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這些年已經養成習慣,每個月都會做一次大掃除,去清理一些用不著的東西。

面對乾淨整潔的家,我的內心也跟著被清理了一遍,隨後滋生出幸福感和力量感。

30歲後,希望家裡的物件都往往少而精的方向發展,社交也是。

微信好友、微信群,QQ等常用社交軟體,我也按照節奏每天進行清理,對於八百年也不會聯繫或者不會看的人或是群,打聲招呼,隨即道別刪除,這個會讓自己神清氣爽。

越是長大,越是明白向內求的重要性,注意力>時間>金錢,學會斷舍離,從某種意義上就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握感。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01/

斷舍離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對話

讓你清晰地認識你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有些東西明明一年都用不到一次,卻依舊不想扔掉?

有些東西搬家N次,還是打包帶來帶去,說不上為什麼,總覺得有一天用的到?

還有一些人,從來不聯繫,但是手機號碼依舊保存在通訊錄里,直到有一天打過去,才發現「對不起,你撥打的號碼不存在」。

微信也一樣,有些好友,加了從來不聊,發信息從來不回或是朋友圈已經屏蔽的,那就妥善地再見,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必強融。

對於物件,斷舍離並不是一次性扔完所有用不著的東西,而是去思考,當自己無意識買很多東西,囤積很多物件的時候,內在發生了什麼?

這個現象背後的實質是,你的內在存在一個問題——你對自己和生活的認識是模糊的。

不難發現的是,很多老人總是喜歡將很多東西藏起來放著,擺滿一大間屋子,而當下的年輕人,似乎也有相似的行為,比如囤課、狂加好友。

我也經歷過這段時間,尤其在關係上,迷戀權威,被各種大咖的光輝所吸引,心嚮往之,付了很多費用,最終發現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內心,向外求往往讓自己陷入周而復始的焦慮怪圈中。

混跡娛樂圈20多年的忘年交朋友,每次相聚都會獲得很多能量,她在事業巔峰的時候淡出娛樂圈,體會過名利場的浮躁,她最終選擇不同的道路,繼續深造和學習,成為一名老師。

她變得寧靜,褪去了浮躁的慾望,切斷了無效的社交,遠離了圈內的紛紛擾擾,活的通透而美好。

去到她家裡,家裡的一切都井然有序,藝術感十足又充滿生活氣息,整齊而有規劃的家居環境,置身其中,怡然自得。

事實上,對自己認識越是清楚的人,越能夠自我主宰,樸素而簡單地生活,就是物慾橫流的現世社會中最幸福的事情。

斷舍離,可以讓人在不得不選擇的情況下逼迫人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思考。

自從17年開始踐行斷舍離,每次丟完一次東西,我就會深入思考,多想幾遍,在這樣的思考里,我更加明白自己的生活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我想要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當然,這個是一個過程,因為剛開始丟東西的時候,我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疑惑,這次丟的東西其實是有用的,理想中認為的「生活」反而跟現實不符。

人都是習慣的動物,不要指望「畢其功於一役」,斷舍離是持續不斷感受生活的過程。

它沒有一個終止的時間,而是持續的「吾日三省吾身」。

每次打開淘寶的時候都要「斷」,每次整理家務的時候都要「舍」。

不是不買東西,而是買之前認真思考、使用時反覆的感受,這個物品是不是對我的生活非常必要。

斷舍離過程中買回並不合適的東西、丟掉了又覺得不捨得是正常的,只有反覆如此才能在經過多次花錢的切膚之痛,與生活反覆磨合、深入了解之後,在一次次和自己的戰役里,最終找到「我」是什麼樣子。

記住希臘神殿上銘刻的那句話,「認識你自己」。

這個過程很難,因為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充斥,人們充滿了焦慮和迷茫,卻很少願意安靜獨處,在自我獨處中感受,在實踐中體驗,在真正需要時候去尋找,在找到以後反覆使用。

很多人說想要學習畫畫,買了很多畫材,報了很多課程,但是依舊畫不出一副像樣的圖,原因是什麼?

任何技能的學習,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才能夠真正地解救自己,越是向外求,越是求之不得,除非自己願意行動,改變才會發生。

斷舍離的過程,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這個過程是一次次和自己深入對話,認識你自己,讓自己活的更高級。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02/

斷舍離,是物、人、心的區分整理

是整體的內在和諧和外在的穩定一致

斷舍離這個概念,其實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這些年深入思考,更加讓我明白自己的和做法是與「斷舍離」不謀而合。

我的家,整體乾淨、整潔,即使有兩個孩子,我依舊會定期帶著他們一起去踐行斷舍離,每天早上起來,我也會做類似「斷舍離」的行為。

在學習心理學之後,更加在意內在的能量,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非他人,因為很多時候,人都是需要一個人獨自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的。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物質上的斷舍離

舍其實就是一個篩選,不僅僅是扔掉,而是要考慮該物品使用的頻率和長久性。

個人認為,有些東西,並不需要擁有,而是衡量這些東西自己能夠使用的頻率如何?

比如說,一個一年只做一次飯的人,根本不需要買全套的廚具,要用的時候借或是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即可。

再比如,想要看的書,完全可以在圖書館和書店進行閱讀,不是所有的書籍買回家就能夠變成枕邊書的,何況很多書買了可能從來都不會看!

互聯網的發展,我們打開手機就能夠進行購物,購買時進行物慾控制,就從根源上截止一大部分物品帶給人的煩惱。

如果不加以控制,日積月累,你會發現買到家裡的東西數量驚人,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家裡有太多物品,這些是孩子需要的還是你內心的自我彌補?

因此,能夠區分物品的重要與否是最先要想明白的事情。

那些非常有意義的紀念,比如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物件,和自己收穫的一些禮物等,都可以把這些承載記憶的物品拍照留念,按照年份放在電子筆記中,可以很好的保留人生路的歷程,也不會因為物品所累。

那些特別想要買的東西,看看是否已經有了相關產品,盡量保證用起來而非囤起來。

不要被物質牽著鼻子走,總想著這件物品很好、很新,扔了很可惜。而是應該想著,這件物品對我來說,有沒有用,有沒有意義,值不值得留存?

畢竟,沒有用處的物品,就是一種負累,哪怕它一動不動呆在家裡,也佔了空間。

良田萬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物質上的斷舍離讓自己的靈魂上的慾望減少,從自設的牢籠中走出來。

定期扔掉一些東西,留下實用且頻繁使用的物品,放下買買買的迷戀,生活會更加幸福。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關係上的斷舍離

人是群居動物,比起朋友圈的偽精緻,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是自己真正的樣子。

拒絕無效社交,把花在外在的時間用在內在,會收穫更多的能量,而同頻的人一定是相互吸引而來而非追求得來的。

至於情感,有一種情況,我強烈建議必須「斷舍離」,那就是分手,無論是戀人還是朋友,一旦感情和關係終止,絕不拖泥帶水。

人往往睹物傷情,沉浸往事,不能自撥。越早實行「斷舍離」,把所有對方的物品清理掉,越早解脫,開始新生活。

微信好友也好,手機通訊錄也罷,不相干的人,沒必要搶佔自己的內存,人生的路上總是有人來,也總會有人離開。

在物質豐富的現今社會,對物質的貪婪、佔有,帶來不少煩惱,要找空間存放、要整理保養、要浪費時間尋找,尋找中迷失自我。

《道德經》中提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一個浮於表面的人,會因為內心的空虛而去無限制地向外求,將自己的快樂和成長寄托在他人身上。

戒除無效的社交,把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更好地專註於自己重要的物品、事情、人,和感情,這樣整個人會清爽很多,對自己的人生也更有把握和掌控感,才能在浮華浮躁的塵世間,活得清醒又獨立。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心釋放,凡事不極端

以前我也捨不得扔掉東西,直到兩個孩子出生,家裡的東西太多,每次整理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全職媽媽的時間是碎片,我更希望將這個時間拿來學習和自我成長。

於是,我開始對家裡進行改造,衣櫃中的衣服只留不同場景下2-3套,買品質好的、款式簡潔、做工考究的,這讓我心變得愉悅,因為簡單的生活讓人空出時間和精力獨處。

窗明幾浄,但不失舒適,這是一個最好的生活環境,內心自在而不失喜樂,這是一個美好的內在空間。

隨著自己不斷地踐行,不斷地感受,不斷地體會到正向循環,購物的花費下降了,家裡的物件更有品質了,連朋友圈子也升級了,關鍵是我的心更加自由暢快。

曾國藩曾經說過: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必須扔掉4樣東西:沒有意義的飯局,不愛自己的人,看不起自己的親戚和虛情假意的朋友。

斷舍離——人生從此提效30%

/03/

斷舍離讓人生提速30%

內心豐盈,過得充實

剛到上海的時候,我們居住在一個9平方的老公房裡,狹窄的蝸居堆滿雜物。

鄰居家公用的走道里的牆上釘滿擱板,擱板上排滿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物件,令人心情煩燥。

後來儘快換了房子,重新裝飾一下後,家敞亮而清爽,讓人做事注意力集中,心情亦好。

不要持有太多東西,無論是物品還是人,少而精,既有熱鬧的煙火氣,又不至於有壓力,一切剛剛好。

當然改變不是一蹴而就,信念和行動的調整有時候容易出現反覆和極端:

斷舍離只是一個手段不是最終目的,關鍵看我們怎麼用好它。

既不過度消費,又不反物質,而是在適當的範圍內滿足自己。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學會克制,也享受即時的、真實的快樂。

在自己的能力之內,給自己最好的。

成熟的人能做的,不是假裝自己沒有慾望,而是正視自己的慾望,處理好和慾望的關係。

而怎麼處理好自己的慾望,本來就是我們需要跟自己磨合一輩子的命題。

作家馬德曾經說過:這個世界,看似周遭複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

人生的美好,在於在一次次的經歷和思考中,遇見自己,更好地成為自己!

你若清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難以複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