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袁煜明:如何判斷區塊鏈的前景?

袁煜明:如何判斷區塊鏈的前景?

與「先行者」同行

袁煜明|火幣中國CEO

你是相信事實,還是相信邏輯?或者換個馬雲式的問法,你是因為看見,所以相信?還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如果你相信事實,從邏輯上說無非是相信歸納。但這通常是種不完全歸納,樣本是不完全的,很可能只是你恰好沒有看到反例而已。而基於邏輯的話,只要邏輯是嚴密完備的,那就是顛撲不滅的,驗證只是時間問題。

對區塊鏈未來前景的判斷,大多數人也是基於現有事實的。

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不要和我扯這麼多虛頭巴腦的,你就告訴我區塊鏈到底能用來幹嘛,除了炒幣還有別的應用嗎?為什麼我生活中看不到區塊鏈的應用?」也有人說,我在2017年最高點買的比特幣,現在還虧了幾十萬呢,什麼時候回本了我就相信區塊鏈有前景。

當然,也有支持區塊鏈的,往往說法是「Facebook在大力搞區塊鏈,還發了Libra,摩根大通在搞,星巴克也在搞,國內騰訊阿里都在搞,馬雲都說了阿里必須要有區塊鏈,你比小札和馬雲還聰明嗎?」

所以有人畫了個圖,比特幣一漲,大家就驚呼「區塊鏈革命」;比特幣一跌,大家就咒罵「區塊鏈騙局」,反反覆復,找不到自己的堅定立場。

很慚愧,我有時為了方便也會通過類似的方式和別人說,但我知道這種論述是蒼白的。今天我們可以從邏輯上去思考和探討,區塊鏈產生的原因和意義。

1.我們追溯到區塊鏈的起點

十年前中本聰寫了比特幣白皮書,其實中本聰是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的。在第一段就說,當前互聯網上的交易,幾乎都要藉助可信賴的第三方。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類系統都運作良好,但還是會有弱點。所以我們需要一種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參與的系統。

後來的人們在比特幣基礎上做了很多的延伸和改進。比如以太坊認為比特幣功能太簡單,增加了智能合約;EOS認為TPS太低,採用了DPOS共識機制;Cosmos和Polkadot認為鏈與鏈之間需要互操作,所以去做跨鏈;包括比如DAG機制下都已經不是嚴格意義的區塊鏈的結構了。

雖然有那麼多的修改,但不變的是一點,都是基於一個分散式的系統,都沒有完全可信賴的第三方中介。

CAP原理已經告訴我們了,分散式系統不可能同時滿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區容錯性。所以區塊鏈所有的被嘲笑的缺點和窘迫,無論是交易速度低、操作難度大、存儲冗餘大等等,都是因為區塊鏈最初的出發點,就是去構建一個分散式的系統,這些缺點和窘迫都是分散式系統與生俱來的。

所以,最本質的問題就是,我們是否需要分散式的、不依賴第三方中介的系統?還是可信賴的第三方中介可以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

如果是前者,那區塊鏈必然有廣闊的前景;如果是後者,馬上把區塊鏈扔到廢紙簍里。

大家記住這個問題,在未來對區塊鏈的前景感到困惑時,再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在古代,因為通信條件的落後,分散式系統是天然存在的,所以有烽火台,有驛站,有拜占庭將軍問題。但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遠隔千里的人都可以隨時通信,包括未來5G時代到來後會更加便捷,那麼,我們還有必要犧牲一定的效率、便捷性,來構建分散式的系統嗎?

2.我們是否需要構建分散式的系統?

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的第一段里提了幾點認為第三方中介系統的弱點,我們歸納了一下:

1)人們無法實現完全不可逆的交易(即不可篡改);

2)中介會增加交易成本,限制實際可行的最小交易規模;

3)中介會向客戶索要不必要的個人信息;

我在此基礎上再把2,3兩點分別補充延伸一下:

4)資源組織的個性化需求與中介系統希望標準化的矛盾;

5)企業或政府客戶不希望把信息泄露給中介或其他機構;

如果以上各條都不成立,或者都無足重輕,或者就算現在存在,假以時日必然能解決,那麼,請大家把區塊鏈扔到廢紙簍里。接下來我們來逐條分析:

先說第一點,為什麼我們需要完全不可逆的交易,或者說,更廣義的說,是不可篡改的信息記錄。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可能的被篡改的原因有哪些,是否是普遍現象;一個是哪些信息記錄是需要可靠地不被篡改的。

有哪些可能的被篡改的原因,這個很重要,因為如果被篡改是很小概率的事件,就不一定要防止。就像雖然飛機存在事故的可能,但由於概率太低,多數人不會因此而不坐飛機。你說第三方的系統可能會宕機,可能被黑客攻擊,可能存在內部員工作弊,但這些是否都是小概率事件呢?

我們可以把第三方區分成小公司和大公司。小公司因為技術弱,管理也沒那麼強,宕機、被黑、內鬼的風險都是存在的,用區塊鏈防止篡改,是可以增強這些小公司的品牌信譽,從而與大公司相抗衡的。

但是否會存在大公司,或者說足夠優秀的公司,技術足夠好,管理足夠完善,把這些都變成極小概率事件呢,從而讓區塊鏈沒有用武之地呢?我覺得是可能的。但這樣的公司可遇不可求。在如今Facebook谷歌等互聯網巨頭都被曝竊取用戶數據的年代,你很難去完全相信一家公司。畢竟任何公司都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你難以保證它能永遠把用戶放在第一位,我們也不可能讓政府像社會保姆一樣去記錄全社會的所有事情。

另一個問題是哪些信息記錄是需要可靠地不被篡改的,這個需求強不強。中本聰在白皮書里舉的例子其實我覺得並不是剛需,他舉的例子是,電商里很多商品和服務是無法退貨的,但如果交易可逆,就可能出現潛在退款的可能。但我覺得中本聰的年代電商還處於發展早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有各種機制來保障交易誠信,並不需要強制不可逆。然而還有很多場景,比如知識產權、食品溯源、投票管理、資質證書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在真實世界裡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不可逆轉了,信息記錄卻很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被篡改,這是很多相關人所不願意其發生的,這種場景有很多,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或生活的場景去想,我不一一列舉。

這是第一點,不可篡改,也是區塊鏈被很多人所認為的最重要、或者最容易理解的功能作用。第二點和第四點、第三點和第五點我分別放在一起說。先說第三點和第五點,說起來相對簡單一些。

第三點,中介會向客戶索要不必要的個人信息。這個其實是很重要,而且當前很嚴重的。這個在國外會是很強的需求,比如Facebook之所以做區塊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輿論對於他侵犯用戶隱私有很強烈的質疑。

不過目前國內用戶自己的隱私保護意識並不強,很多人更習慣於密碼丟了,打電話找客服把密碼要回來。雖然國內也出過很多次互聯網公司用戶資料泄露,大量隱私資料被公開,或是被撞庫等,還是沒有形成很強的氛圍。反而區塊鏈的錢包需要自己保管私鑰,很多人倒不習慣,我也碰到過好幾個人,問我私鑰丟了怎麼辦,找誰能要回來,事實上找任何人都沒有用。

所以我覺得就目前來說,第三點在國內並不是剛需,當然,放眼全球來說,放眼長遠來說,第三點是很重要的。

第五點的意義要更為突出。個人意識的確還淡薄,但政府和企業客戶都是很重視數據的。有句話說,「數據是數字時代新的生產資料」。生產資料不能輕易給別人。所以如果你作為一家企業,搭建了一個互聯網平台,讓其他企業接入進來,多數企業是存在疑慮甚至不願意的。除非是仰仗你的供應商,其他的比如你的客戶、你的合作夥伴大概率都不願意,更不要說你的競爭對手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的數據孤島。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分散式的系統,誰也不擁有對這個系統的最終控制權。各個公司的數據都存在上面,但你的私鑰只能讀取你自己的數據,如果你要讀取別人的數據,你需要去購買或其他方式徵得對方同意,讓對方把數據轉讓給你。我們也可以基於多方可信計算等技術,讓相互不能竊取數據的前提下,進行多方的數據調用和計算。這個需求在很多行業都很強烈,尤其很多數據敏感性高的,比如政務、金融、醫療等就會更加強烈。

最後再說第二點和第四點。第二點,中介會增加交易成本,限制實際可行的最小交易規模;其實如果狹義地看這點,其實也不成立。因為你往區塊鏈上存一個特別小交易規模的交易,佔用了分散式賬本的空間,其實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比如比特幣系統需要礦工費,EOS系統需要抵押。所有的區塊鏈,不管什麼機制,都必須這樣設計,要不然就無法抵禦DDOS攻擊。所以單純狹義地看轉賬、支付這樣的場景,區塊鏈的最小交易規模並不比第三方中介有很大的優勢。

第四點可以看做是第二點的廣義延伸:個體個性化的需求與中介系統希望標準化的矛盾。

在此前我投身區塊鏈行業時,我曾經寫過一篇5個小故事來說明我為什麼投身區塊鏈行業。關於區塊鏈行業為什麼有前景,那篇文章里並沒有做這麼系統性的梳理和分析,只講了一個小故事,就是把自己分拆上市。

在我讀中學時,每天胡思亂想。經過了千思萬慮,最後想出了一個改變世界的奇招,就是把自己分拆上市。我當時想了很縝密的方案,把每個人成年以後的30年人生證券化上市,父母持有一部分原始股,但控股權在自己手裡,成年以前由父母代持,成年後歸還本人,結婚的過程是個換股的過程。貧困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獲得資助,主業無聊又不敢辭職下海的人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嘗試挑戰,經紀公司可以通過這個方式鎖定那些懷才不遇的北漂,多麼美好的未來啊!

可惜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上市需要投行、律所、會計事務所、不知道這些人的薪水都特別高,公司規模小一點投行都懶得搭理,更何況個人。除了少數超級明星,普通人這輩子都不可能上市。

很多年以後我知道了區塊鏈。一切都變得可能了。由於無需中介就可以實現各個節點的相互信任,任何人可以把任何細微、不重要、價值有限的信息、交易都可以放到鏈上來公證,沒有人能篡改,也沒有人能賴賬。把個人時間打包固然不算很成熟的區塊鏈應用,但至少變得理論上有可能了。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在現有的商業體系里是無法實現的,但現在都變得有可能了。

在人類過去的五百年里,社會的高速發展是和工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進程密切相關的。所有的企業、組織、第三方機構都是通過產品的高度標準化來實現規模經濟。優點是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價格低廉的優質產品,但缺陷是個性化都被抹殺了。我們無法實現C2B,因為單個的消費者都沒有足夠的信用,供應者不可能低成本地為其定製產品和服務。

這就好像在以前,每個人要發表聲音是很困難的,你得向報社、出版社、電視台投稿,編輯有嚴格的審核機制,你的內容得符合這家媒體的格式和要求,多數都會被斃掉。而現在,一個人只要會打字會上網,就可以自己註冊一個自媒體來發聲。的確這些年自媒體有很多亂象,需要整治需要監管,但不可否認,我們能看到的內容比以前只能看報紙、電視要豐富很多。

互聯網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個性化,而區塊鏈可以實現資源組織的個性化。

3.有人向我提出過這樣的質疑

像阿里的芝麻信用分已經很強大,未來如果進一步完善其數據維度和分析工具,芝麻信用分就可以判斷你的信用,從而賦予你相應的組織資源的權利。

目前的自媒體,都是存在於中心化的平台管理之下,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等,他們會對發布者的資質、發布內容進行審核,運行效果目前看也很不錯。個性化的資源組織,未來是否可能也由一個中心化的企業平台來管理,比如阿里或騰訊。這個平台因為有足夠多的樣本,所以任何你所謂的個性化的資源組織的審查在這裡都變成常見問題而可以標準化了。

聽起來是否很有道理?

首先,目前阿里的芝麻信用分覆蓋的數據維度還是非常有限的,人們有很多行為都沒有被覆蓋在裡面,你可以刷出一個很好看的芝麻分來然後幹壞事,所以現在光芝麻分高也幹不了什麼事。

但是,未來是不是存在可能,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芝麻分體系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基本覆蓋你的全部行為,所以芝麻分可以全面地評估你的信用。是有可能的。

但一個問題,是在於信息的審核相對容易,尤其現在還有很多自動化的工具,但資源組織的分配的審核要複雜得多,比如appstore、淘寶的審核就要比微信、抖音複雜不少,而資源組織會更加複雜,可能很難標準化。這個中心化平台會有非常沉重的負擔。

另一個問題,更重要的問題,是這種時候這個平台是很可怕的,他主宰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就像我們前面說到的,一個公司足夠強大時,你很難確保他不變成惡龍,出現價值觀和行為的扭曲。

那麼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單個芝麻分體系的確不夠,但還有騰訊、京東、小米、美團等各個公司的信用數據,彙集到一起就可以覆蓋你的全部行為。或者說更進一步的,形成一個聯合審核平台。

這個是可以做的,事實上現在就有公司專門做互聯網金融公司之間的黑名單共享。這個是可以實現的。但一旦涉及到更詳細一點的數據做共享和分析,涉及到聯合審核,就會存在我們前面說的機構間不願意共享數據的問題。企業肯定是不願意共享的。阿里不願意給騰訊、京東,反過來也一樣。這個時候解決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分散式的平台。這也是Libra選擇採用100個成員的非營利協會的方式的原因。如果Facebook自己搭個平台,是不可能讓Visa、Paypal、Ebay等都參與進來的。

還有人可能會覺得,的確現在來看,讓一個中心化的公司來組織資源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隱憂,但區塊鏈不也還很不成熟么?兩種路徑都不完美,憑什麼就五十步笑百步,憑什麼相信五十步就能跋涉萬里長征呢?

的確現在採用區塊鏈方案也問題很多,可能比單一公司的方案問題更多。這就好像如果只跑十公里,飛機很可能還不如汽車,如果早期的飛機就更不如了,但如果是跑一千公里,那飛機就遠遠把汽車甩在後面了。

當前的互聯網世界,可能還不像跑一千公里,但依靠單一公司來主導已經捉襟見肘了。

今年的4月16日,Twitter的CEO Jack Dorsey在TED2019的訪談時,TED的掌門人Chris Anderson就很強烈地表達了他對Twitter的擔憂:「我們和你一起在"Twittanic"的游輪上進行著偉大的航行,有人正在經歷不愉快的體驗,他們告訴你:"我們擔心前面的冰山。我們的船,可能並不是那麼結實。"然後你卻表現得異常的平靜。」

「推特非常優秀,它改變了如此多的東西。而這些問題關係到我們的文化,關係到我們的世界。Jack,你會真的來解決這些問題嗎?」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這個訪談的視頻。並不是說Jack Dorsey很傲慢,對各種問題置之不理,Chris Anderson才會這麼痛心疾首地質問。相反,前面Jack一直在很耐心地講Twitter已經注意到了信息健康性的問題,已經是最擔心的問題,已經做了什麼,計劃做什麼,想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但說了好久,Chris仍然不滿意。所以問題並不在於Jack的意識不夠,或者態度不好,問題在於這麼一個關係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世界的重大的事情,我們只能寄希望於一個成立十多年的公司,寄希望於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寄希望於他在股東對日活、利潤要求的壓力下,能潛心於對如此龐大、複雜的體系去設計合理的規則體系來進行正向的引導。這將是單一公司無法承受之重。

更何況,當前我們的物理世界的數字化還是非常有限的。但就像凱文·凱利一個多月前在貴陽數博會上所說的,「未來世界是一個虛擬加上真實的世界,我們希望將整個現實世界都1:1映射變成數字社會。」這個所增加的數據量,是指數級的而不是算術級的。到時候單一的公司肯定是無法承受,社會大眾、其他的公司也不會信任單個公司。必須要藉助區塊鏈、藉助分散式系統才可能實現。

另外,補充一句,可能Jack Dorsey一直是在思考這些問題,所以他其實是區塊鏈的堅定支持者,他明確表示了「我愛這項技術和社區」。他在區塊鏈領域已經做了些投資,還參與了前一陣很熱的閃電網路火炬傳遞活動。

4.如何判斷區塊鏈是否有前景?有多大的前景?

以上是我對於我們是否需要分散式的、不依賴第三方中介的系統所做的思考,總的來說第1、4、5點都是強烈的需求,決定了區塊鏈是會有廣闊的前景的。當然,結論僅供大家參考。

最後再給我的觀點打個補丁,顯得更加嚴謹一些。我希望大家努力去相信邏輯,而不只是相信看到的事實,並不意味著大家就要無視事實。事實還是很重要的。

首先,事實是邏輯的階段性驗證。雖然說我們可以通過邏輯演繹來推斷多年後的事實,但這個過程往往是漸變的,因此在過程中有很多可以通過事實來做階段性驗證的;如果發現不符合,我們就需要審視邏輯推演的過程或是前提假設是否存在什麼錯誤。

其次,像相對論是可以抽象為數學問題的,但我們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經濟、社會問題,都比較複雜,無法簡單地抽象成數學問題,因此邏輯演繹所依據的規則、定理往往並不是非常嚴密的,也往往是從觀察到的事實樣本里歸納總結出來的。

所以,事實還是很重要的,只是因為人性自然會更相信事實,所以我會強調讓大家更多去相信邏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色財經 的精彩文章:

金色早報 德國財長:Facebook不應該被允許與歐元競爭
Facebook加密負責人親筆信:Libra是關於全人類的

TAG:金色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