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論語》有一句話:「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意思是說君子看問題要透徹,對別人反映的問題要聽端詳,對人面容要溫和,儀容要恭敬,說話要誠實,做事要謹慎認真,有疑問要向別人請教,氣憤的時候要想到可能帶來的災患,有所收穫時就要仔細想一想其中的原因。

這段話的核心是講「思」,其實質是用腦想問題。「九」是陽數之極,所以孔子以九思概述,意思是說要多方面思考、多角度想問題。在企業管理中,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同樣要從這九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從而進行對照和提升自身修養。

(1)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眼光,即「視思明」。看人看事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才能想得明白,看人要有眼光、眼力和眼界。遇到問題要考慮清楚,眼界要開闊,要做到站得高,看得遠,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要有長遠的眼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追逐蠅頭小利。

(2)要善於傾聽,即「聽思聰」。耳聰才能明辨,管理者要會聽,善納「基層之音」,多多聽取下屬的想法、意見,虛心聽取來自不同角度的聲音,並要聽進心裡,並針對此信息進行調查考證。不要迷失在歌功頌德的言語中,要善於在異口同聲中聽出「弦外之音」。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3)要有平和的態度,即「色思溫」。管理者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達到心境的平和,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理素質。工作中,對待下屬及同事應該有平和的心態、溫潤的言語。要心懷寬廣,有容乃大;在人際交往中要處變不驚,瀟洒自如。

(4)要有得體的舉止,即「貌思恭」。這裡強調的是待人處事的儀容的恰到好處。優秀管理者不僅透徹領悟人性,而且具有正直、高尚的人格,他們總是厚德待人,即平等、真誠、寬容地對待他們的下屬與上級。

(5)要有誠信,即「言思忠」。孔子一直倡導「言必信,行必果」的思想。優秀管理者要言行一致,說出的話擲地有聲,常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是人際交往中的一條基本原則,因為它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與美妙,這就要求管理者說話應表裡如一,真誠坦率地與人交往,把真實的自己顯示給對方,不刻意隱瞞自己的看法和真實感情。

(6)要敬業,即「事思敬」。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做到敬業,做每一份事業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細思考,周密準備,態度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好。作為管理者,敬業精神是於好管理工作的基石。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九思」是一門必修課

(7)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即「疑思問」。人非聖賢,孰能無惑?關鍵在於遇到問題要多問。只有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思考問題,才能不斷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進步。管理者要好奇,遇到疑惑要想到發問

(8)要學會節制自己,即「忿思難」。管理者要學會管理和掌控自己的情緒,要懂得節制自己。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總結前人的經驗要做到「忿思難」,關鍵是練就一「忍」字。所以小忿要忍,大忿也需要忍氣制怒。

(9)要取財有道,即「見得思義」。管理者不要被利益所迷惑,見到利益時要考慮到是否合乎道義。優秀管理者應該潔身自好,淡泊名利,重義輕財,先義後利。嚴守道德底線,不為金錢所困,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權欲所制,在利益面前堅守自己的道義標準。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

領導者要善於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思考要有具體途經和方法,要有思考的對象,要有思考的載體,要有思考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