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唐代著名詩人,留下很多名作,不過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他是唐代著名詩人,留下很多名作,不過他的狀元頭銜卻來路不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他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不過他還有一個身份也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狀元及第。

按說王維有才情,考中狀元似乎也不奇怪。但歷史上卻有記載,說他這個狀元得來不正,甚至有人指責他巴結權貴,骨頭不硬,為後世所詬病。那麼,王維究竟是通過什麼手段奪得這個狀元的呢?

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唐代的科舉。科舉始於隋代,唐代時得到發展。相對於明清,唐代的科舉還是極不規範、極不嚴肅的,奪個狀元很容易,而且幾乎沒有什麼實惠。但站在唐人的角度來看,實行科舉,畢竟是將由察舉演變而成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高官厚祿不再被豪門巨族所壟斷。

在名目眾多的科舉科目中,各階層知識分子中的銳意進取者,大多將目標集中在能體現文才、詩才的進士科。其中,競爭意識最強者更是絞盡腦汁去摘取狀元桂冠。當時的知識分子為了能儘快在科場得手,早日進入仕途,往往都要設法接近權貴與名流,以求得他們的推薦。王維自然不也例外,他選擇的對象便是皇室要員,並迅速討得了他們的歡心,尤其被岐王所看重。

岐王是什麼來頭?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個兒子,三哥李隆基繼承了皇位,就是後來的玄宗,岐王身份之顯赫不言而喻。有了岐王撐腰,王維想要考個進士,自然是不成問題的,但王維心大,不想只當個普通進士,還想爭一爭狀元。

想走門路的人大有人在,當時王維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張九皋,他是玄宗朝著名宰相張九齡的弟弟,而且他本人也是很有文才,在當時是個知名人物。開元八年(720年),張久皋讓一個經常出入公主府的門客為他說項,公主寫了一張便條交給了京兆府的主考官,讓京兆府選拔他為「解頭」。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解頭」相當於明清時期的「解元」,京兆府主持的省試相當於明清時期的順天鄉試,尚書省主持的進士考試,相當於明清時期的會試。不過,唐代絕大部分時間是不舉行殿試的,而且京兆府的頭名即「解頭」往往被定為狀元。

這樣一來,想走門路的人大多從京兆府「解頭」著手,張久皋正是走的這一步。王維也是拿定主意,非得狀元不可,於是他便跟岐王商量,要他設法幫忙爭得京兆解頭。岐王說:「公主(玄宗共有30個女兒,具體是哪一個沒有說)已經將解頭許了人,她的權勢比我大,不可正面相爭。不過,我盡量幫你想辦法。這樣吧,你可將平日寫的詩抄錄來十首,再創作一支凄婉的琵琶曲並練習熟,五天之後來見我。」

王維按照岐王的吩咐認真作了準備,並如期而至。岐王讓人拿出一套鮮艷奇異的錦繡衣服,讓王維穿上,然後讓他手持琵琶,儼然一個盛裝的樂師。再叫上幾個歌女,便一起到了公主府上。

公主見叔叔到訪,便讓人擺上筵席,在讓一群樂師、歌女進見。其中,王維年級最小,面龐潔白,風流洒脫,與眾不同。公主見後就詢問岐王:「那是個什麼人?」岐王說:「是個精通音律之人。」公主便讓王維獨自演奏一支新曲,其琵琶聲調十分哀切,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岐王乘機又說:「這是位書生,不僅精通音律,寫起詩來也是無人可比。」公主更驚訝,王維趕緊將準備好的詩作獻上,公主迅速瀏覽一過,驚嘆道:「這都是我平素最喜歡誦讀的,還以為是古人的佳作,竟是你寫的么?」於是她讓王維換上書生裝,坐到首席上去。王維舉止儒雅,言談幽默詼諧,備受在座貴族的青睞。

岐王又說:「如果讓京兆府今年將此生定為解頭,的確是為國家做了件好事。」公主說:「那就讓他去參加考試吧!」岐王說:「他如此有才,如果不能當解頭,他是不肯參加考試的。可是,聽說公主已經推薦了張九皋了。」公主笑笑說:「這不關我的事,原本是別人托我推薦的。」緊接著公主又對王維說:「你如果真要參試,我將一定為你設法。」

事後,公主果然將京兆府主考官召到府中,讓婢女傳話,今將解頭換成王維。王維就這樣擠掉了張久皋當上了解頭,又在第二年的省試中被點為狀元。

這個故事在《集異記》、《登科記考》、《太平廣記》中皆有記載,可信度很高。據筆者查:王維狀元及第的說法有二,一為開元九年,一為開元十九年。不過王維確實是通過了岐王、寧王結識公主而得到了這個狀元頭銜,文中所說的公主為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未曾學藝先學禮,說一說古代的禮節和禮制規範
清代這些人不是官但能量巨大,大清就是被他們一步步腐蝕掉的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