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唐魯孫:閑話烤鴨

唐魯孫:閑話烤鴨

編者按: 唐魯孫(1908-1985),本名葆森,字魯孫。滿族鑲紅旗人,珍妃與瑾妃的堂侄孫。自幼出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掌故及宮廷秘聞了如指掌,代表作是《中國吃》。

唐魯孫:閑話烤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文中所指的報紙

前兩天本報有一篇「美國烤鴨風波」,據說美國食品衛生規定,凡是肉類必須保持在攝氏五度以下,或是六十度以上,否則就算違反規定,不能出售。北平的烤鴨如果照這種忽冷忽熱的溫度一折騰,那就不成其為烤鴨了。去年暑假後我曾經到美國玩了一趟,各大都市,不論以山南海北省籍為號召,凡是稍具規模的中國餐館,都賣烤鴨,據說這是尼克森訪問北平,帶回來的「烤鴨風」。

當年北平烤鴨以老便宜坊最為出色,他家的鴨子都是自己填的,填烤的也有秘不傳人的手法,高梁面肥乾的比例如何,什麼時候滲榨(土語,即黃酒,北平人叫它干榨)都是專門伺候鴨子老師傅的事,鴨子肥瘦,可以用秤來衡量,肉的老嫩,就全憑老師傅在嗉子下的三叉骨,摸摸軟硬來決定了,凡是不合標準的鴨子,便宜坊一律宰殺出售,或是賣給其他雞鴨店決不上爐。至於後開的新便宜坊、全聚德對選鴨子這份工作,因時代的不同,就沒有老便宜坊那樣認真啦。

唐魯孫:閑話烤鴨

掛爐烤鴨老照片

便宜坊烤鴨的權威龐師傅是河北完縣人,祖孫三代都是在便宜坊學手藝,滿師後就在柜上效力,一直到年邁力衰做不動了才由柜上給他算大帳讓他回家,樂享余年。龐師傅平常總說:「要吃好烤鴨一定得選個大晴天。鴨子收拾乾凈後,先用吹針,把皮肉相連的地方吹鼓起來,要吹得勻、吹得透,然後把鴨子掛在蔭涼的地方過風,讓小風把鴨皮盡量吹乾,烤出來的鴨皮才能鬆脆酥美,有一次他正用吹針在吹鴨皮,被一位英國客人看見,楞說發現秘密,說他是在用人工製造空氣鴨子,好多賣錢,經他說明這樣做,目的是讓烤出來的鴨子皮特別鬆脆,他才恍然大悟。

唐魯孫:閑話烤鴨

老北京人叫外賣

唐魯孫:閑話烤鴨

心滿意足,等待吃烤鴨的民國北京人

唐魯孫:閑話烤鴨

上門服務,分切烤鴨

老便宜坊在抗戰初期,日本人大量推進北平,他們食髓知味便宜坊的烤鴨,生意自然鼎盛,可是東洋人那份挑鼻子挑眼兒,盛氣凌人的態度,讓人沒法忍得下去,於是東伙一商量,索性把買實收歇算啦。從此在北平吃烤鴨,有光顧全聚德獨佔鰲頭,年青輩人,知有全聚德,反而不知有便宜坊啦。

唐魯孫:閑話烤鴨

享受送上門的美食

那時藏書家蒯光典的侄公子若木住在北平,他雖然也好啖,可是患有嚴重糖尿病,食有定量,醫禁大嚼,他的廚子「大庚」烤鴨堪稱一絕,反而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了,所以他非常樂意別人借他的廚子做菜,大庚不論到誰家做菜,要在院旮旯避風地方,用沙板磚,臨時砌一小灶,就能烤出肥美鬆脆鴨子來,蒯老能淺嘗,看見別人大嚼,濃香四溢風味照座,也覺怡然自得。這種烤鴨既非油淋,又非掛爐,可以算是烤鴨中的別裁了。

唐魯孫:閑話烤鴨

片烤鴨

台灣光復之初,山西餐廳設在台北火車站左首邊,如果趕上鴨子好天氣晴朗時候,烤出來的鴨子,尚不離譜,很有幾分便宜坊的味道,不過一隻上等肥鴨將近一某酒席價錢,不是會吃的熟客人,他們也不敢承應,恐怕人家說他們敲竹,等到擴充營業搬到中山堂對面,烤出來的鴨子就很難吃到像從前風味的烤鴨了。狀元樓在初開張時,雖然是以浙寧口味來號召,可是有時他家烤出來的鴨子還不錯,一位女廚師尤其鴨子片得有尺寸,皮肉分割,頗中規矩,我們幾位好吃的朋友,常在一塊玩,想不到在台灣吃北平烤鴨要光顧江浙館子,而且是台灣女廚師,真是絕了,當時老正興的老闆羅秋原兄認為我們的品評不囿於省籍觀念,羅說,不出卅年在台灣無論那一省的飯館,恐怕都是台灣年輕人一代的天下。(現在秋原墓草已拱,其言果驗)後來我請林語堂梁均默兩位先生嘗過,也都首肯我的品評。

唐魯孫:閑話烤鴨

片好的烤鴨肉

現在無論什麽餐館都賣烤鴨,鴨子片好端上桌,皮肉截然劃分者,一盤頂多三五片,甚至整隻鴨子片出來都是皮肉不分,牙口差一點的人簡直咬不開、嚼不爛,所以不是極熟朋友同桌,凡是烤鴨端上來,尤其是結婚喜筵,有舉箸別顧,不去下著,免得吃到嘴裡嚼不爛、噎不下、吐不出的尷尬場面讓自己出醜,朱君毅君前年從美國去了一趟大陸,他說在北平全聚德吃烤鴨,且不論鴨子好壞,食未及半,就有陌生人站在一旁,拿著塑膠袋等著殘羹餚了。而且理直氣壯忝不知恥,北平人向來是最講究禮貌,現在逼成這種光景,請想大陸人們過的是什麽生活,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唐魯孫;編輯:徐無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