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魯迅幼年在紹興就讀於壽鏡吾先生的私塾。私塾里掛著一塊木製橫匾,白底黑字,上書「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據說是清朝嘉慶年間書法家梁同書所寫。梁同書原來寫的是「三餘書屋」。

為什麼取名「三餘」呢?這是取意於三國時董遇的話。據《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注引所載,董遇常勸他的學生充分利用「三餘」時間讀書。所謂「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意思是冬季是農閑季節,可充分利用,晚上是一天閑暇的時候,可充分利用,颳風下雨不出工,亦可用來讀書。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序》中說過他「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睱,讀其文」。私塾取名「三餘」,大概是希望兒童愛惜時間。不過兒童以讀書為本,無所謂抓緊余睱問題,這大概是改名「三味書屋」原因之一。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三味」是私塾主人兼塾師壽鏡吾的祖父壽峰嵐改的。「三味」是什麼意思呢?據壽鏡吾的兒子壽洙鄰說是「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 (xī) 醢(hǎi)」。經指四書五經;肴饌即豐盛的筵席;醯是醋,醢是肉醬,醯醢借指調味品或飯余點心。總起來的意思是讀書既是生活之必須,又極有味。

但是也有人覺得這樣解釋過於死板。「味」,古語有「含味經籍」,即辨味、體味、玩味的味。至於「三」,是一個約數,表示多的意思。古語有「三思而後行」,「君子有三思」,這些「三」都是再三的意思。因此「三味」可能就是希望兒童讀書時要反覆琢磨、再三辨識、多多體味領會的意思。

為什麼魯迅小時讀書的私塾原名「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