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後期,諸葛亮專權到了什麼程度?你看劉禪咬牙切齒,說了句啥

蜀漢後期,諸葛亮專權到了什麼程度?你看劉禪咬牙切齒,說了句啥

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一直不離其左右,直至天下三分,建立蜀漢。其實,劉備本意不是要請諸葛亮從政的,而是為了請出諸葛亮的名士身份,以及他在荊州的那張通達的社會關係網路,這是劉備集團迅速而順利地實現在荊州的本土化的關鍵。可以說,早期的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重要地位,反映的是劉備對諸葛社會背景的嚴重依賴。

《綏寇紀略》中有記載:明朝末年,張獻忠攻破荊州,發現了一張劉備的「借富民金充軍餉券」,借券上有「武侯押字」,「紙墨如新。」明代何宇度的《益部談資》也記載劉備「從南柤大姓晁氏貸錢千萬,以為軍需,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猶存。」直到建安十九年,劉備攻下益州後,諸葛亮才被提拔,接任董和為益州郡太守。

同時,劉備身邊還有很多其他重要謀士,比如馬良、龐統、法正,諸葛亮並非劉備唯一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在軍事方面對龐統和法正的依賴程度都要遠遠超過諸葛亮,不過這兩人都因為早死,所以歷史地位被大打折扣。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作為這個團隊的元老級人物,終於熬到了二把手的位置,成為蜀漢的實際控制人。

公元223年,劉備被一場夷陵大敗擊倒,病危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臨終給諸葛亮的許可權,似乎有點大的過分。可輔佐,可自立,這明顯不是人臣之道,是劉備在「敲山震虎」。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掌握了蜀漢實權,在蜀漢政治地位極高,他若有了二心,蜀漢必然會改姓。

因此劉備必須在臨終「安排一下」諸葛亮,以劉備的腹黑,如果諸葛亮有篡位之意,必死無疑。聰明如諸葛亮,趕緊表了「決心」:「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但劉備還是不放心,先後安排了吳懿、李嚴、趙雲等制約諸葛亮,並給劉禪留下遺囑「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意思是別找事,老老實實聽諸葛亮的,才能保住劉蜀江山。

縱有萬般不甘,劉備還是去了。223年四月,劉備駕崩永安宮,五月,年僅17歲的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劉禪很聽話,一切以諸葛亮的意思為準,給了諸葛亮巨大的權力,允許他「開府治事」。(「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要知道,諸葛亮跟了劉備這麼多年,雖尊為丞相,劉備卻不讓他開府,差別巨大。

「頃之,又領益州牧。」224年,諸葛亮以丞相兼領益州牧,劉禪索性放權,啥也不管了,蜀漢軍政大權全都落入諸葛亮之手。諸葛亮有野心嗎?在蜀漢國內,有人故意試探過諸葛亮——李嚴。李嚴跟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但是在劉備死後不久就被諸葛亮排擠出了權力中心。李嚴曾上書給諸葛亮,建議他接受「九錫」。

此前歷史上接受九錫的名人有:王莽(廢漢室建新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子曹丕篡漢稱帝建立曹魏)、孫權(接受曹魏九錫,後叛魏稱帝建立東吳)。因此,接受九錫代表著什麼意思不言而喻。諸葛亮看完回了句石破天驚的話:「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三國志·李嚴傳》)

諸葛亮沒有正面回答要不要接受九錫,而只是表示有朝一日攻滅了魏國,就是十錫我也敢接受,何況九錫?從這個回復上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蜀漢和後主劉禪,未必是一片赤膽忠心。而《魏略》也曾記載,劉禪用8個字評價過諸葛亮:「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就是說朝政都是諸葛亮說了算,而劉禪只能做些祭祀之類的面子工程。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人物形象並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麼光輝、高大。他一生為蜀國盡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累死在五丈原,但是如果蜀漢能夠一統天下,難保諸葛亮不會成為另一個司馬懿。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十年後大清亡了,其餘的錢是誰還的?
被人喊了千年「流氓皇帝」的劉邦,到底有多「流氓」?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