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效減少脂肪吸收,這樣的腸道菌群請給我來一打!

有效減少脂肪吸收,這樣的腸道菌群請給我來一打!


  來源:學術經緯


  今日上線的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中,有一篇非常有趣的論文。來自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一支科研團隊發現,免疫系統失調的小鼠會出現肥胖癥狀,這背後的根源在於腸道菌群的紊亂。而順著這一思路找到的一類腸道菌群,果然可以減少小鼠對脂肪的吸收,讓它們活得更健康!


  這個發現可以說是一個意外的欣喜。最初,研究人員們只是對小鼠的myd88基因(影響一類免疫細胞的生長)進行了突變,干擾它們的免疫反應。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小鼠的體型卻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據論文第一作者Charisse Petersen博士回憶,這些小鼠「胖得像鬆餅」!


▲感受一下鬆餅大小的小鼠……(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感受一下鬆餅大小的小鼠……(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之前的研究經驗表明,肥胖有可能是因為腸道菌群發生了改變。為了測試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們先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給小鼠餵食大量抗生素。果然,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即便myd88基因發生了突變,小鼠也依舊沒有肥胖。這一結果表明,腸道菌群肯定在其中做了什麼壞事。

  為了了解其中起作用的具體腸道菌群,這支科研團隊又做了一個深入的對比。他們發現,相比正常的小鼠,缺乏myd88基因的小鼠體內,一種叫做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a)的細菌水平出現了明顯下降,而另一種叫做脫硫弧菌(Desulfovibrio)的細菌則明顯增長。研究人員推斷,前者可能是小鼠維持苗條的關鍵,而脫硫弧菌的過度活躍,可能對梭狀芽胞桿菌的生存及功能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接下來的實驗結果則證實了梭狀芽胞桿菌的重要性!在myd88基因出現突變的肥胖小鼠體內引入這些有益的細菌,果然能逆轉它們的肥胖癥狀。而在無菌環境下生長的突變小鼠,如果體內帶有這些細菌,也會變得更為精瘦。相反,脫硫弧菌則會抑制這種效果。


▲兩類腸道菌群的平衡,是小鼠肥胖與否的關鍵(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兩類腸道菌群的平衡,是小鼠肥胖與否的關鍵(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從機理上看,梭狀芽胞桿菌能夠通過降低一種叫做CD36的蛋白的表達,減少對長鏈脂肪酸的吸收。這完美地回答了為啥這種腸道菌群能讓小鼠變得精瘦。

  「我們找到了帶來瘦身效應所需的最少細菌,」本研究的負責人之一June L。 Round教授說道:「我們有望能真正理解這些生物的作用,以及它們的醫療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篇論文里,研究人員們也詳細回答了為啥免疫系統的基因突變,會引起小鼠的肥胖。他們指出,myd88基因發生突變的小鼠,體內的一種免疫球蛋白IgA會減少。在通常情況下,這種免疫球蛋白就好像是「巡航導彈」,會攻擊體內的一些腸道菌群,讓整體環境趨於穩態。


 ▲免疫系統通過影響腸道菌群,調控小鼠的代謝與肥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免疫系統通過影響腸道菌群,調控小鼠的代謝與肥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而一旦IgA的含量發生下降,腸道菌群就會出現紊亂,導致一些菌群瘋長,另一些菌群被壓制下去。在這個案例中,被壓制的就是梭狀芽胞桿菌。這一後果就是小鼠的腸道拚命吸收脂肪酸,出現明顯的肥胖癥狀。

  《科學》雜誌對這項研究有很高的評價,並撰寫專文對其進行介紹。儘管這項研究在小鼠中進行,但卻對人類有著同樣重要的啟示——幾百萬年來,微生物與人類走過了一條漫長的共同演化道路,它們必然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項研究再次提醒我們微生物的重要性,並激勵科學家們探索它們對人類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冒險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