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零到一!「中國Space X」成功發射入軌火箭 它背後的地表最強天團令人震撼

從零到一!「中國Space X」成功發射入軌火箭 它背後的地表最強天團令人震撼

北京時間2019年7月25日13時00分,中國商業航天公司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際榮耀」)成功完成「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入軌發射,順利將氣球衛星和BP-1B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中國商業航天的里程碑——實現了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零的突破。

其實在中國民營航天領域,相較於藍箭、零壹等公司的知名度,成立不到3年的星際榮耀是一個令人陌生的名字。但這家公司此前卻創造了中國民營航天歷史上的三個首次:

2018年4月5日,「星際榮耀」首飛「雙曲線一號S」亞軌道火箭,飛行高度為108公里,為民營火箭公司中首枚升空的火箭。

2018年9月5日,「星際榮耀」亞軌道火箭「雙曲線1Z」搭載3顆立方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實現太空廣告並視頻回傳。

如果你一直都關注航天新聞,你就會發現,相較於此次的入軌發射引發的轟動,星際榮耀的這三個「首次」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星際榮耀自己也沒有做多大的宣傳,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入軌發射」和「亞軌道發射」的區別。

(亞軌道概念飛行器|圖片來源:星際榮耀官網)

亞軌道就好像發射一枚炮彈一樣,火箭會拋物線下落。入軌發射才會真正意義上實現『繞著地球』飛行。

此外,把衛星送入軌道的火箭叫運載火箭,而目前,國內的商業航天公司現在所做的實驗並不能把衛星送入軌道,只能是探空火箭。

更專業一點地來說,按照業界共識,「航天發展,入軌先行」,決定一個火箭公司成功的重要指標就是能否把衛星送入軌道。民營火箭公司的主要市場是衛星發射,而只有具備入軌能力的火箭才具有發射衛星的資格。火箭公司具備入軌能力,可以說是從零到一的突破。

因此,對於民營火箭公司來說,實現運載火箭入軌發射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雙曲線一號|圖片來源:星際榮耀官網)

實際上,在星際榮耀之前,已有兩家民營航天公司嘗試入軌發射,但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在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發射運載火箭「朱雀一號」時,在第三級在飛行過程中出現失穩,最終衛星未能入軌;第二次是2019年3月27日,零壹空間運營的「重慶·兩江之星」OS-M運載火箭,火箭升空幾十秒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敗。

在此背景下,星際榮耀取得的成功就尤為令人矚目。星際榮耀甚至在一片叫好聲中被貼上了「下一個Space X」的標籤。而從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來看,星際榮耀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自2016年10月成立以來,到今年1月止,星際榮耀的累計融資金額目前超7億元,其中的投資方就包括小米手機創始人雷軍的順為資本。今年6月,星際榮耀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50 家聰明的公司》(TR50)榜單。此外,與星際榮耀一道入選該榜單的還有華為、阿里雲、騰訊、谷歌、蘋果、微軟等巨頭。

星際榮耀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脫穎而出,還在於它背後的地表最強天團。

航空行業是硬科技,最核心的就是技術。星際榮耀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懂技術的人。在星際榮耀,從火箭全流程到各個專業的設計人員都非常齊備,這些人員大多經歷了20年以上的航天從業經歷。

例如,星際榮耀創始人彭小波從事航天飛行器技術研發與管理25年,完成過多個航天型號的全壽命周期管理。這使得星際榮耀成為目前國內前3家發射或將發射入軌火箭的公司中,唯一一個創始人為純技術背景出身的公司。

除創始人外,公司中有很多人來自於製造大國重器的「國家隊」,擁有國內頂尖的技術,這是星際榮耀和其他航天公司的區別。

同樣是從「國家隊」跳槽到星際榮耀擔任副總裁的霍甲在一次訪談中表示:「擁有專業的人是星際榮耀最大的優勢。星際榮耀和SpaceX主要的差距,不是技術而是整個商業氛圍,能否做到像SpaceX那麼低的成本,並承擔較多的衛星運載任務,把發射衛星做成賺錢的生意,由技術轉向商業,這才是最關鍵的。」

他還補充說:「這個行業未來不可能是只有一個SpaceX的,也許有一天突然你回頭髮現我們已經超過SpaceX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恐怖如斯!打不死的小強耐藥性增強,幾乎不可能被消滅 真的無敵了!
蘋果將於部分商店銷售One Drop糖尿病監測儀 配合APP追蹤分析數據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