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詩和養生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詩和養生

古人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意思是說,若治國不成,退一步也要修身治人。而儒家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個境界,修身是最為基礎的。所以,古代許多知識分子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注重養生,通曉醫理。

通過流傳千古的詩詞,古人不僅留下了他們的才情,也記載了他們的養生之道。


養生,養心為重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詩和養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萬病皆可心藥醫,養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個好的心態,在高僧皎然的眼中,茶是與禪境自然相配的事物,養心如僧者,當解茶香,以菊為伴,茶可清心,菊則清幽高潔,讓心貼近自然,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修身之道。


多梳頭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詩和養生

《蘇沈良方》

宋·蘇軾

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

這首詩介紹了一種歷史悠久的養生之法:梳頭法。傳統觀念認為,人體14條主要經脈中有8條都匯聚在頭部,是名副其實的「百脈之宗」,梳頭可以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有利於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


多旅遊

《老行》

清·袁牧

老行千里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

總覺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見不甘休。

袁牧平生愛讀書,愛旅行,70歲還遠遊去了南京、安徽、廣東、廣西等地,他生於康熙,長於雍正,仕於乾隆,老於嘉慶,終年82歲。在他80歲的大壽時,清代有學者為其寫了 「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雲煙」的壽詞以頌之。


多食粥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詩和養生

《食粥》

南宋·陸遊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這是南宋詩人陸遊所寫的《食粥》。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而粗茶淡飯最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如蓮心、薏仁、花生米、羊肉、胡蘿蔔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食半飽,酒半分,規律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還有詩和養生

《攝養詩》

明·龔廷賢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龔廷賢是明代的醫者,出生於行醫世家,對養生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解。他認為存精養氣,吃飯不宜多,半飽為宜,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性格,開口常笑,不為生活的事傷神,如此,逍遙自在,能活到一百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