠回答,為什麼你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被愛的事實。

也有很多人會說,父母怎麼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不然怎麼會辛苦賺錢供你吃,供你穿,供你念完大學。

但你沒有經歷,你不懂。

愛不是本能,愛更像是權力與控制欲。

母愛與生俱來,隨著懷孕、分娩、激素變化,母親對孩子有著天然的母性,而父親對孩子多數沒有太多切身感受,多數是社會身份的轉變與血脈認同帶來的情感,所以我們說母愛具有生物性,父愛帶有社會性。

我們從不懷疑父母對於孩子有種特殊的天然感情,但如果非說愛是一種本能,不如說權利與控制是一種本能。

所以,父母給你毫無保留的愛的同時,還要求你孝順。

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回報,二是服從。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

提起朱雨辰,以及他的奇葩媽媽,可能很多人還有印象。

提起朱媽媽,最讓驚掉下巴的事情是,每天早晨四點起來為兒子熬梨汁,一堅持就是十年。

兒子做滿一桌子菜,她第一反應不是感動,而是心疼。

「多辛苦啊」

「我希望他忘掉怎麼做飯。「

「我是用整個生命對待我的兒子。」

除了熬梨汁,朱媽媽還為兒子每天鮮榨果汁。

還會要求兒子,無論工作多忙,也要從外面趕回家把果汁喝掉,才能繼續做自己的事。

不僅管理兒子的飲食,也管控孩子的情感。

朱媽媽曾經表示對未來兒媳婦的要求:

「穿著不能暴露、要顧家、不能亂喝酒、生活有規律……」

「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既然願意進門,就要擔起責任。」

為此朱媽媽強調說,兒子的每段戀愛他都知曉,並且干涉其中。

如今四十歲的朱雨辰仍然單身, 很難說跟這樣的親子關係沒有關係。

這對母子關係身上,毫無縫隙的愛的反面是人生的絕對控制,從一餐飯到一生伴侶,母親都穩操背後大權,將兒子的人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孝順呢?

導演李安曾經說過一段很開明的話:

「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當然跟中國人講,幾百年也講不過去,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裡面,我已經不教小孩「孝順」這個東西,只要愛我就夠了。」

我們要愛父母,而不是孝順父母,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愛自己,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和獨立性。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通常是父母在理屈詞窮時候壓制孩子的一個萬能公式。

這句話就像一塊免死金牌,讓所有錯誤都具有某種合理性,無論給我們的心理造成了多少傷害。

打開每天的新聞,父母虐待孩子的案例實在太多太多了。

大街上打傷別人是犯罪,但是父親打傷女兒,就會變成眾人圍觀的家務事。

我不得不要提起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楊瑞立案件。

6月7日,初三女孩楊瑞立在家中被父親楊愛靜殺害,年僅16歲,距離中考還有三天。

只要三天,她考上一個離家遠的學校,或許就能逃離毒父的魔爪。

但現實沒有如果,悲劇最後還是發生了。

了解這個家庭會知道,母親與女兒長期被家暴。

與此同時,家中有一個男孩,楊愛靜從未打過他。

如果非說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是他們沒有見過重男輕女。

如果說這些極端案例並不多見,有些日常瑣事也足夠積累成難以逾越的裂縫。

採訪幾個問題:

在你的學生時代,是否有被父母偷看日記,侵犯隱私?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被父母毆打謾罵造成陰影?

成人之後,是否有被父母以斷絕關係逼婚?

如果你都沒有,說明你很幸運。

但並不意味著,有此經歷的人的痛苦就要被忽略,然後用一句「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來粉飾太平。

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種愛,會以傷害的方式表達。

我知道,承認父母不愛自己,是一個孩子最深的絕望,但是絕望之後,便是覺醒。

不要讓原生家庭圍困住自己的人生。

幸運的人,原生家庭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用來治癒原生家庭。

我們一生之中跟人相處的方式,看世界的眼光都來自於原生家庭,所以孩子來到世界的第一份禮物,還是噩夢,取決於生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當然,原生家庭的影響是一生的,並不是說我們註定活在這樣的陰影之下,終生不見陽光。

過了二十五歲,每個成年人就該有足夠的能力,要求自己抵禦原生家庭或兒時經歷對性格造成的影響了。

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學習,自我修復,一點點破除原生家庭的魔咒,去恢復健全的自我,過寧靜的生活。

關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對成長於糟糕原生家庭的兄弟,從小父親吸毒,家暴,母親出走,但兩兄弟長大之後,卻有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哥哥成了一個搶劫罪犯,而弟弟成為一家公司的總裁,這樣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不禁引起人們好奇。

記者採訪這對兄弟,問哥哥為什麼要走上犯罪這條道路。

哥哥的回答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我有什麼辦法。

採訪弟弟,問他怎樣走上這條成功道路。

沒想到弟弟的回答跟哥哥一樣,出生於這樣的家庭,我能有什麼辦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原生家庭雖然會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但我們是可以通過努力去掙脫原生家庭的束縛,探索自己的出路。

千萬不要讓過往不好的經歷,遮住了自己美好的可能性。

人的一生之中要經歷兩次出生,第一次是脫離母體的新生兒,這是一次無法選擇的事情;第二次是脫離原生家庭,成為獨立的個體,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但可以改變自己。

作為成年人,要告訴自己:

不要繼續做一個受害者了,我們可以選擇過怎樣的一生。

我知道過程會很難,但這一路你並不孤單,因為很多人跟我們一樣。

那些獨自戰鬥的過程,裹挾的冷與苦,有時讓人覺得: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好可怕。

但正如《喜劇之王》中星爺說的:

天亮後會很美的。

最後,願每個從原生家庭出走的成年人,

都能等到自己的天亮,看到廣闊自由的風景。

-End-

作者:木棉說(ID:mumianshuo),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2019「釋放天性杯」完美收官!心理學權威現場解讀親子繪畫

TAG:育兒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