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反潛大隊?日本萬噸「宙斯盾」艦不簡單,「八八艦隊」走向巔峰

反潛大隊?日本萬噸「宙斯盾」艦不簡單,「八八艦隊」走向巔峰

撰文:利刃ZYL

近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艘宙斯盾驅逐艦DDG-180"羽黑"號舉行下水儀式,待其2021年3月服役後,日本海自現階段最後一艘宙斯盾艦建造計劃也宣告完成,日本新一代"八八艦隊"規劃也終於達到當初預想的理想狀態。那麼問題來了,"羽黑"到底是什麼來頭?聽上去霸氣側漏的"八八艦隊"又指的是什麼呢?

下水儀式上的"羽黑"號

DDG-180"羽黑"號屬於日本第三代宙斯盾驅逐艦"摩耶"級的第二艘,由於海自的宙斯盾級驅逐艦都是用二戰舊日本海軍的艦名命名,"羽黑"號同樣不例外,因此這裡就有必要先介紹下歷史上的"羽黑"號。

在二戰戰敗前,舊日本海軍一共建造了五級18艘重巡洋艦,其中5艘的艦名已經被用在"羽黑"號之前的宙斯盾驅逐艦上,而此次"羽黑"號則取名自合計4艘的"妙高"級重巡的三號艦"羽黑"號。

"羽黑"號重巡油畫,其名來源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山形縣鶴岡市羽黑山

在這五級重型巡洋艦序列中,"妙高"級按時間順序屬於第二級,在開創日本重巡先河的"古鷹"級之後,是舊日本海軍首級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要求設計的條約型重巡,同時也是之後擁有條約最強重巡之稱的"高雄"級的藍本,在日本重巡的發展史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其中三妹"羽黑"號於1929年4月建造完工,排水量10000噸,最大航速35.5節,主炮為5座雙聯裝合計10門203mm火炮(改裝後)。太平洋爆發後於1941年12月在菲律賓方向首次參戰,整場戰爭期間四處奔波,先後參與過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大型戰役,幾乎打滿全場。在戰爭末期的1945年5月15日,"羽黑"號從新加坡出發前往西印度洋的安達曼群島,為守島部隊運送補給,在當晚途徑馬六甲海峽時被英國第26驅逐艦分隊5艘驅逐艦發現並被集火,先後被命中3條魚雷後於16日02:42分沉沒,隨艦的橋本幸太郎中將及艦長杉浦嘉十大佐以下400餘名艦員陣亡。

重巡在舊日本海軍的地位非常重要,恰似今日的宙斯盾艦

而"羽黑"號能在70餘年後的今日再次重生,就得歸功於日本海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宙斯盾艦引進計劃。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美軍的"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還在規劃建造階段,由於對剛剛服役的"旗風"級驅逐艦的防空能力倍感失望,日本海自就早早盯上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驅逐艦,並於1988年正式決定以"伯克"FlightⅠ型為藍本,建造自己的宙斯盾驅逐艦,而這就是最早的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

"金剛"級首艦DDG-173"金剛"號,在九十年代是東亞最強戰艦

但在1998年由於半島試射"大浦洞1型"彈道導彈,受到刺激的日本政府決定加入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計劃,一方面讓現有四艘"金剛"級進行反導能力升級,另一方面於2000年初,以美軍"伯克"FlightⅡA型為藍本建造了兩艘"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

"愛宕"級首艦DDG-177"愛宕"號,在韓國"世宗大王"號服役前是東亞最大最強驅逐艦

在進入2010年代後,日本政府認為面臨的彈道導彈威脅日益加重,並且還在服役中的兩艘老舊"旗風"級防空驅逐艦也確實需要替換,於是決定再造兩艘宙斯盾艦,而這就是"摩耶"級的由來。

海試中的"摩耶"級首艦DDG-179"摩耶"號,艦名原屬於"高雄"級重巡三號艦

在規劃之初,受到美軍"伯克"Flight Ⅲ型的規劃影響,一開始的"摩耶"級被要求以"伯克"Flight Ⅲ型為藍本,力爭成為亞洲地區首款擁有雙波段雷達的宙斯盾艦。但隨後受到奧巴馬政府縮減軍費影響,"伯克"Flight Ⅲ型進度被大大推遲,實在等不了的日本政府只好退而求其次,改為以"愛宕"級為藍本,所以"摩耶"級可以被視為"愛宕"級的反導增強版。

原計劃中的"伯克"Flight Ⅲ,擁有4個S波段 3個X波段陣面的豪華配置,但現在縮水的也和"摩耶"級差不多了

相對"愛宕"級,"摩耶"級的改進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排水量繼續放大500噸,使其滿載排水量進一步達到10500噸,動力則由"金剛"、"愛宕"的COGAG(燃燃聯合)升級為COGLAG(燃-燃電聯合);

二,主雷達繼續沿用"愛宕"級的SPY-1D(V)型,但版本升級到最新的基線9.0版本,擁有更優異的反導探測能力;

三,確定引進標準-3反導攔截彈與標準-6防空反導兩用彈,防空性能進一步增強;

4, 具備NIFC-CA協同作戰能力,是海自首型具備這一能力的戰艦。

標準-3將成為"摩耶"級的核心武器

根據計劃,"摩耶"級首艦"摩耶"號於2018年8月30日下水,將在2020年3月服役,而"羽黑"號在2019年7月17日下水,將在2021年3月服役。"羽黑"號的服役對海自而言將是一個重大節點,因為這意味著海自現有4個"八八艦隊"每個都將擁有2艘宙斯盾驅逐艦,從而達到"八八艦隊"規劃之初的最理想狀態。

在日本海自的體系中,海自下面主要被分成海上幕僚監部(司令部)、自衛艦隊(作戰部隊)、地方艦隊(相當于海警)三大塊。而海自絕大部分水面作戰艦艇就集中在自衛艦隊下屬的護衛艦隊名下,主要由4個護衛隊群和地域配屬部隊構成,而這4個護衛隊群,就是俗稱的"八八艦隊"。

歷史上日本搞過好幾代"八八艦隊",而最著名的是1920年代規劃的第三代"八八艦隊",也就是後來成為二戰主力的那一代

這4個護衛隊群每個又分為2個護衛隊,每個隊有4條作戰艦艇,每個護衛隊群合計8艘。在這種編製下,每個護衛隊群,或者說"八八艦隊"都是由一艘DDH(直通甲板的那四條直升機驅逐艦)、兩艘DDG(宙斯盾驅逐艦)和五艘DD(村雨、高波、秋月、朝日這四級反潛通驅)組成。

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准航母)DDH-183

大家都能注意到,在這個規划下,DDG,也就是留給宙斯盾驅逐艦的一共有8條的編製,而由於日本嚴格限制了自己的海上艦艇編製,4個護衛群合計32艘戰艦一艘不能多一艘不能少,所以在"摩耶"和"羽黑"服役前,也就是現在,這2條DDG的坑是由兩條古老的旗風級驅逐艦填著的。

這"旗風"級又是什麼玩意兒?這是海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發的大型防空驅逐艦,在上一代"太刀風"級基礎上改進而來,其滿排5900噸,核心武備是一座MK-13單臂發射器發射的射程45千米的"標準-1"防空導彈。

"旗風"級首艦DDG-171"旗風"號,目前屬於第一護衛隊群第1護衛隊,與"出雲"號直通甲板直升機驅逐艦是一個護衛隊的,預計將在2020年3月被"摩耶"號取代

海自原本打算建造5艘"旗風"級,配合原有的3艘"太刀風"級,給四個護衛隊群每個都配齊兩艘DDG。但等第一艘"旗風"號服役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986年,與宙斯盾這種劃時代的作戰系統相比,只有一座單臂發射器打"標準-1"導彈的"旗風"級顯然太過寒酸,於是在談妥購買宙斯盾艦的事宜後,首批2艘"旗風"級之後的3艘全部被砍,換成4艘"金剛"級取而代之。

但問題在於宙斯盾系統太過昂貴,又恰逢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以至於日本政府在整個九十年代只買得起4艘,於是4艘"金剛" 2艘"旗風" 2艘"太刀風"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日本這4個"八八艦隊"DDG的標準配置。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八八艦隊",在當時的東亞確實能橫著走

而這也就導致了這個時期的"八八艦隊"存在著巨大的防空短板,因為"旗風"和"太刀風"雖然安裝有防空指揮系統,比普通防空艦還是要高出那麼一截,但單臂發射器發射的"標準-1"導彈在進入21世紀後就實在是太過落後了,此時的"村雨"和"高波"這種反潛通驅所用的ESSM導彈在射程上都快趕上"標準-1"了,所以儘快用新的宙斯盾艦將這兩種老艦替換下來就成為了海自的心病。

MK-13單臂發射器與標準-1導彈,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先進,但現在就太落後了

但鑒於宙斯盾系統的價格,日本政府到了21世紀才湊夠錢買了兩艘"愛宕"級,到2010年代再買上兩艘"摩耶"級,這樣等到本文的主角"羽黑"號在2021年服役,日本"八八艦隊"才算正式進入DDG級驅逐艦全宙斯盾化時代。

那麼在進入DDG全宙斯盾化時代的"八八艦隊",其戰力能得到一個很大的提升么?答案是肯定的,而這就要提到海自對自身的定位問題。

就像網路上流傳的日本海自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反潛大隊"的梗一樣,海自這支部隊確實是以《日美安保條約》為基礎,以與美軍搭配作戰為前提規划出來的部隊。再加上日本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所以海自的艦艇都是突出反潛能力和反導能力,能配合美軍執行好反潛護航、本土反導等防禦性任務就行。

為了強化反潛,海自甚至保留了"護航驅逐艦(DE)"這一古老艦種,圖為"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屬於地域配屬部隊編製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海自的軍艦都不像大國海軍那樣重視反艦能力,用8枚"捕鯨叉"糊弄了事就行的真正原因:海自從來就不指望讓"八八艦隊"去玩反艦衝鋒跟別國艦隊對拼,在專守防衛的框架下,反艦是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事情,宙斯盾艦隻要攔截彈道導彈就行。

早年進行的"金剛"號驅逐艦反導試驗

但要說這樣的"八八艦隊"對別國毫無威脅那就是大錯特錯了,除了在反潛護航上的傑出能力,8艘宙斯盾艦的反導能力才是真正的威脅所在。

尤其此次建造的"摩耶"和"羽黑"號,除了雷達的升級,其最最關鍵的一項技術升級就是裝備了美國海軍最新的NIFC-CA網路戰系統。這是一種比傳統的CEC技術更新一代的網路化作戰協議,通過這個協議,"摩耶"號和"羽黑"號可以與搭載有同樣系統的日本和美軍任一作戰節點進行CEC協同作戰。

NIFC-CA並不只是"A射B導"那麼簡單

如果還是對這個"NIFC-CA聯網協同作戰"的威脅性毫無概念,那就舉一個例子:通過這個NIFC-CA系統,"摩耶"和"羽黑"號上搭載的標準-3反導導彈是可以與美軍部署在韓國的"薩德"系統的雷達進行聯網作戰的。

"薩德"系統的AN/TPY-2雷達,這個才是"薩德"系統最值錢的部分

眾所周知,反艦彈道導彈是對付航母艦隊的一大殺手鐧,其能夠迫使航母艦隊不敢進入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內,從而達到將航母作戰群隔離在相關區域之外的目的。這種能力,美軍將其概括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

而現在通過NIFC-CA系統,"羽黑"號就具備了依靠靠前部署的"薩德"雷達提供的火控數據,用標準-3導彈把反艦彈道導彈在大氣層外的中間段甚至是上升段就攔截下來的能力,從而將反艦彈道導彈的"勢力圈"大大壓縮,最終讓美軍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機能夠抵達相關熱點地區。

彈道導彈反艦也不是輕鬆的活計,對手也在用體系對抗

所以"羽黑"與之前"摩耶"的這些改進,雖然看上去只是純防禦性質的反導能力升級,但實質卻是在為美軍航母戰鬥群打掩護,從而提高美軍航母戰鬥群在相關地區的干涉能力,從這點來說,"羽黑"號的服役,對周邊國家而言並不是個好消息。

"金剛"級四號艦176"鳥海"號與"愛宕"級首艦177"愛宕"號,連同其它6艘宙斯盾艦,這8艘宙斯盾艦將成為日本在2020年代的新八大金剛

無論如何,"羽黑"號下水後,日本宙斯盾艦的建造計劃在未來起碼五年內總算是要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海自建設的重點將轉向更小的30FFM多功能護衛艦。當然30FFM所謂的"小",只是針對這些萬噸級的宙斯盾艦而言,其高達5500噸的滿排,燃柴聯合動力系統、一體化桅杆、X波段小盾和32枚垂髮ESSM"海麻雀"的配置無論在噸位還是性能上都將大幅超越其他國家的護衛艦。

30FFM也不是等閑之輩,將從2022年開始以每年兩艘的速度服役

而這些護衛艦也將不再拘泥於本土專守防衛,而是作為"八八艦隊"的最佳輔助,協助"羽黑"和"摩耶"們走向更遠的大洋,這種趨勢,非常值得周邊國家警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M1對豹2:幾十輛坦克對轟 波蘭邊境上演「巔峰對決」
有望擺脫RD180發動機?剛把俄航天集團拉黑,美火箭就爆炸了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