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第1艘國產航母,有何特異之處?精髓在於:為第3艘航母鋪路

中國第1艘國產航母,有何特異之處?精髓在於:為第3艘航母鋪路

近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極為接近交付中國海軍!

這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艘航母,究竟有什麼特別?將為我軍帶來哪些戰鬥力上的變革?

2017年4月26日,在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服役5年後,第二艘航空母艦——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建造成功。與遼寧號航母不同,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隨後中國第一艘自行設計的航母也開始建造,目前已完成艦體模塊的部分合攏工作。

遼寧號與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實際上是姐妹艦。後者基本延續了前者的主要布局特點,兩艘航母在尺寸上相似,並使用短距起飛、正常降落系統。儘管與遼寧艦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改進,整體性能得到了顯著的增強。同時,該艦的建造成功,對於中國航空母艦獲得完全自主設計能力,走完從設計到建造再到裝備使用的全過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數據顯示,因為採用了全新的設計,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可以融入當前最新的設計理念,例如其艦島比遼寧號大約小10%。它的排水量約為6.6-7萬噸,比遼寧號多幾千噸。外觀上的一大區別,是它採用先進的346型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由於艦島所佔的甲板的縮減,因此新型國產航母的甲板面積將比遼寧號略大,可以增加約8架飛機的搭載量。艦島的投影面積也有所減少,增加了戰機起降時的可用空域。

另外,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一定會對布局進行全面的優化,相對於遼寧艦來講,設計布局將會更加的合理。從目前來看,國產航母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將會在今年底之前在中國海軍服役,其新設計在海試中不斷得到驗證與磨練,很快可以在實際使用中獲得應用。

從此前的大量報道追溯開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最早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時間是在2017年4月26日,在下水半個月以後的2018年5月13日至18日首次進行試航,2018年8月26日至9月4日,進行了第二次海試,2018年9月11日、12日安裝攔阻裝置,2018年9月14日,殲-15、Z-18、Z-9試飛開始,2018年9月25日安裝無線電天線,2018年10月9日,殲-15d出現在飛行甲板上,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進行第三次試航,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8日進行第四次海上試航,最後的一次試航是在2019年2月27日- 2019年3月4日。

比較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和遼寧艦,來自衛星照片的輪廓顯示了兩艘航母之間的相似之處,以及諸多的區別所在。

兩艘航母的排水量都在6萬噸到7萬噸之間,從噸位來看,都屬於中型航母。推進系統也都是採用常規動力系統。不同之處在於:一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具備全方面戰鬥力,不再是單一的訓練艦。此前的遼寧號在來到中國之後,主要用於訓練,儘管近期有軍方媒體信息稱遼寧艦將最終轉為戰鬥艦艇,但由於許多蘇聯時代的設計、建造工作,與後來的中國實際需求不符,因此還是無法像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那樣完善的圍繞實際需求設計建造。而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是在中國全面掌控的情況下建造而成,功能上不僅沒有任何的閹割,很多地方已經讓遼寧號望塵莫及。例如,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取消了遼寧號上完全無用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器及其專門艙室,解放了空間,優化了結構。

此外,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走的路子,風險小,見效快。

由於是第一次設計建造航母,中國方面表現出了非常嚴謹的態度,既沒有盲目在體積、動力等方面採用世界最先進技術,也沒有完全照搬遼寧號的老舊設計,使得整體研發理念過於保守。因為對遼寧號已經有充分了解,這一在其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風險很小,見效很快。同時採用在學習中創新的思路,把優點突出,把風險降低。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摒棄了蘇聯/俄羅斯航母的一些不合時宜的設計缺陷,把西方戰艦中的一些設計元素加入到設計實踐當中,從而使得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總體布局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完善與均衡。這包括了完全推翻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艙室布置方案,將關鍵人員的活動空間集中在保護最嚴密的艦島內部和飛行甲板下方的戰鬥指揮中心之中,避免蘇聯時代軍官追求居住條件的弊端產生的負面影響。

相信這一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將與遼寧號形成我軍的雙航母作訓體系,從而在第一艘自行設計航母建成、交付之前,打造出各方面所需的指揮、操作與飛行人員,令我海軍作戰能力再一次獲得重大突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AS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的精彩文章:

伊朗抓獲17名美國間諜,特朗普迅速回應!美CIA遭遇滑鐵盧?
美國重罰這一國,自己卻先輸5億美元!這個小兄弟,真氣壞了老美

TAG:NAAS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