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沒有魏忠賢專權,會加速明朝的滅亡,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如果沒有魏忠賢專權,會加速明朝的滅亡,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在古代朝代中,宦官專政是常見的,所帶來的危害自然也是巨大的。許多朝代便是因此而亡,諸如秦帝國就因宦官趙高霍亂朝廷而內鬥,最終導致了一個強大帝國的滅亡。那麼宦官專政是否一定會導致王朝的滅亡呢?

明末時期,天啟年間,大明王朝的宮廷中亦是出了一位權力極大的宦官,他被稱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只比萬歲的皇帝差了一歲,足以可見其權力之高。

此人便是魏忠賢,他進宮時改姓名為李進忠,因為才人王氏複姓,因此在出任秉筆太監後,就改回了原姓,且皇帝為他賜名——魏忠賢。

明熹宗時,他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為受寵信,是皇帝的心腹,因權力過大,所以也被稱為「九千九百歲」。皇帝對他的寵信助長了他的野心,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排除異己,專斷國政。

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便足以看出魏忠賢在當時的朝廷上是怎樣一番權勢,就連皇帝都擋不了他的鋒芒。

話又說回來,明末的天啟年間,明朝與後金的矛盾已是不斷,崇禎年間,兩國的戰爭更加頻繁。便有人認為了,魏忠賢的專權抵制了後金的進攻,若是沒有他的專權,只會加速明朝的滅亡,這種說法有根據嗎?

事實上,天啟初年,當魏忠賢開始得勢的時候,當時的後金處在發展的階段,這個異族部落還沒有能力能夠完全擊敗明朝。且若是明朝想要滅掉後金政權是有可能的。

為了不與明軍正面交鋒,努爾哈赤深知此時的後金是無法討的了好的。因此後金的崛起是悄悄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努爾哈赤對明朝都是卑躬屈膝的。

而剛好當時明朝陷於內部的黨爭,無心也無力去管一個部落政權是否有心造反、發展的實力如何,所以才最終導致了後金政權逐漸發展壯大。

天啟元年也即是1621年,當魏忠賢正在準備對東林黨下手時,努爾哈赤所率領後金部隊一路攻陷了瀋陽、遼陽等城市,大敗了明軍。隨後努爾哈赤遷到了遼陽,並在此建立了東京城;然而努爾哈赤的進攻並沒有引來魏忠賢的反擊,他反而還是專註於與東林黨的爭鬥。他奪取了錦衣衛指揮權,並且開始攻擊東林黨。

而此時的後金軍隊已經打敗鎮受遼東的熊廷弼等人,而後又奪取了遼西廣寧、義州、錦州、等四十餘城堡。明朝的一些戰略城池都已經被攻下了,情勢危及。

因此說在魏忠賢專權的期間,後金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攻下了許多座城池,而他卻始終專註於東林黨的戰爭,還忙於讓人給他在全國各地蓋祠堂,足以可見他的執政並沒有延緩明朝的滅亡。

他不僅沒有對明朝的延續起到一點作用,還霍亂朝廷、參與黨爭、殺害忠賢、大舉修建祠堂,明帝國的衰亡還有他的一份力。

他在歷史上可謂是大名鼎鼎了,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野史上,他都是斷送了大明王朝國運的罪魁禍首,是暴虐、陰謀的代名詞。

東林黨在天啟初年時勢力極其大,大臣們幾乎全都被罷免斥退,這一次的黨派之爭無疑是以東林黨的勝利為結局的。而等到魏忠賢的勢力形成後,他的黨徒則是圖謀要依靠他排擠東林黨。

天啟二年時,朱由校評定修慶陵的功勞大小,封了魏忠賢的侄兒為錦衣衛的指揮僉事。而給事中惠世揚、尚書王紀評論沈翭與魏忠賢勾結,結果卻都被貶職。

魏忠賢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多次殺害無辜之人。他曾假傳聖旨將朱常洛的選侍趙氏賜死。又將懷有的裕妃張氏以及皇后張氏,給施計將她墮了胎。如此做法不過是為了讓朱由校缺乏子嗣。

除了這些人在,被他所害的還有馮貴人等嬪妃,以及太監王國臣、劉克敬等人。

東林黨爭後,他又殺了熊廷弼,將朝中的大臣皆撤職逐出,朝中機構為之一空。而凡是與魏忠賢有關係卻都得以越級升遷,因此他的黨羽遍布朝野。

不過隨著朱由校的去世,魏忠賢的權力之路也就到頭了。

天啟七年,朱由校駕崩,朱由檢即位。這位新皇一直都深知魏忠賢的罪惡,於是吖嘉興貢生錢嘉征彈劾魏忠賢十大罪時,他毫無猶豫就將其治罪。

足以可見,魏忠賢的專權不僅沒有延緩明朝的滅亡,他還是導致其滅亡的重要推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專家在庫頁島挖出一塊石碑,中國專家看後:乾隆的臉丟盡了
閉關鎖國早已存在,清朝的閉關鎖國其實是無奈之舉!

TAG:一度歷史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