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父母要區分對待,也許他也不是故意的
孩子撒謊了,家長們先別慌。分清楚孩子是無意識的撒謊還是有意識的撒謊,對於不同情況,家長要分別做不同對待。
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處於不同年齡段的時候,對事物的認知力、理解力、記憶力都不同,孩子的道德感也是在不斷發展的,家長要分別根據孩子的情況對孩子的撒謊行為進行判斷,並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記得女兒3歲半的時候,看上商店的一個毛絨玩具,想纏著我買。我為了趁機鍛煉她養成整理的習慣,要她把衣櫃里的衣服重新整理一遍,疊放整齊了再給她買。
女兒以為我只是叫她把衣服都塞進去,並沒有疊。等過了一天,她告訴我她疊放好了,媽媽給她去買了毛絨玩具,可回來的時候看到衣櫃里的衣服亂糟糟地塞做一團,氣壞了。
其實孩子小時候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撒謊,媽媽們要針對孩子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3歲以下的孩子多會無意識地撒謊
3歲以下的孩子,其實"撒謊"本身並不叫撒謊,孩子年齡小,記憶力不好,往往並不記得發生了什麼或者記錯了東西,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在撒謊。
這段時間的孩子記憶不完整,通常記不清事物的全貌,可能記得一些零散的片段, 一些細微的影像,拼湊不起來,可能導致孩子記憶錯誤,對過往現象不敢確定,意識模糊,孩子說錯了家長便以為是孩子撒謊。
比如,孩子可能記得有人給過他東西,但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什麼人給他東西,孩子可能就記不清了,甚至也不確定是否有人給過他東西了。
3歲以下的孩子記憶功能還不完善,尚處在發育階段,通常孩子會無意識地撒謊,針對孩子無意識撒謊,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們要理解孩子,不要覺得孩子是故意說謊,孩子年齡小,說錯事情是正常的,更加不要責怪孩子,如果這時候責怪孩子,孩子可能會覺得十分冤枉,心理暗自傷心又不敢反駁。
這樣會很打擊孩子的情緒,不僅傷害孩子脆弱的小神經,久而久之,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畏懼,對自己的記憶不自信,謹慎而不敢言。
其次,家長們要溫和地告訴孩子正確的事情是什麼樣的,用柔和的方式告訴孩子他記錯了,讓孩子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就明白自己說錯什麼了。
這樣的方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不像是自己犯了錯誤,更像是明白了一個新的東西,不僅幫助了孩子記憶,也能啟發孩子的聯想,讓孩子自己去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孩子也會因為想起了事情的全貌,意識清晰而豁然開朗,原來是這樣的!
下次孩子也會有興趣去自己主動回想,因為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的感覺真的很好。
如果孩子因為忘記而撒謊,家長們要積極引導孩子去主動回憶,構想出整個場景,用適宜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比如重現當時的場景,幫助孩子用別的線索想起,回憶更多的線索,或者用一些手段激發起孩子對遺忘的那個事物的記憶。
讓孩子主動去想起來。這樣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思維,鍛煉孩子的大腦思考能力、思考意識和思考欲求,培養孩子沉浸在思考畫面中的專註力。
如果是3歲以上的孩子,3歲多一點的時候,孩子的記憶力已經發育得比較完善了,但是還是會無意識的撒謊,這種情況多半是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力與大人不同造成的,比如,讓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孩子與家長的理解不一樣,孩子覺得完成了,但頭腦中的意識可能與家長所指並不一樣。
像開頭案例中的女兒,我讓她疊放衣服,意思是想讓她把從衣櫃拿出的衣服一件件摺疊好了,分門別類整齊有序地放到衣櫃里,而她以為的是,我就讓她把這些衣服都塞進衣櫃里,於是出現了意識偏差,我認為她在撒謊。
出現這種無意識的撒謊,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考慮孩子是否能聽懂家長的意思,一般3歲多一點的孩子對一些事物的理解力還不夠,頭腦還比較簡單。
即使家長覺得孩子撒謊很生氣,也應該先冷靜下來,問一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然後在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以及當初自己的要求是什麼意思,孩子聽懂了,不僅長知識,也能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進步。
二、3歲以後的孩子多會有意識地撒謊
到了3歲以後,孩子的記憶力和認知力逐步發育完善,無意識的撒謊會慢慢的減少。而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就會開始真正的撒謊了,這個時候孩子的撒謊都是有意識的。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對1200名2-6歲的孩子做了撒謊測試,結果顯示,2歲孩子中,有30%的會撒謊,3歲孩子有50%撒謊,4歲以後的孩子幾乎都會撒謊。
雖然孩子的認知力和記憶力都沒問題了,但是為了某種目的,孩子可能開始故意說謊了,家長們這時候要注意,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再對孩子進行具體的教育。
一般來說,孩子有意識的撒謊離不開這兩種原因。
1、恐懼說出真相的結果
可能是家長的斥罵,可能是某種破壞性的、失去性的、連帶性的因素,比如害怕媽媽責難,害怕說出來會造成傷害,害怕會失去某種機會。
家長長期地斥罵孩子,或者對孩子要求嚴格,達不到某種標準就不允許孩子去做某件事,孩子害怕這種結果,就會故意地隱瞞真相,對家長說謊。
孩子有意識的說謊,背後可能包含著孩子不為人知的心理憂慮,家長發現孩子說謊,首先不要急於動怒,先觀察孩子的表情神態,忖度一下孩子說出真相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考慮是否給孩子施加了什麼壓力,無論是外在的還是情緒上的,孩子可能都接受不了,來判斷孩子說謊的原因。
如果孩子是因為恐懼什麼東西,家長一定要從根上幫孩子解決,儘可能地解決各種後果,比如不對孩子動怒,不過於嚴苛地強迫孩子,這樣孩子知道不利的後果都消減了,也就不那麼想說謊了;家長可以採取折衷的方式,誘導孩子收回謊言,主動說出真相。
其次,給孩子心理關懷。讓孩子覺得說出真相沒那麼可怕,孩子可以跟家長溝通,共同協調好所有事物,家長都是為孩子好,給孩子安全感。
最後,家長要用溫和正確的方式給孩子樹立道德榜樣,教育孩子榮辱觀、內疚感,教會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孩子不說謊的好習慣。
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孩子故意說謊,幾乎都因為是心理恐懼造成的,害怕承擔後果。家長要排解孩子的心理障礙,讓孩子誠實面對生活。
2、貪求某種利益
孩子為了得到某種想要的東西,會主動跟父母撒謊,用哄騙的方式得到那種東西。或者家長問起時,說謊可以帶來好處,於是孩子選擇說謊,比如孩子想要玩具,家長要他成績考好才買,孩子為了得到玩具,騙家長說考好了。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一是要教育孩子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欺騙別人,二是分析孩子說謊的動機,看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利益,如果是一些不合適孩子追求的,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家長一定要杜絕!
一旦發現孩子有不正常的說謊的蛛絲馬跡,就要留意觀察孩子,背後是為了什麼。
比如,有孩子騙家長每天吃飯的錢不夠,問家長每天多要幾十,結果是為了買好玩的遊戲機,嚴重影響學習。
而如果孩子是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獎勵,家長可以選擇在孩子說出真相以後,即使不符合家長的預期,也另外給孩子一些小小的安慰禮物,並且告訴孩子想要得到獎勵,只有通過自身努力。
孩子撒謊對於家長來說,是件頭疼的事情,但是,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一定能讓孩子改掉說謊的毛病!
對於孩子無意識的說謊,家長們要採取合理的方式對待他們,對於孩子有意識的說謊,家長們要採取良好的教育方式。
說謊是孩子成長階段因為發育不全或者心理因素而出現的普遍現象,並不能否定孩子的人格,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只要糾正得對,你家的孩子就會比別的孩子更誠實。


※親戚送的這些舊東西,為了寶寶,關係再好都不能收,不只是舊衣服
※懷孕後身體的這些變化,其實是胎兒在保護媽媽,看完淚目了
TAG:90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