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喜歡花木盆景的人都是有情調的人!



這些年來老外玩盆景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玩的也是有模有樣,並且很多國家還辦起了盆景展,但是老外怎麼玩總是玩不出中國人玩盆景的那種意境美,這讓小編想起了某老外苦學漢語十年,到中國參加漢語考試。

題目:請解釋下文中每個「意思」的意思。

阿獃給領導送紅包時,兩人的對話頗有意思。

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

阿獃:「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阿獃:「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阿獃:「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獃:「是我不好意思。」

回復:領導:你肯定有什麼意思。

阿獃:真的沒有什麼意思。

領導:既然沒有什麼意思,那你是什麼意思?

阿獃:其實,我的意思就是想意思意思。

領導:你既然是想意思意思,那就是有什麼意思。

阿獃哭了:我就是想意思意思。但是,真的沒有什麼別的意思。這麼個小紅包能有什麼意思?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領導笑了:呵呵,我對你有點意思了。

結果:老外淚流滿面,交了白卷回國了。

這則笑話是不是很有意思?現在老外又對中國的盆景有意思了!那麼老外玩的盆景到底有沒有意思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看了以上老外製作的山水盆景是不是很有意思?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再來說說中國的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跟中國的國畫藝術是相通的,宋代著名畫家郭熙著《林泉高致》一書,書中提出了「高遠」、「深遠」、「平遠」合稱「三遠」透視法,不僅應用於他的畫中,而且得到了後人的繼承和發揚,所以在整個山水盆景創作中也都貫穿了「三遠」法。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何謂三遠法:

高遠法仰望山巔為高遠,峰巒之勢高聳突兀。「高遠」,並不是拘泥於字面的「居高望遠」。郭熙說:「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這是自下向上看的仰視法,這種透視法宜於表現高大雄偉、氣勢磅礴的景物,使觀賞者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在山水盆景創作中「高遠」法運用較多,創作的主題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給人一種雄偉、高大、粗礦等藝術感覺。

深遠法由前窺其後為深遠,山重水複層層疊疊。郭熙說:「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這是站在山前或山上遠跳,並要移動視點,繞過前面近山,才能看見山後無窮無盡的景色。說白了就是借給觀眾一雙千里眼,看得到萬水千山,丘丘壑壑都濃縮在畫面的尺寸之間,類似於現在說的「鳥瞰」。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這種方法宜於表現幽深的意境,使人有「江山無止盡」感受。在山水盆景創作中,以「深遠」,在咫尺盆中構成了一幅山水天地之氣的畫面,在構成靜默的山體中,力求層次分明、疏密相間、脈絡一致、山勢一致,由近山向遠山過渡,造就成一種幽深的境界。富有變化的山腳,使得水面曲水幽長,令人迴腸盪氣,在整體造型中所蘊含著山水之靈氣,生命之活力。

平遠法極目遠望為平遠,景色浩渺無際。郭熙說:「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這是在「平視」中所得的遠近關係。「平遠」所看到的對象,一般不甚高,多屬於山林藪澤遠浦遙岑之類。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在山水盆景創作中,此種形式並不多見,它的構圖較「高遠」、「深遠」要複雜,選材難度大,「平遠」法製作的山水盆景,它的透視效果較前者要好,容易造就意境深遠的作品,給觀者視野開闊,心裡平衡之感受。

老外玩山水盆景怎麼搞的靈清中國人的意境美

所以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不是說說的,我們不僅要有足夠的自信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之一,而且我們還要傳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文化。

更多盆景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花木盆景、養花人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木盆景 的精彩文章:

「盆景人物」「隊長」王軍:盆景要從「小」玩起
中國牡丹及四季專題插花大賽獲獎作品,太漂亮了

TAG:花木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