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在中國修文物」

「我在中國修文物」

人生長於大地,於是歷史在大地上展開。

人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建築、古道、運河……這些恢弘的地標,都是人與大地的血脈聯繫,也是一個民族在歷史中存在過的恢宏見證。

上世紀初,日本人曾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築,要看唐制木構建築,人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當時的中國正是風雨飄搖之際——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日本學者強勢文化的姿態深深刺痛了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為代表的中國建築史學者。為了以事實駁斥日本學者的觀點,找到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從1931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率領考察隊考察了一百多個縣市, 近兩千座古建築。他們憑著堅定的信念,跋山涉水,歷盡艱險,終於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了建造於唐代大中年間的佛光寺東大殿!

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之作。敦煌五代壁畫《五台山圖》中就繪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圖像。東大殿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被梁思成先生稱為「四絕」。東大殿形象集中體現了唐代木構建築豪勁雄渾、端莊絢麗的氣魄。

敦煌壁畫中的佛光寺

但是,你知道佛光寺在營建之初有什麼故事嗎?歷經千餘年滄桑的佛光寺建築,又度過了怎樣的前世和今生?

如果我們只是浮光掠影地一瞥其尊容,是不是離我們的文化根脈還太遠了?

漫步成都的街頭,品味她的繁華和美食,你能想像4500年前她的模樣嗎?

從北京的永定門到天安門、地安門,再到奧林匹克公園,一條長長的中軸線奔南向北,如同城市的脊骨和靈魂。你真的了解這條線的歷史深韻嗎?

北京中軸線

在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中,出現了一批新興的城市:上海、青島、廈門、煙台、長春、哈爾濱……在她們身上,攜帶著多樣的異國色彩,成為了她們的地標和名片。在這些異國風格的建築背後,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對我國的建築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還有那銅鈴錚錚作響的茶馬古道、謎一般的絕地之城古格王國,還有那被稱為千年水利的都江堰、大運河……誰不想跟從她們的蹤跡,觸摸歷史的吉光片羽。

都江堰

中華地標是文化遺產中的集大成者。置身於古人用心營造的空間之中,我們心中所搏動的何止是對千年往事的追憶,更是對自身之由來的深刻體認——我們不再於大地上彷徨。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的地標興起又湮沒,它們氤氳在神州的地表,記錄著歲月的故事,積澱下中華文化的悠遠芬芳。

秦磚漢瓦,唐閣宋廊,以及奔涌不息的大運河,在斗轉星移下默然凝視,在滄海桑田中寂靜守望。她們老了,但她們仍在用風燭之軀釘住中華文明的萬世永芳。伐木採石之聲猶然在耳,吁杭撻鼓之音牽魂九霄。

而今,這些中華地標作為歷史遺產,在被社會不斷的詮釋:對遺產價值的認知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研究的深入會有所延展,另一方面伴隨社會的發展變遷,也有看法和情感的轉變。此外,人們對遺產地的詮釋又影響、打造著遺產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樣貌。如此循環。遺產地只有持續的跟社會生活建立聯繫,才能延續她鮮活的魅力。

為此,我們選取了中國13個最為典型的中華地標,涉及豐富的年代和類型,以求用最精鍊的案例呈現中國建築和中華文化的古今變遷。在這門精品課里,我們還邀請到了奮鬥在文化遺產地一線的清源文化遺產保護團隊,這個團隊由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建築學院教授呂舟先生帶領,在遺址、在洞窟、在古村鎮,在祖國的高原與平川……只要有文化遺產的地方,就有清源的身影,他們一邊修文物,一邊講述文物的故事。

今天,他們將用音頻的形式,把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知識、一線經驗,都慢慢地敘述給你們聽,為我們所有人展現一個書籍之外、山河之間的別樣文化歷史。

點擊試聽專欄《訪古尋蹤》

必聽理由

1

一本隨身攜帶的立體史書、旅遊指南

有些歷史,只能在書中看見;有些歷史,得借風霜去觸摸。

有時候,讀萬卷書,不如親自去看一看歷史留下來的痕迹。而地標、古迹是時間長河中最忠誠的記錄者,通過這門課,你將看到地理演變、先賢嘆興、民風民俗。

站在前人千鑿萬錘出的石窟大佛下,站在號子聲言猶在耳的靈渠邊,走過老北京的中軸線,看過江南第一村的布局,這樣的經歷,絕非每個人都能擁有,從中獲得的眼界、提煉出的知識,更會是陪伴你一生的財富。

2

點亮中華地標,灌輸地理意識

你會看到古都的脊樑,懸崖上的梵音,風水理念的巔峰踐行地,以及解鎖中華文明的水利鑰匙……它們就像是圍棋盤上的一顆顆黑白棋子,在歷史的長河中,依次出現在指定的地方,攜帶著自己的使命與任務。

跟隨著老師的講解,你的眼前將會浮現出一副完整的神州棋盤,裡面蘊含著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每一顆浮現出來的、閃閃發亮的棋子,都會為你指向最遙遠、但也最親近的華夏文明。

3

讓你擁有眼睛看不到的知識?

普通人只能告訴你,在這些文化遺產地,我們能用眼睛看見什麼。但是奮鬥於文化遺產地保護一線的工程師、規劃師們,還會告訴你,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有什麼。

比方說,他們用先進的器材工具發現了什麼、用專家級的技術采探出了什麼。

在別人只能通過介紹語、暢銷書等等了解粗淺的知識時,你身邊卻有13位一線工程師,全程帶路講解,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多年經驗,為你講述文化遺產地背後的事情。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享受特惠價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顧城·哭,是一種幸福
魯迅·我只得由我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