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帝國時代三部曲之大漢帝國絲綢之路:一條用雙腳走出來的國際通道

帝國時代三部曲之大漢帝國絲綢之路:一條用雙腳走出來的國際通道

巍巍帝國,垂範後世;

這般風貌,屬於大漢帝國。

偷天換日,轟然陷落;

這般窘境,也屬於大漢帝國。

創業何其艱!守成何其難!

知乎:天授大漢帝國

但絲路

一直在此後的歲月里熠熠生輝,

從張騫出使西域的那一刻起,

歷史的脈搏就此躍動

01

絲綢之路:

一條用雙腳走出來的國際通道

01

文 | 蕭然

來源 | 《大漢帝國》

漢武帝以前的漢人,對西域還不可能有切實的感性認識,因而它就成了任由想像翅膀恣意翱翔的一個王國。不過後來直接導致武帝將聯通西域的意願付諸行動的,卻不是對神話故事的嚮往,而是出於與匈奴作戰的實際需要。武帝即位不久的建元三年(公元前138 年)《史記·大宛列傳》有這樣一段記載:

「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

根據「敵人的敵人便有可能成為我的朋友」這個戰爭中幾乎普遍適用的邏輯,武帝立刻想到派使節出訪這個與匈奴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大月氏,使其成為自己征討匈奴的盟友。

估計大月氏人國破君亡後已去了西域,但具體居於何方?如今情況又是如何?當時卻是一概無知。

可以肯定的只有一點:由於當時強大的匈奴幾乎包圍著漢帝國的整個北部以及東北、西北邊境,所以要尋訪大月氏,就非通過匈奴控制區不可。

為遴選這個非常的出使者,武帝想出了一個非常的措施:出榜招募。

絲路故事:尋找大月氏

估計應募的人一定相當多,要知道,那是一個人性充分張揚、人們都渴望著去經受艱險建功立業的時代。武帝獨獨選中張騫,是由於張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漢書》本傳)。

唯有「強力」,才能戰勝將要面臨的一切艱難險阻;唯有「寬大信人」,才能在那些遙遠到不知漢天子權威為何物的異國他鄉贏得信任,獲得支持。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 年),張騫受命出使西域大月氏,充滿著神秘、驚險以至恐怖、死亡的旅程,就這樣開始。同行有百餘人,其中一位名甘父,原為匈奴人,後來做了漢人堂邑氏的家奴,故又稱堂邑父。這個精於騎射的堂邑父,在此後各種險惡的環境和艱難跋涉中,成了張騫得力的助手和忠實的戰友。

漢武帝與張騫Q版漫畫

這支隊伍一出隴西,就踏進了匈奴控制區,一場伏擊戰使一百多人全都擒獲,當時匈奴與漢表面上還保住著和親關係,所以軍臣單于還不便開殺戒,只是將張騫等一百多人全都扣留了下來。一扣,就是十一年!十一年間,他對軍臣單于的尊重和順從,與匈奴人友善相處,包括接受娶妻和生子,都是保存自己、麻痹對方的一種策略。而實際上十餘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窺伺和尋找可以脫逃的機會。

機會終於來到。

那是一次張騫與他的部分屬吏受主人派遣到匈奴西部去放牧。他們有意一直西行、西行,終於越過了匈奴的邊界!被切斷了十一年的出使旅程終於重新接上,他們以難以抑制的興奮,繼續風餐露宿,晝夜兼程西進。

張騫放牧圖

展現在張騫他們面前的,是無邊無涯的沙漠和沙磧,既不知「路」為何物,又不知目的地究竟在何方。沿途見不到一汪綠水,一棵青草。或許偶爾發現的一堆人畜白骨會給他們帶來些微安慰,因為那至少說明多少年前曾經有過一個他們的「同路人」。

由於史書記載缺略,我們實在無法具體描述張騫一行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和危險,在絕域之地就連鳥獸也難得見到,所以一路上活活餓死了好些同伴。

張騫畫像

如此輾轉跋涉了數十天後,這支疲憊已極、飢餓已極的隊伍,終於越過蔥嶺,跨入大宛國國界,來到了處處飄逸著葡萄酒清香的大宛國國都貴山城。

當一個個瘦骨嶙峋卻依舊頗有神採的異邦男人出現在這座酒城街頭的時候,西域人第一次親眼目睹了稱之為「漢人」的人。後來他們稱這些人為「漢子」,再後來又稱為「好漢」。

大宛國王對漢的富庶、廣大早有所聞,因而對張騫的到來非常歡迎。國王詢問來意,張騫就把奉漢天子之命出使大月氏,途經匈奴被羈留又伺機脫身的經過說了一遍,然後請求道:如今來到貴國,懇請大王派人導引至大月氏,若能完成使命得以返漢,漢天子必將重謝大王。

大宛國王一口答應,當即簽發牒文,並為之配備翻譯,隨同前往。由大宛出發,中間經過康居國,便來到大月氏。誰知真所謂滄海桑田,世事多變。此時的大月氏已非當年的大月氏,致使張騫十餘年來一直牢記在心的那個勸說大月氏與漢聯盟共同對付匈奴的使命,落了空!

清 郎世寧《十駿圖》之大宛騮

原來匈奴攻破大月氏,又將他們國王的頭顱做成酒器,那還是冒頓單于和老上單于乾的事,離此時已有好幾十年。

大月氏原居於敦煌、祁連一帶,國破君亡後,大臣們就立已故國王夫人為王,除少部分人仍留原地稱小月氏外,其餘全都西遷,其間自然也是歷盡艱險,最後來到蔥嶺以西的媯水流域,將原來居住於此的「民弱畏戰」的大夏國征服,然後定居了下來。

這裡水草肥沃,物產豐茂,又無敵寇侵擾,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因而大月氏國王既不願再東還,也早已淡忘了報仇雪恥的事,任憑張騫如何勸說,就是不願同漢聯合而再去與匈奴對抗。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線圖

張騫在大月氏居留一年多,利用這段時間,考察了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了有關西域諸國的種種見聞和傳說,然後率眾踏上歸程。

鑒於來時的遭遇,這回決定不再走原路,改為沿南山,即沿今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南緣,經由羌族地區返回。以為這樣可以避開匈奴,誰知這一地帶此時也成了匈奴勢力範圍,張騫一行人竟再次落入匈奴之手!

也算是因禍得福吧,由於又一次被羈留,張騫才得以與匈奴妻子重逢;但也有不幸:該有八九歲的兒子卻已經夭亡。

又過了一年多,即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 年),軍臣單于病故,他的弟弟與太子為爭奪王位而相互攻殺,王庭大亂。張騫乘機攜妻與堂邑父一起逃出,回到了闊別十三年的長安。去時隨行有一百多人,歸來只剩下堂邑父一個忠實的夥伴。

張騫與堂邑父Q版漫畫

張騫出人意料的歸來和他那神秘奇異的經歷,引起了武帝和滿朝文武的極大興趣。在一次朝會上,張騫將自己沿途的見聞和在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國的親身經歷,以及收集到的有關西域的種種知識和傳說,向武帝和諸位大臣作了詳細稟報。

朝堂上不時發出一陣接一陣的驚嘆。人們興奮地第一次具體地感受到了一個實際存在的西域,而這個實際存在的西域要比原來想像的更為遙遠、更為廣闊,也更為神奇。從這時開始,西域成了未央宮內外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

——呵,原來西王母真的有!張騫說的,很遠很遠的地方有個條枝國,國中有片連鴻毛也不能浮的「弱水」,那裡的長老們都說,早先就有人見過西王母,只是他們之中誰也沒有見過。

——大月氏再向西幾千里有個安息國,國中通用的是用銀子做成的圓錢,圓錢的正面居然刻著他們國王的頭像!更為奇怪的是,他們寫字不用竹簡,用皮革;不是從上到下一行一行寫,而是從左到右一行一行寫!

——你知道嗎?有一種鳥生的蛋有瓮那麼大,有一種象能讓人騎了去打仗。有個大宛國能用葡萄造酒,存放幾十年還清香撲鼻。有個地方的人,長得凹目高鼻、青眼紅髮。還有一種黎軒人,會腳踩尖刀、口噴焰火,明明五花大綁著的,說聲變,自己就脫了出來……

元 趙孟頫 《紅衣西域僧圖》

張騫帶來的這些見聞,極大地擴展了漢人眼界,西域這個原先大半出自想像的地理概念,也一下變得充實、鮮活同時也迷人起來。後來司馬遷寫《史記·大宛列傳》第一句話就是:「大宛之跡,見自張騫。」班固寫《漢書·西域傳》也一開頭就說明:「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

因初通西域之功,武帝拜張騫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為奉使君。

書畫家王作寶創作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02

蕭然和他的《大漢帝國》

02

蕭然

作家、歷史學者、老新聞工作者。

著有多部長篇小說,併合著有《新譯呂氏春秋》《新譯春秋繁露》《新譯唐六典》等多種歷史著作。

《大漢帝國》內容簡介

《大漢帝國》是中華第二帝國西漢的興亡史。

劉邦由一介草民,投身秦末起義的洪流,三年與天下群雄滅秦,被封漢王;四年與西楚霸王周旋,奪取天下,建立大漢帝國。帝國經文帝、景帝勵精圖治,步入繁榮;經武帝奮發飛揚,進入鼎盛;經昭宣中興,宗室得以維繫;最後轟然陷落於新莽。

從劉邦起義創業,到其稱帝,是短短七年;從劉邦威加海內,到王莽偷天換日,是二百多年。

創業艱,守成難,其崛起何其迅速,其守成何其艱難!一書演盡歷史滄海桑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剛柔兼濟:人工智慧網路社會治理之道
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