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僧多粥少 急需學科博士生招生名額稀缺

僧多粥少 急需學科博士生招生名額稀缺

「建議對高水平和國家急需學科的博士生招收給予一定的名額傾斜,採用靈活分配機制。」7月19日,在中國計算機學會「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陳文光主持了主題為「博士生名額分配機制」的分論壇,多位學者經討論如此建議。

陳文光之所以關注到這一問題,是作為導師與「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人才發展計劃」的一位新入選者談話時想到的。這位入選者讀博士期間表現突出,畢業後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從事研究工作。這位年輕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帶博士,如果能有自己的學生,從事科研項目的效率會更高。

對此有切身體會的陳文光意識到,「博士生名額緊俏」已經成為制約科研發展的一個因素。

陳文光是2015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按照清華大學的規定,教授每年可招收一名博士生,但如果教授獲得國家「」和「傑青」等頭銜,或者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可以增加一個招生名額。但「傑青」的周期是5年,「名額優惠」只在一個周期內有效。陳文光的科研經費比較充足,想在計算機系統軟體領域做出有影響的工作,卻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據統計,全國博士生招生規模已從1978年的18人增至2017年的8萬多人。博士生擴招了,為什麼教授依然感覺名額「緊俏」?

「從『大鍋飯』到『名額到人』,從只有教授有資格帶博士,到教研系列講師有資格,從重科研項目到重人才頭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武永衛感覺,總體還是「僧多粥少」。他也曾向學校和有關部門詢問,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控制人數是為了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曾任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與學科建設處處長的張春元教授也發現,該校2015年之後也採取了總量控制,但如果所指導的學生獲得一些學術成果、獎勵或者承擔了重大項目,導師就可獲得更多招生名額。不過,特別年輕的老師依然招不到學生。

浙江大學教授任奎是國家「」入選者,他此前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他說,美國的大學教授在招收博士生方面自主權較大,有經費就多招,沒經費就少招。

任奎了解到,浙江大學也是由學校決定各學院博士生名額分配的,學科、科研經費和學術頭銜等因素都會對招生產生影響。「有一些新興學科可以單獨申請,但對於年輕教授來說,研究生名額不足,已嚴重製約了其職業發展。」他建議,如果對博士生需求較大,導師能否「以降低碩士生的招生名額換取博士生名額的增加」?

對於博士名額的多與少,其實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教授體會也不同。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就此詢問中山大學一位社會科學教授,他認為自己一年招收一名博士生足夠了,但是工程類專業的教授普遍認為,要做大項目時缺人手。

吳飛教授是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他認為,在分配博士生名額時,對有國家頭銜和重大科研項目的導師進行傾斜後,給年輕老師留下的名額太少,使得剛晉陞博導的年輕教師有時分不到名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杜小勇認為這個問題要從三個層面來看:國家有分配機制;學校對一些學科會有傾斜;各個院系對導師的要求會有不同。

杜小勇認為關鍵一點,還要問問自己能不能保證培養質量:「現在的分配機制有非常致命的一點,就是沒辦法實施淘汰,因為就一個名額,一旦淘汰學生就沒了。」

武永衛建議,增加博士生名額,但增加的這批人要放在「卡脖子」技術上。另一方面,他建議改變博士生的評價標準,「我們已經培養出大量博士,論文在國際上(排名)很不錯,但我們還被別人『卡脖子』,所以要改變我們對優秀博士生的評價方式,不能單純以論文為標準,對於計算機學科,做出項目同樣也是優秀博士」。

教授們建議,一是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增加急需學科的博士生名額;二是提倡市場化的分配機制,社會上有需求就可以多招,哪位導師水平高、學生也願意讀,那就可以多招生。陳文光說:「我們博士數量足夠多,但是分配方式不合理,需要對一些機制進行調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10.6億!又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公示
澳大利亞教授用數學模型破案 找出陳年舊案兇手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