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有人說「臭汗臟唐」,還有人更說出宋某、元何等等,其實這些無非是以「單一的評價標準」去評價歷史。「臟唐臭汗」無非就是儒家思想與性嘛,但漢唐的政治基礎、經濟發達、外交影響力、國土的開拓精神等為何不說?

(1)「臟唐」不臟:女統治者並不能代表一個朝代的全部風貌

唐朝的女性相對於前後朝代,在總體上其思想確實先進。很大程度上,男權與女權在統治階層層面旗鼓相當,甚至男權被壓制著。由此,漢唐即使在今天,仍被一些在今天還有著「男尊女卑」思想渣滓存留的人污衊著。

前三文談了武則天、上官婉兒、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一幹上層女性,她們不但可以掌管女人就是男人的幸福、性命也被她們管了。

然而,這些女人的身份是絕大部分男人、所有女性的「主人」。拿她們的生活、行動作為唐朝女性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單一化描述。

有些人說「臟唐」,臟在哪裡?無非就是上層女性之間的那些男男女女關係而已。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請問,封建社會的皇族、官員、世家們與漢唐真的「乾淨」嗎?唐朝出了個女皇帝、幾個「類武則天」的人,但整個中國歷史中的男皇帝又有多少?在今天如果還沒有這個心胸就夠差勁了。

武則天、類武則天這樣的人,能占女性人口的多少?占女性群體90%以上的下層女性們更該如何講?

(2)最乾淨最張揚、烈性的朝代

在唐代,女性是最不依附於男性的朝代。

唐朝是「三寸金蓮」沒有成為「女性美」標配的朝代,她們的「天腳」供養著天下賦稅,在這種功績之上,彰顯的更多的是「人性自立」。

隋唐時期的女性,特別是北方女性的「悍婦」形象在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雖然,讓我們這些男人感到不痛快。但從現代意義上講,這更是一種「女性」因為「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的「自立」而顯得強悍。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當然,這一過程也是受西晉後三四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地影響。

總而言之,男性人口少、女性人口多,少數民族的風俗影響。因為戰爭原因,女性從事勞作、承擔賦稅的現象也就會越來越多。時間一長,女性逐漸強悍。例如女性從事農耕、紡織、商業買賣等現象都很正常。

大唐女性的「崛起與絢爛」,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中,應該是最為絢爛的。大唐的「大」不在於軍事、經濟的強大,而在於「文化」的強大。唐朝的對外影響力也屬於中國歷史的巔峰狀態,「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就是從唐朝開始形成。

不要受影視文化影響,唐代女性思想在開放也要充分理解:開放永遠多是針對有錢有地位的人,而不是廣大勞苦大眾的開放,90%的人都要為了生存,女性更是如此。

(3)剛烈的大唐,能挑「半個天下」的女性:楊三安之妻改嫁與堅守地抉擇

在動亂、戰爭時代,男人們都被拉去充軍了,女人們承擔著生產勞動的重擔,保證了唐朝上層、精英階層的腐化享受。正是因為廣大中下層地依託,上層才會有時間去亂搞、瞎折騰。沒有底層的「奉獻」,那些上層的人還有精力、有能力去鬧嗎?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話說,在今天的陝西咸陽涇陽縣有一戶人家名喚楊三安。「三安」在何處?《唐書》沒寫也不會寫。但無論「安」在何處,「楊三安」人沒了就一切都不安了。

三安離世後,其妻子李氏面對的情況非常艱難。唐初正在經濟恢復中,兩個孩子、年老的長輩、身體殘病的平輩們,全家上下老老小小、病病衰衰的足有十來口人,能夠肩負起他們吃喝拉撒睡、繳稅養家的責任,就只能靠她了。

她所面對的難題就是:真的有必要堅守在這個衰弱的家族中嗎?自己的年齡並不大,趁著風霜還沒有長存在臉上,早些改嫁他處會對自己的未來更有好處。況且,在唐朝,改嫁並不丟人,相對其他朝代則更容易些。

為了增加人口戶數,其根本當然也是為了賦稅問題。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於二月四日下旨確定結婚、改嫁條件(原文參見《通典》):

庶人百姓沒有娶妻的人家,按照娶親規矩等流程,州縣官員不能阻攔。

男子滿20、女子滿15,丈夫或妻子死後達到「守喪」規矩後(妻子服夫喪為三年)可以結婚、再婚。

喪妻者60歲以上、寡婦年50歲以上、寡婦有子女、寡婦不願再嫁,不得強迫再娶或再嫁。

若鰥寡孤獨者減少、戶口增多可以作為政績進入考核、晉陞或貶黜的條件。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李氏想離開貧困之家,至少減少自己的勞苦,可以在三年後再嫁。同時,在法律實踐中,《唐代疏議》、皇帝詔令中,也規定祖父母、父母也可以強令兒媳、孫媳改嫁,但這個僅限於丈夫的祖父母和父母。包括丈夫的叔伯、姐妹兄弟是沒有權力的。

(4)唐朝的列女多「壯士」

在實踐中,李氏所面臨的困局古今都會遇到,抉擇是怎樣?

有些人選擇再嫁、有些人選擇堅持。李氏選擇了後者,也許是因為兩個孩子尚小,作為母親李氏難以割捨。他選擇留了下來,由此,全家的重擔都放在了他的身上。白天她要下地耕田、晚上她要為家人紡織換取收入。

幾年下來,因為因為災禍、疾病、戰亂原因,李氏負責埋葬了丈夫的長輩、兄弟子侄等七人。李氏的行為,讓鄰里為之敬佩。人們口口相傳為之傳頌,竟被唐太宗聽聞,大為感動之下,李世民賞賜李氏帛二百段,並命當地州縣給予撫恤。

唐朝的《列女傳》中有不少不同於其他朝代的「列女」。當然,李氏所做之事在其他朝代也肯定會出現。但一些朝代的案例,很難被認為是一種「現象」。因為,它們所在的朝代很難被稱為「大」。

大唐民女楊氏的選擇:改嫁與在貧窮中堅守

自吹自擂當然可以,但後人總會有自己的評價。大漢、大唐、大明、大清應該是「爭議」最少的。前兩者和後兩者的精神氣概卻完全不同。

唐朝的「大」,是一種全方位的開放,在此之上,唐朝的女性也自然是開放的。不僅僅在性,而且在社會貢獻上、人身依附上,她們能夠自主呼吸的情況也最多。

這種「全方面的開放」是在全方面的「兼容」之下實現的,例如在唐朝不僅有儒家、道教、佛教,還有景教(屬基督教)、摩尼教(受景教、沃教等思想影響影響糅合成立,傳入我國後逐漸糅合了佛教、道教等思想)、伊斯蘭教等皆有益者用之。

唐朝之大,雖雜而不亂。

713年,聖人李隆基崛起:大唐徹底打敗類武則天威脅

大唐第一外戚家族的百年女人:從武則天到武惠妃

四次玄武門之變,催出兩個男人的巔峰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光緒實錄》里的1895:劉永福、林朝棟何以「孤軍奮戰」
明朝有東廠還要建西廠,用疊床架構保持穩定安全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