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沒啥食慾的時候,就該來一盤肥腸。管它是麻辣、爆炒、干煸、紅燒,還是滷水、清湯、焦溜兒、粉蒸,一口下肚,你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soogif

雖然肥腸難於清洗、難於烹飪。洗得過於乾淨,沒了肥油,也就少了豐腴的口感。烹飪也要講究火候和手法,是精工細作的功夫活兒,但中國人還是把肥腸吃出了各種花樣。

江油只有一道菜,肥腸做的

江油,距離成都160公里。這裡最為出名,卻被當地人「平常以待」的一道美食,便是江油肥腸。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網路

在過去,江油人其實是不吃肥腸的,只作廢物丟棄。在二十世紀6、70年代,國家經濟極度困難的時候,當地才有人開始吃肥腸。而對於現在的江油人來說,「肥腸」是他們一種早已習慣的生活方式。

江油的肥腸處理得乾淨,沒有什麼異味。色澤黃亮,油潤爽嫩,醇香軟糯,熱氣騰騰地,真是十足的誘惑。一碗肥腸,一碗乾飯,一碗飄著蔥花的醋湯……便是全部的生活至味。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soogif

去成都,必吃肥腸粉

在成都,要是沒吃一碗肥腸粉,相當於去北京沒吃烤鴨、去雲南沒吃過橋米線、去武漢沒吃熱乾麵、去廣州沒吃早茶、去新疆沒吃手抓飯……

肥腸粉起源於清朝末年成都雙流縣的白家鎮,距今100多年歷史,有著極為深刻的市井淵源。晶瑩剔透的粉上,靜靜躺著鹵好的碎肥腸,再來兩個冒節子,攪拌開。每吃一口粉都帶上一小塊肥腸,既有嚼勁兒,又爽嫩鮮香無比,滑溜溜兒的。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網路

夠味,夠爽的貴州腸旺面

肥腸的深度愛好者認為足夠肥的,才夠有味,才能吃得爽!而腸旺面,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存在。腸旺面是貴州極具特色的一道傳統風味麵食,有著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獨特口感。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網路

腸旺面中的紅油是由腸油、辣椒、脆哨共同熬制而成,色澤紅艷鮮亮,瀰漫著豬油的香氣。再加上花椒、山奈、八角、蔥姜、辣椒、豆乾、青蒜等配料,還有手工擀制的雞蛋面。這熱乎乎的一碗吃下去,味辣而不猛、麵條細脆、濃郁醇香,真叫人直呼過癮。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網路

在西安,唯有葫蘆頭不負我

在老陝,吃饃的方式多種多樣,最為聲譽在外的,是羊肉泡饃。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安人更青睞的是別具風味的另一種——葫蘆頭泡饃。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soogif

因豬大腸油脂肥厚、形似葫蘆,也就有了「葫蘆頭」的叫法。將饃泡入以豬大腸和豬肚為主料熬制的原湯中,加熟豬油、青菜、粉絲、香菜、蒜苗、辣子等。吃的時候,佐以辣醬與糖蒜,可謂湯鮮腸肥美,清爽又利口。

據說賈平凹曾對此評價:「生了痔瘡的葫蘆頭最有味,最耐咀嚼。」真是一句自帶氣味的評語……而葫蘆頭所用的確是「腸頭」,最靠近豬肛門的那一節,以肉質厚實,纖維緊密而居上。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網路

精工細作的山東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始於清朝光緒年間的「紅燒大腸」,因製作像道家煉製「九轉金丹」一般的精工細作,於是稱作「九轉大腸」。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soogif

這道菜採用的是「腸中」部分,是豬大腸最長的一段。烹制時,需加入肉桂、豆蔻等調料。而所謂的「九轉」,即將一條豬大腸層層相扣,先過水、再油炸,出勺入鍋反覆數次,直到變色為金黃後盛盤取出,分而切塊,每一塊都帶著百轉千回的層疊質感。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soogif

九轉大腸集合了酸甜香辣咸五味,端上桌前再撒把香菜碎,便能好好體會什麼是外脆內軟、肥而不膩了。

滷水大腸,廣東人從小到大的味道

廣東人愛吃滷水,這是它們從小吃到大的味道。而其中的滷水大腸,也必佔有一席之地。特質的滷水滲入到大腸的每一寸。要是在剛出鍋的現場,切上一節入口,柔滑香腴、脂嫩軟糯、肥而不膩,口腔頓時塞滿幸福。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soogif

還有脆皮大腸,也是粵菜中的名菜,更是一道絕佳的下酒菜。它的脆韌和油脂,更能激發酒的醇香。

腦滿腸肥?不,我只是滿腦肥腸

圖/網路

和榴槤、香菜、折耳根等相似,肥腸是一種讓人愛憎分明的食物。愛它的人為之癲狂、愛到死去活來,不喜歡它的人則丁點不沾、嗤之以鼻。但是只要是在漢地餐桌,肥腸總有立足之地。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市井。

吃貨愛它,自然是愛它的柔韌脆軟、滑脆豐滿,還有那股深入人心的「氣味」。

文丨醬子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