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挨打的婢女

挨打的婢女

有五個人一起出錢買了一個婢女,其中一個人對婢女說:「你先給我洗衣服。」另一個人也讓婢女給他洗衣服。

婢女對第二個人說:「我先給第一個主人洗。」第二個人非常生氣的說:「我和他們出錢一起買的你,你怎麼只給他洗衣服呢?」說完,就打了婢女十鞭子。

婢女只好說給他先洗衣服,第一個說的人也生氣了,也打了婢女十鞭子,就這樣,五個人各打了婢女十鞭子。

色、受、想、行、識這五陰,也是這樣,眾生的身體由各種煩惱因緣和合而成,而五陰,不斷地用生、老、病、死和無數煩惱來鞭撻眾生的身體。

五陰

五陰是指五種法遮蓋住我們的智慧,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苦,都由五陰熾盛而來。

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

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

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

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五陰又譯做「五蘊」,五蘊的意思是五種不同的聚合,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都是因緣和合,相續不斷的生滅。

色蘊:指物質的積聚。色蘊包含內色與外境。內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境指色、聲、香、味、觸五境,即所知的外境。

受蘊:就是領取納受之意。對於順境與逆境的領納感受,它可分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樂、舍(不苦不樂)三種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憂、喜。所有以受有苦、樂、憂、喜、舍五種性質。

想蘊:心於所知境執取形象。指看、聽、接觸東西時,會認定所對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後為它安立名稱,生起認識的心理。

行蘊:「行」是造作之義,行蘊是驅使心造作諸業,所造作的行為有善、惡、無記三種,稱為心所生法,又稱為心所。

識蘊:大乘佛教認為,識蘊分為八識,它又可分為三類:一為心,它集起諸法,並能生起種種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二為意,它恆思量,即我們有一種心念,它一直執著有一個「"我」,就是末那識;三為識,就是了別外境,能夠知覺外面境界的心,稱為識。識能夠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為由它帶動其他的心念,以它為主,故稱為心王,隨它而生起的心念稱為心所。

故事選譯自《百喻經》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行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居士是什麼意思?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佛教居士
為佛陀理一次髮,直接從初禪到四禪!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