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女滑手惠子軒就是不喜歡說話,她只喜歡從高處一躍而下

女滑手惠子軒就是不喜歡說話,她只喜歡從高處一躍而下

踩著滑板,從最高點向下墜落,寬鬆的 T 恤隨風產生了小幅度的波浪,頭髮幾乎飛過了頭頂 —— 畫面瀟洒,讓人聯想到了街頭那群最自在的少年,在刺激的環境中和地面死磕,上演著充滿高度和深度的較量。

如果把主角換成女孩子呢?

從最高點向下墜落,寬鬆的 T 恤隨著風產生了小幅度的波浪,頭髮飛過頭頂,畫面同樣瀟洒。

和無數充滿危險的活動一樣,滑板也多少帶著些所謂的 「男子漢屬性」,有人通過這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特質,有人則是靠此來擺脫固定標籤和印象。有了街頭文化的屬性和淵源,從沒停下來的孩子們還渴望通過滑板來表達自己對自由與性格的追求。滑板文化的眾多元素已經慢慢演化成了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所以,沒必要糾結一個滑手的性別,當越來越多女孩踏著板走上街頭,這就是滑板的最好時候。

《極限青春》幕後照片,本文圖片均由惠子軒提供

因為騰訊視頻綜藝節目《極限青春》的播出,更多女滑手走到了聚光燈下,在鏡頭前展示著自己的技藝與性格。即使在男滑手遠多於女滑手的現狀下,還是沒能掩蓋她們身上的閃光點,而其中的惠子軒,從北滑到南,甚至有一股比板仔更倔更執著的狠勁,她還有著 「滑板國家隊隊員」 的身份。帶著對 「街頭」 和 「體制」 共存於一個女滑手身上的好奇,VICE 在上海見到了她。

VICE:你第一次見到滑板是什麼時候?

惠子軒:13年中旬偶然間看到朋友滑板,當時覺得滑板的圖案挺好看的,就開始產生興趣。後來拿著朋友的板滑了一個月,覺得應該有自己的滑板了。結果朋友擔心我只是新鮮勁兒上來了,就跟我打了一賭,說如果你今天成功做到 pop shove it,就幫你去買板。

沒成功吧?

哈哈哈哈當然成功了,嗯,剛開始覺得滑板還挺簡單的,到後來發現不是想的那樣。我會看視頻學習,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去現場找人教。我家在遼寧鞍山,那雖然沒有滑板公園,但大家自發聚集在公園門口,氛圍真挺好的。對了,第一塊板大概花了我800塊。

一開始就覺得滑板簡單,那你是天賦型滑手嗎?

天賦肯定會有一點,還是得有想法,如果一個動作一直按錯的方法去做,那永遠也成不了。而且某一個動作的成功率跟時間是有關係的,如果每天都做相同的動作會有一種肌肉記憶。

那時候有其他女生跟你一起滑嗎?

沒有,過了好久才開始有女滑手。

父母支持嗎?

父母知道但是不支持,想讓我工作。那時候沒有計劃,覺得玩得開心就一直玩,也沒想過會靠這個東西賺錢。但是我決定好的事情其他人就干涉不了,怎麼說我都不聽,後來父母也就隨我去,反正我又不是去做壞事。

不滑板的時候都幹些什麼?

宅,打遊戲,要麼就去朋友的樂隊瞎鼓搗樂器。

進步最快的時候是哪個階段?

進步最快的是第一次出門去上海比賽,那時候滑了大概五六個月,出去之後會發現有更多厲害的人,有好的場地,一百多號滑手聚在一塊,但那時候參加的女生特少,才六七個,我拿了第三名,給了500塊獎金。那次比賽的結果不是說能給我增加信心什麼的,就是純粹喜歡那個氛圍,抱著學習的態度參加。取得名次後就想練更多新的招,想拍視頻,變得更厲害一點。當然後來想法也發生了變化,想拿贊助,這樣就不用自己買滑板了 —— 挺貴的!

什麼時候如願以償了?

不到兩年的時間,我拿到了廣州的一個贊助。2015年6月21日,世界滑板日這天,我第一次離開家這麼遠去了廣州。南方的滑板氛圍特別好,北方冬天下雪滑不了。當時特別緊張和興奮,飛機一落地心就狂跳。不過還是有不適應的地方,太熱了,汗是順著毛細孔在流的,今年是我在廣州待的第四個年頭了。

那時候父母就放手了?

也不完全是,一直到我經濟獨立,到國家有比賽了,我代表國家隊了,他們才覺得我不是不務正業。

講講你是怎麼成為國家隊隊員的?

其實沒有大家想的複雜,就是國家辦了一場選拔比賽,前六名進入國家隊資格。進入國家隊之後沒有組織過訓練,我們還是跟平時一樣,在自己的地方滑板,沒有什麼區別,有國家隊組織的比賽會叫我們去。

第一次代表中國去參加比賽是什麼感覺?

心情會有一點緊張,但是可以出國玩,見到那些只能在視頻里看到的滑手時會比較興奮。

想參加明年的東京奧運會嗎?

奧運對我來說就是能參加就參加,參加不了也無所謂,我還是繼續玩我的滑板。

你覺得你的水平在國內女滑手中算什麼位置?

中上等吧,厲害的人還是很多,都在進步,別把話說太死。

男女生在滑板上各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男孩可能腿部力量更大,力量和耐力都更強一點,對疼痛的忍耐性也會高一點吧。我平時不會做腿部訓練,很懶。女孩的優勢是人少,機會多。小圈子裡女生也不多,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沒有可比性,平時一塊玩的都沒有女孩,認識的女滑手散在全國各地。

很多女孩都喜歡玩長板,你對長板怎麼看?

我覺得速降板挺帥的,不過我沒玩過。

滑板前後穿衣風格有變化嗎?

肯定有變化啊!以前穿正常小女孩穿的衣服,也不經常穿裙子,因為我是很男孩性格那種,坐著都喜歡把腿打開。現在我比較喜歡肥一點的衣服,因為平時聽說唱。滑板和其他街頭文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有人喜歡 hip-hop 風格,就會穿的很肥很大,有人喜歡聽死亡類型的音樂,就穿特別瘦的衣服和褲子。

惠子軒和潘佳傑 為《YOHO》雜誌拍攝

怎麼就覺得要去參加綜藝節目了?

因為參加的所有人都認識,純粹是把這個當成一個大 party,滑手之間的一個聚會。唯一的區別就是錄綜藝要一直等,時間拉得很長,沒有什麼時間去滑板,感覺很累。

有想過通過綜藝節目火嗎?

太難了,滑板跟唱歌跳舞不一樣,那是大眾誰都能看,都可以接受甚至模仿的。雖然現在滑板在咱們國家已經被接受了,但它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真正走入大眾中其實是很困難的。

如果有一天你不滑板了,想過去幹嘛嗎?

我還沒想過放棄這個問題,未來是慢慢想的。

惠子軒不是善言辭的人,自己也說 「每回採訪都是以尷尬收場」,但能在她的隻言片語中體會到豪爽和坦率,如她的滑板風格般絕不拖沓。

她告訴我,因為滑板,她認識了一幫純粹的人,擁有了更多勇氣,但我一直覺得,敢於踏上板從最高點讓自己飛速墜落,這一定得是骨子裡就帶著的勇氣。這份勇氣不源自於任何性別,只來自一份對於所愛之事的執著和不顧一切。

// 作者:麥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看膩了俗套的扁平風,我要重返 「幸福之家」 再續90年代復古魂
二戰題材遊戲一直在把納粹洗成 「德國士兵」,我受夠了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