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話微軟AI平台負責人:詳解中國業務和投資OpenAI背後

對話微軟AI平台負責人:詳解中國業務和投資OpenAI背後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韋世瑋

智東西7月24日報道。今天,智東西與少數媒體對微軟全球副總裁、人工智慧平台負責人Eric Boyd,微軟全球傑出工程師、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人工智慧核心及商用部總經理張祺進行了採訪。

在一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Eric Boyd和張祺就Azure AI的業務重點和應用、技術亮點以及與近期剛投資10億美元的OpenAI公司之間的合作開展情況等方面做了詳細闡釋和深入探討。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微軟的動靜有點大。

它先是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2%,拿到了雲計算服務首次超過個人計算業務的好成績。另外,還宣布向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投資10億美元,將共同構建一個新的Azure AI超算平台,讓大家對它未來在人工智慧的進展和研究十分期待。

而今天,智東西與少數媒體採訪到的Eric Boyd就主要領導微軟雲和人工智慧事業部的人工智慧平台團隊,負責微軟的Azure機器學習(Azure ML)、認知服務(Cognitive Services)、ONNX和框架,以及用於為微軟各個團隊提供數據、試驗、GPU集群管理的內部平台等。

同時,這次採訪也是Eric Boyd第一次接受中國媒體記者的採訪。

Eric Boyd(左)和張祺(右)

一、Eric Boyd:詳解Azure AI三大主要領域

Eric Boyd表示,目前微軟在進行產品定位、結構和具體開發投資方面,十分注重如何能幫助開發人員儘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為他們提供真正需要的工具和平台,並注重用戶的隱私保護,以用戶信賴的方式進行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交付。

其中,微軟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具體的應用程序、知識挖掘、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平台三個領域。

具體來說,首先,微軟在具體的應用程序方面比較亮眼的是Azure認知服務,其中最新發布的Personalizer是一個建立在強化學習基礎上的新服務,能夠向和機器進行互動的每個用戶提供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的內容。

另外,網路機器人框架(Bot Framework)也是微軟Azure AI在具體應用中的一個重點,它主要包含了虛擬助理加速器,可以讓用戶來搭建和開發自己的虛擬助理或助手。例如,小米發布的小米9手機就應用了這一技術,藉助深度神經網路學習,還原出代言人王源的語音、語調、語氣和感情。

其次,在知識挖掘方面的一個產品是表格讀取器Form Recognizer,它通過機器學習,能從用戶的表格和文本中讀取用戶需要的相應信息,還可用於構建機器人過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解決方案。例如,星巴克在財務管理方面,就使用該產品分析和提取相應信息,並使流程自動化。

最後,微軟的機器學習平台中包含了眾多技術,主要是幫助開發人員在開發自定義模型方面的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快速輕鬆地構建、訓練和部署模型。例如,微軟通過多年對用戶體驗和經驗的收集,可以讓開發人員以一種更具可視化的操作搭建出自己需要的模型,如簡單的拖、拽、放手。

同時,在機器學習的運維方面,它還能幫助用戶和企業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從最早的模型註冊到最後開發運維的集成,簡化規模化部署的過程。

Eric Boyd表示,微軟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對這三個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投資,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和業務發展勢頭,而未來他們也將繼續保持並關注這一市場。

二、認知服務和ML平台的重點規劃

目前,微軟在中國市場的主要客戶有中國移動、小米、儒博(ROOBO)、上汽集團和位元組跳動等公司,這些公司使用微軟的AI技術主要涉及認知服務和機器學習平台。

當智東西問及微軟在這兩個領域是否有下一步的重點規劃,以及值得我們期待的亮點變化時,Eric Boyd表示,Azure認知服務主要是在視覺、語音和語音這些領域,目前它們的進展較為強勁。在此基礎上,微軟推出了一個名叫決策(Decision)的認知服務類別,它是一個穩定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序編程介面,能夠幫助用戶提供相應的決策建議。

微軟針對這一決策服務推出了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or API)、個性化(Personlizer)和內容整合(Content Moderator)這三類產品,能夠讓認知服務為用戶做出更好的決策,進一步促進企業在商業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反映具體的商業價值。

另外,在中國市場也較為需求的機器學習平台,Eric Boyd表示這主要是在自定義模型搭建和訓練方面。他認為,這一領域在目前的市場中有巨大的潛力。

一方面,現在的商業市場中有很多商業問題依舊缺少相應的人工智慧方案,這首先就是一個空白;另一方面,即便依賴當下已有的AI技術,微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提升,讓這些AI技術的使用更具民主化,簡而言之也就是讓更多的用戶和公司能更輕鬆地運用AI技術來搭建自己的人工智慧模型。

在Eric Boyd看來,當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和公司能更簡單、更廣泛地使用AI技術時,人工智慧的增長潛力一定是巨大的,尤其體現在具體的AI應用程序上。

此外,微軟Azure AI為AIoT領域的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方面。針對這一問題,張祺表示,他們有一個叫Azure IoT Hub的物聯網中心,負責管理微軟的所有資產。同時,Azure IoT Hub還能夠與Azure ML集成,使研究人員的模型搭建從開發到部署,再到管理都變得簡單易行。

Eric Boyd

三、微軟是OpenAI在AGI領域的優先合作方

隨著微軟在7月22日正式宣布將向OpenAI公司投資10億美元,這兩公司在Azure AI超算平台的構建以及對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簡稱AGI)的研發規劃也成為了大家近期十分關注的焦點。

針對Azure AI將要拓展到AGI的硬體、軟體平台以及新的AGI超算技術這一方面,Eric Boyd表示,在他們與OpenAI的投資協議下,Azure將成為將成為OpenAI唯一一個合作方來提供相應的模型訓練的框架,並且,雙方將一起合作搭建超算方面的新技術,主要在AGI領域用於那些需要對特定模型進行訓練的機器。

然而,在雙方具體的工作規劃中,主要由OpenAI負責AGI方面的具體開發工作,微軟則為OpenAI提供相應的支持。

另外,在這1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下,若OpenAI在未來需要將任何技術進行商業化落地和變現,微軟將是OpenAI的優先合作方。Eric Boyd還表示,他期待雙方能有更加密切的合作,進一步推進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

同時Eric Boyd提到,雖然目前他無法向大家分享微軟和OpenAI在技術方面的合作細節,但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也將會在未來發布更多的消息。

四、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服務路線圖

將微軟Azure AI的戰略目光放到中國市場。如今,許多中國企業在雲服務市場中的需求正在逐步擴大,BAT和華為等企業也紛紛入局雲服務市場。在這一形勢下,微軟是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和應對BAT和華為等企業的雲服務市場的競爭?

針對智東西提出的這一問題,Eric Boyd表示,中國市場對於微軟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市場,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體量、規模和增長速度。因此,在微軟所有核心的業務領域中,Azure AI的所有服務都會針對中國市場制定了相應的路線圖,並把這些服務帶到中國,提供給中國市場。

在面對BAT和華為等企業的競爭,Eric Boyd笑言:「競爭這個詞對於我們微軟來說毫不陌生,在美國我們也有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在和我們比拼。同樣的,我相信在中國我們也會遇到相當有實力的競爭對手。」他表示,在競爭的過程中,他們的關注點始終放在如何更好地了解客戶的所需所想,並儘可能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始終和中國客戶保持密切聯繫。

同時,張祺補充說到,微軟亞洲研究院最近在中國有一個叫「創新匯」的項目,其中STCA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是該項目工程實施的一個團隊。同時,Eric Boyd在張祺的團隊中投入了150人的AI人才資源,並與銷售、渠道團隊有著緊密合作。

因此,張祺表示,微軟不光是在AI研究、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解決方案,還有關於整體解決方案的實施方式,希望能真正地用AI賦能,讓每一家公司都變成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張祺

結語:Azure成微軟在AI市場競爭的重要主力

這一個小時的採訪中,Eric Boyd和張祺在對Azure AI的重點領域、產品和技術進行詳解的同時,也對微軟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和公司最新動態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從微軟2019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不難看出,微軟如今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其2018年市值以44%的增長超越了谷歌和蘋果公司,穩穩拿下第一。其中最功不可沒的,就是它的雲計算業務,而Azure作為微軟雲計算業務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其重要的商業重要性和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微軟Azure在市場中的競爭路途還很漫長,但從Eric Boyd和張祺的觀點看來,Azure的市場發展潛力是巨大的。那麼隨著它和中國乃至全球相關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它在未來又將會給大家呈現什麼新的技術和驚喜?這十分值得我們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三星高通華為鏖戰Wi-Fi 6!比5G商用落地更快的肥肉
印象筆記七周年:大量新功能將上線,將與清華AI研究院合作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