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一件首飾一個時代,周大福背後的故事遠比珠寶本身更震撼

一件首飾一個時代,周大福背後的故事遠比珠寶本身更震撼

各位街蜜們晚上好呀~

轉眼又到了我們一周一度的講故事時間嘍,大家趕緊把花生瓜子小食品都準備一下。

話說,我們的「品牌故事」到今天也做了十多期了,但是這寫來寫去,都還沒有寫過一個我們中國自己的品牌。

從以前到現在,中國人可從來都不缺乏創造精彩和傳奇的能力。

正巧,今年正好是我們中國的珠寶品牌——周大福成立的第90年。

小編我就接著這個契機,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品牌這90年來的風雨歷程。

因戰爭被迫離開家鄉

說起周大福的故事,那咱們就要從上個世紀的20年代開始講起了。

當時呢,有這麼一個名叫周至元的年輕人,因為腦子靈活且眼光獨到,靠著炒金銀貨幣,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只是,那時的他應該還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從此就和「金銀」二字,結下了一份不解之緣。

1929年,周至元在廣州市的洪德路開了一家名叫「周大福金行」的小商鋪。

之所以取名叫「大福」,就是為了討一個「大富大貴,五福臨門」的好彩頭,非常符合咱們中國人追求美好的心理。

官鴻 in 周大福

早在漢唐時期,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口,到了清朝,在「閉關鎖國」政策的驅使下,廣州更是一度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

所以,周至元把自己的店鋪選址在廣州倒也是合情合理。

19世紀30年代的廣州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好日子還沒過幾天,中國就陷入了日本侵華戰爭的陰霾當中。

由於澳門當時仍處於葡萄牙的管制之下,所以,相比於大陸的其他地方,其所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澳門也因此進入了一段畸形的戰爭繁榮時期。

19世紀30年代的澳門

為了生存,周至元不得不背井離鄉,帶著自己所有的家當遷居澳門,並在澳門舊商業區的草堆街重新開設了周大福金鋪。

當時的澳門周大福金鋪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越是在戰亂的情況下,這真金白銀的生意就越是容易做。

在戰亂動蕩的社會裡,紙幣是有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廢紙的,但是身為國際公認交易媒介的白銀就不一樣了,它可是具有公認的特性的。

當時,市面上的通貨是白銀和雙毫(一種在廣東省流通的銀元)。

想要與內地做生意的香港人和澳門人,必須先將紙幣兌換成大洋或白銀。

廣東雙毫

往來之間,做貨幣兌換生意的金鋪一個個都發了橫財。

但是,周至元卻並沒有被這種虛假的繁榮沖昏了頭腦。

他認為,這種兌換業務只能帶來一時的繁榮,自己的金鋪想要長久地做下去,歸根結底,還是要把金銀首飾做好。

譚卓 in 周大福

一段「指腹為婚」的姻緣

在澳門,周至元不僅迎來了周大福的平穩發展,更等來了那個讓「周大福」三個字走向世界的接班人。

早在他還在廣州闖蕩的時候,周至元就和一個名叫鄭敬詒的同鄉頗為要好。

因為年紀相仿而且兩人的太太又差不多是同時懷的孕,所以,周至元和鄭敬詒索性就給這兩個未出世的孩子指腹為婚了。

1925年,周太太先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周翠英。幾個月後,鄭家剛巧落生了一個男孩,名叫鄭裕彤。

左:周翠英 右:鄭裕彤

原本,這倆人還真能稱得上是青梅竹馬。

可是小編在上文中也提到了,因為戰爭的緣故,周至元選擇去往澳門重新開始,而鄭敬詒則選擇逃往故鄉順德。

誰成想,鄭裕彤在老家才剛剛讀完小學,日軍就攻陷了整個珠三角地區。

那個時候的中國人,整日生活在炮火之中,想要活命都尚且不容易,更遑論是繼續讀書上學了。

鄭裕彤

為了能讓兒子好好活下去,萬般無奈下,鄭敬詒不得不把鄭裕彤送到了澳門,讓他到周大福金鋪去做學徒。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鄭周兩家早已不是當年的門當戶對。

為了不讓兒子萌生什麼「非分之想」,鄭敬詒並沒有把當年「指腹為婚」的事情告訴他。

從小夥計到大掌柜

在周至元的苦心經營下,澳門的周大福金鋪里已經有了比較嚴格的層級制度,即便是夥計,也有「小夥計」和「大夥計」之分。

初到澳門的鄭裕彤便是從小夥計開始做起的。

所謂的「小夥計」,可不是每天招攬招攬客人,照顧照顧生意那麼簡單。

掃地擦灰、刷廁所、倒痰盂……凡是其他人不願意做的臟活累活,通通都得由他們來干。

念著周至元的「收留之恩」,鄭裕彤做起事來始終勤勤勉勉,即便是再累,也沒有過半分抱怨。

可是,有這麼一段時間,一向做事老實準時的鄭裕彤,卻突然動不動就上班遲到。這可把周至元給氣壞了,還以為他是染上了什麼壞毛病。

於朦朧 in 周大福

再三追問之下,鄭裕彤終於承認,最近這段時間,他每天在上班的路上,都會被另一家金鋪給吸引住腳步。

劉嘉玲 in 周大福

人家的金鋪不僅門面設計得足夠吸引人,而且裡面賣的很多金銀首飾,也都是他之前沒見過的款式。

他管自己的這個行為,叫做「睇鋪」。

周至元一看,這孩子果然是個有心人,是做一行的好苗子,索性就默許了他的「遲到」。

事實證明,周至元的確沒有看錯人。

鄭裕彤就靠著這麼時不時的走走看看,不僅學到了不少新的設計元素,還看出了人家的經營門道。

一個小夥計,文能跟金飾師傅一起研究設計,武能給周至元提供新的經營思路。

黃旭熙 in 周大福

終於,在1943年,周至元把他提升為了周大福的金鋪掌管。

同年,認可了鄭裕彤為人的周至元,也如約把女兒嫁給了他。

對於鄭裕彤來說,這一年真可謂是事業愛情雙豐收。

從澳門轉戰香港

上世紀30年代末,隨著抗日戰爭愈演愈烈,周至元意識到,澳門的「戰爭繁榮時期「遲早會隨著戰爭而結束。

等到那個時候,周大福金鋪即便是沒有成為動蕩時局的犧牲品,生意也是會日益衰退的。

於是,在1939年這一年,周至元決定帶著兩萬元現金和24兩黃金到香港開設分行,從而為周大福謀求一條後路。

可惜,好景不長。周大福進駐香港沒多久,香港地區就淪陷了,其金行的生意也隨之停擺。

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周大福才算是正式在香港站住了腳。

正如周至元所預料的那樣,隨著戰爭結束,周大福在澳門的生意,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走低。

反之,當時的香港倒是百廢待興,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為了能抓住這塊「福地」,周至元便把自己的女婿兼得力幹將——鄭裕彤派到了香港。

初到這片十里洋場,鄭裕彤最大的愛好依舊是「睇鋪」。

張慧雯 in 周大福

與澳門不同,香港這片土地寸土寸金,幾乎是每看過一家新的店鋪,鄭裕彤都能從中學習到不一樣的東西。

以至於後來,他每天最多只能在自家的鋪子里呆四五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幾乎都在外面「偷師」。

陳星旭 in 周大福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鄭裕彤發現,周大福金行所在的皇后大道是整個香港最為繁華的街道。而與其毗鄰的半山區和山頂區,則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富人區。

這裡的客戶群體首要追求的並不是性價比,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於是,鄭裕彤說服周至元,對金行進行了豪華裝修。這一做法,也確實讓「周大福「三個字在當地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

李治廷 in 周大福

到1956年,鄭裕彤憑藉著自己過人的眼光和能力,先後在香港的九龍旅遊區和銅鑼灣商業區,為周大福開設了兩家分行。

至此,周大福的經營重心已經完全由澳門移到了香港,而品牌也由此正式進入了「鄭裕彤時期」。

「四條九金」的誕生

如果你問我,在周大福的整個發展歷程中,最為標誌性的事件是什麼?那小編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四個字——四條九金。

相當初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金銀貿易市場那可真叫一個魚龍混雜。

李暉 in 周大福

理論上來講,當時交易黃金的成色需要達到九九金的標準。所謂的「九九金「,就是黃金的含量為千分之九百九。

然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市面上流通著大量以次充好的「九零金」。甚至,有的金飾只有30%-40%的含金量,卻依舊敢叫賣到」九九金「的價格。

眼看著這個市場越走越歪,做生意一向講求誠信不欺客的鄭裕彤終於坐不住了。

他決定,以身作則,從周大福開始,矯正這個市場的風氣。

1956年,他決定首創並推出「四條九金」,即黃金含量為999.9‰的足金。

鍛造足金可不是什麼腦子一熱就能幹的事。按照當時的市價,他們每賣出一兩「四條九金」,就得虧本幾十元。

照這麼賣下去,最後能不能盈利不知道,搭進去幾十萬的成本倒是肯定的。

即便是所有人都反對,鄭裕彤卻有自己的一番打算。

「我充滿信心,就把這幾十萬當作廣告費。」

范丞丞 in 周大福

果不其然,不到兩年的時間,「四條九金」就成了周大福的活招牌。

抵押店一見到周大福出來的金子,都自動提高抵押價。

甚至,在1984年的時候,香港政府還以此為基準,為黃金製品立法,將「四條九金」規定為足金飾品成色含量的標準。

至此,在周大福的影響之下,香港的金銀貿易市場,終於成為了一片凈土。

王子異 in 周大福

90年的風雨才換來如今的輝煌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赴港旅遊」成為了一種新時尚。

眼看著光顧周大福的內地人越來越多,鄭裕彤便從中看到了內地的發展前景。

當時的他曾經這樣說道:「中國擁有十二億人口,我們做零售生意,只要每人每年光顧你一元,已經有十二億港元的生意了。」

從那時開始,鄭裕彤想過很多種和內地合作的方式。比如,在自己的家鄉順德設立金飾工廠、在廣州的商業街設立陳列室、在外匯免稅商場開店……

但這些淺顯的合作方式,始終都不是鄭裕彤真正想要的。

終於,在1997年前後,有北京的商家向周大福拋出了橄欖枝。幾經協商,雙方最終確定,以特許加盟店的形式展開合作。

至此,因戰亂被迫離開內地六十多年的周大福,終於又重新回到了它的故土上,重新開始生根,發芽。

從1929年至今,周大福已經歷經了90年的風風雨雨。

從戰爭到和平,從黑暗到光明,周大福所見證的,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從無到有,更是我們整個國家一步步從谷底走向巔峰的歷程。

今年,為了紀念品牌成立90周年,周大福也特意以「一件首飾,一個時代」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全國十城巡迴展覽。

所謂「一件首飾,一個時代」,就是展覽里展出的每一件首飾,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歷史與人文記憶,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人,對於「美」的理解與想像。

品牌的新媒體藝術創意團隊通過技術手段,將光影與實體裝置結合,試圖將觀眾帶回到那些曾經的年代裡。

如「時光機」一般的浸入式體驗區「MIRAU」,更能讓觀眾置身其中,近距離地欣賞整個鑄金成器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街拍時刻 的精彩文章:

這就是街舞:Got A Swagfranklinyu余衍林

TAG:我們的街拍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