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見證歷史!中國民營火箭首次完成入軌發射,商業航天或迎來新一輪爆發

見證歷史!中國民營火箭首次完成入軌發射,商業航天或迎來新一輪爆發

據星際榮耀官方消息,雙曲線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已成功入軌,中國民營火箭首次完成入軌發射。

北京時間 2019 年 7 月 25 日 13 時 00 分,民營火箭公司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遙一(下稱「SQX-1 Y1」)固體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成功將多顆衛星及有效載荷送入預定 300 公里圓軌道,中國民營運載火箭入軌發射實現零的突破。

圖丨火箭發射瞬間(來源:星際榮耀)

SQX-1 Y1 運載火箭採用三固一液的四級串聯構型,火箭全長 21 米,最大直徑 1.4 米,起飛重量 31 噸,500 公里 SSO 軌道運載能力為 260KG。本次發射攜帶了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兩顆衛星,搭載了央視未來新星驗證載荷、西瓜創客載荷及星時代-6 載荷等三個末子級載荷,以及兩個商業配重。

一次衝破瓶頸的發射

發射成功的意義不僅是對於星際榮耀,年輕的中國民營航天行業太渴望一次成功。

與美國從上世紀 80 年代就開始立法鼓勵商業航天不同,中國民營企業長期以來一直難以涉足航天技術。直到 2015 年前後,國家政策才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在軍民融合的政策放開背景下,民營航天公司在 2015 年後開始遍地開花。數十年來一直用國家力量推動的航天行業迎來了一股新鮮血液。

過去幾年,星際榮耀、藍箭航天、零壹空間、翎客航天、深藍航天、星途探索、星河動力、靈動飛天、九州雲箭等一眾民營火箭公司先後成立。中國民營火箭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了「火箭速度」,從公司數量和業務能力上都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

圖丨火箭升空(來源:星際榮耀)

與國家任務不同的是,在洶湧而來的資本熱潮加持下,中國民營火箭公司誕生僅數年內就開始面臨入軌考驗。從 2018 年開始,以藍箭、零壹空間、星際榮耀為首的火箭公司都開始了入軌發射嘗試。

2018 年 10 月 27 日,藍箭航天發射了中國第一個可以入軌的民營運載火箭「朱雀·南太湖號」,火箭發射後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但在發射的最後階段,因為火箭三級出現異常,未能將所搭載的「未來號」衛星送入軌道。

2019 年 3 月 27 日,零壹空間 OS-M 運載火箭點火發射,火箭一級飛行正常,一二級分離正常。一二級分離後,火箭姿態失穩,發射失利。

從結果上來看,中國民營火箭發射的起步階段不算順利。兩次入軌發射失利也同樣意味著,年輕的商業航天產業在經歷了數年的高速發展之後,遇到了第一個相對痛苦的瓶頸期。儘管業內對前兩次發射的失敗都有心理準備,不少人認為,失敗是正常的,發射成功才是運氣太好,但期待之下難免遺憾。

在此之前,一位關注並參與了火箭項目的投資者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認可了「瓶頸期」的說法,並且進一步表示。所謂的瓶頸期是正常且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像 VR/AR、區塊鏈、人工智慧這些行業,也都依次經歷過所謂的「萌芽期」「過熱期」「幻想破滅期」,兩枚火箭發射失敗可能預示著行業已經要從過熱期進入幻想破滅期了。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行業都處在一個要突破瓶頸的階段。如今,這個瓶頸被星際榮耀的首次入軌發射沖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元航資本合伙人陳東向 DeepTech 表示,這次星際榮耀的發射對民營航天界至關重要,民營航天太需要一次成功的入軌來提振整個行業形象和信心。資料顯示,元航資本是民營火箭企業星河動力的投資方,並未參投星際榮耀。

眾所周知,航天產業所處的特殊地位,導致民營航天企業需要緊緊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如今年 6 月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發布《關於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就被視為是一大利好消息,體現出了國家對民營航天產業的認可。

在資金層面,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缺少像馬斯克、貝索斯這樣的巨富掏錢,也缺少 NASA 這樣的機構能夠給與資金、技術支持,因而在早期需要依賴資本持續輸血。

陳東認為,入軌發射成功將提升民營航天在公眾、投資界和國家管理機構的聲譽,為後續的融資和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火箭成功發射對從業者的鼓舞也不可忽視。如今民營航天的核心技術力量均來自於體制內的航天體系,對他們來說,航天產業向民營開放是難得的歷史機遇,選擇加入這一波民營航天浪潮,他們想要的不只是個人收入增加,更是親手造出火箭、改變這個行業的參與感和榮譽感。

「我們想把自己親手造出來的火箭穩穩地打上天。」這是民營航天人一致的信念。這個簡單的信念並不易實現,此次成功發射讓浪潮中的民營航天人可以第一次大聲說,「我們做到了」,其中的鼓舞不可忽視。

入軌背後,考量的是技術紮實與否

在星際榮耀嘗試入軌發射前,包括九州雲箭創始人季鳳來、星河動力 CEO 劉百奇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都向 DeepTech 表達了對此次發射結果的樂觀看法,其中的原因便是對該技術團隊的認可。

(來源:DeepTech)

陳東認為,星際榮耀總裁彭小波是航天技術領導出身,敬畏技術,對研發比較紮實,此次發射的準備也比較充分,因此認為成功的概率很高。

可以參考的是,中國航天事業在經過 60 余年的發展,已經具備非常高的可靠性。2018 年,中國運載火箭發射 39 次,成功 38 次,成功率高達 97%。這意味著,從長期來看,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是可能且真實可行的。

對年輕的民營火箭公司來說,需要時間和嘗試的過程,以及紮實的技術積累。「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多位火箭領域從業者和專家都對 DeepTech 表達了一致的觀點。

入軌是每一家都需要面對的坎,誰也繞不開。但與國家火箭發射任務不同是,民營航天在資本推動下前進,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質量向資本、計劃讓路的情況,發射的成功率也就無法得到最好的保障。此前就有業內人士向 DeepTech 表示,部分民營企業的技術的話語權通常不是很強,而這對行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隱患。相比之下,體制內的航天任務有完整的質量保障體系,這對保障火箭發射成功率功不可沒。

民營火箭企業以商業為考量,客觀上無法承擔龐大甚至是冗餘的人員配套,但從業者認為,只要採用的方案成熟、過程上遵循研製規律和規範,那麼風險就是可控的。再加上民營火箭在技術人員配置上幾乎全部來自航天體制內院所,這讓民營火箭實際上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這也是業內對民營火箭完成入軌如此樂觀的重要原因。

圖丨雙曲線一號(來源:星際榮耀)

一名民營火箭公司技術負責人告訴 DeepTech,「這個行業里,技術的提高都是歸零歸出來的,就是將問題暴露出來,再解決問題,然後整體水平提高。」在兩次發射嘗試失利後,火箭的質量再被提高到了一個更加重要的地位,相應的質量監督力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同時資金的分配上也更加考慮到了火箭的可靠性因素,研發人員作為技術方面的核心人員,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在多位從業者眼中,兩次發射在失利的同時,也給了行業更多冷靜和反思的時間,因此從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來看,經歷失利後的成功,可能比第一發就成功來得更具價值。

新的開始

DeepTech 就此次發射詢問了多位行業從業者,他們給出的回答是一致的:「我當然希望它能打成。」在這個回答的背後,他們並沒有否認可能會存在競爭關係。不過,目前民營火箭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市場競爭」還不是行業內的主旋律。

目前,民營火箭產業處於有市場需求但是還未有成熟接單能力的階段,在行業尚處從無到有的時期里,即使企業間的產品、業務相近,更多的是在技術進度上的比拼,市場競爭還無從談起。

與之相比,現階段推進行業的發展,將市場打開才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競爭則是以後的事情,也正因此,實現入軌發射可以說是全行業所共同期待的。

不過,對民營火箭企業來說,前路依然漫長。火箭本就不是一個能容納大量參與者的市場。未來民營火箭企業還需要通過多次發射驗證火箭的可靠性、研製更大推力液體運載火箭、突破火箭回收可重複技術以降低發射成本等,才有機會在民營火箭浪潮中站穩腳跟。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行業的發展要邁入下一階段,還需要更多的企業邁過入軌的門檻,拿到商業火箭發射的入場券。而星際榮耀的此次發射,還僅僅是一個開始,一個好的開始。

加油呀,可愛的中國航天人。

-End-

關注 DeepTech

發現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

(微信號:deeptechchi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讓腦細胞發光!華人學者開發新技術,「照亮」中風治療前景
50 家聰明的公司集結,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年中盛典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