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蘇州,你好熱!

蘇州,你好熱!

為何是蘇州?

為了創業,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蘇州,來到這個柔中帶剛的城市。

鐺——

7 月 22 日,上海證券交易所,25 家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集體鳴鑼。

來自蘇州的三家企業——華興源創、天准科技、瀚川智能位列其中。

開盤首日,科創板就實現了驚人的集體造富:25 家公司平均漲幅達 140%,合計市值暴增 3173 億元,124 位企業主身家過億。

截至當天收盤,華興源創實控人陳文源、張茜夫婦持股市值達 187 億元,成為 " 科創板首富 "。

據中國證券網科創板信息披露平台,在 149 家已受理的科創板企業中,蘇州企業有 11 家,總數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

領跑全國新一線城市科創申報量的是蘇州,讓人多少有些意外。

印象中的蘇州,是個山溫水軟的城市。她像個小家碧玉,在江南煙雨中像霧又像風。

今天的蘇州,保留了千年的柔美,又在歷史的滌盪中多了堅韌和包容。

最為重要的是,她以自主的個性,活出了讓熱血創業者們願意投身於此的樣子。

約在公元前 1120 年,一位姬姓王子因在朝中受排擠,率領眾人渡江南下。一路上艱險重重,王子在顛沛中離世,後來的首領在太湖之濱建立吳國。

吳人性格驍勇、有闖勁。打下江山後,他們以這片蠻荒之地為家,世代勤勉,繁衍生息。

幾百年後,吳王闔閭建蘇州城。他的兒子夫差在靠近太湖的靈岩山為越女西施修建了一座宮殿。兩人常在太湖遊玩,這裡的翠山玉湖見證了西施的 " 沉魚之美 "。後來,隨著經濟中心南移,文人紛紛下江南,吳地由尚武轉為尚文。

闔閭戰死後葬在一座山,據傳這山上常有虎,故名虎丘。今日蘇州的虎丘區由此得名。

1991 年,蘇州新區成立,次年 11 月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幾次區劃調整,高新區與虎丘區政府現已聯合辦公," 虎丘區 " 成了蘇州高新區的別名。

1994 年,北京,蘇州橋附近。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新生徐一華拖著行李來校報到。

2001 年,在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後,計算機博士徐一華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四年後,他成為北理工首位微軟獎學金獲得者。

" 我一個星期會花 100 多個小時去研究,而且一點也不覺得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拚命,當時就是想去研究。"

那是中國 IT 男狂奔突進的時代,成就了馬化騰、雷軍等商業精英。

待在高薪穩定的微軟,受眾人羨慕的徐一華卻越來越想加入創業的浪潮。

終於,2004 年,徐一華下定決心從微軟辭職,創立天准科技。

" 中國一直淪為世界工廠,在精密測量領域沒有自己的高端品牌,所以我創立了天准。我們自己研發,自己找投資,自己銷售,在沒有銷售額沒有工資的情況下堅持。"

但是,不到五年時間,他的公司就到了賣房借錢都救不了的程度。

幸好這時,北上廣不信的眼淚,蘇州信了。

蘇州高新區自成立以來,就將產、學、研結合落到實處。

不同於 " 撿到籃里就是菜 " 的野蠻填充,蘇州高新區圍繞產業鏈需求引進人才。

中科院蘇州地理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周成虎認為,高新區的特別之處在於," 引進一個大院大所,高新區都在努力培育一個相應的新興產業 "。

2009 年,徐一華入選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項目,還拿到了一筆創業資金。

同年,天准科技接到第一筆訂單,來自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由於產品打破了高精度測量領域的國外技術壟斷,降低了成本,江蘇本土的科研機構成為天准早期的大客戶。在和院所、機構打交道的過程中,天准也吸納一些專家擔當高管。天準的董事會成員,就有來自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王曉飛。

近年來,包括中科院光電所蘇州研究院、南京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吉林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伯明翰 - 東南大學蘇州聯合研究院等在內的百家高校院所簽約落戶蘇州高新區。

截至 2018 年 12 月,蘇州高新區共引進孵化企業 1300 家,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 297 項,並計劃在兩年內實現碩士以上人才總數超過 3 萬人。

敢想敢幹,勤勉務實。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

2014 年,徐一華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016 年,他獲評 " 國家萬人計劃 " 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 我一直覺得我和蘇州挺有緣分的。因為我在北京差不多待了十五六年吧,大部分時間都在蘇州街、蘇州橋附近,一直在圍繞蘇州橋附近 3 公里的圈子裡活動,後來就來到蘇州,我覺得挺有意思。"

太湖古稱震澤,由客水形成。湖水通過淞江、婁江和東江入海,便是《尚書 · 禹貢》" 三江既入,震澤底定 " 所指。

淞江,又稱吳淞江。吳淞江由西向東,穿過江南運河,匯入黃浦江。

吳淞江流至上海的部分叫蘇州河。蘇州河在蘇州的部分,還是跟著祖上姓吳。

源源不斷的外來水形成蘇州的河道,也塑造了蘇州的開放與包容。猶在近代戰亂後,大量新居民湧入,讓蘇州 " 移民城市 " 特性凸顯。

1985 年,蘇州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地區。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發展中國家與地區轉移,蘇州被拉入現代國際經濟循環。

80 年代末起,全國各地陸續推進園區建設,其中不乏佳作,但推著推著,一些盲目規劃、並無產業之實的 " 空城 " 相繼出現,開發沒搞好,人、財、物倒賠了不少。

而吳淞江邊的蘇州,從打算做園區開始,就放眼海外找出路。

1993 年,首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蘇州考察,也把新加坡裕廊工業區的經驗帶到蘇州。

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通過簡化行政流程,放權自主管理,兼顧產業、環境、生活綜合發展,成功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使臨港經濟漸趨成熟。

1994 年 2 月,中新政府簽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蘇州工業園區在吳淞江邊開建。

以裕廊為藍本,蘇州工業園區在規劃階段就把功課做足," 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 "。園區開建 20 年後,實景圖竟和 1994 年的規劃圖極為相像。

1994 年 12 月,三星電子落戶園區,成為園區招商引資的第一家外資企業。

園區以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為製造業支柱,形成了集成電路、光電、航空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鏈,近年來,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成為三大戰略新興產業。

不過,隨著人力成本提高,園區面臨從 " 製造 " 向 " 創造 " 的轉型,耐克、諾基亞、希捷等企業的工廠關閉。

有人去,就有人來。

2005 年,人到中年的陳文源和妻子張茜一起,用 100 萬人民幣創立了華興源創。當時他們可能並沒有想到,14 年後會在一日之內身家竄過百億。

陳文源是技術員出身,妻子張茜曾在技術公司做行政工作。倆人攜手創業後,陸續拉來一幫前同事,構成公司現在的核心團隊。

華興源創的產品主要應用於 LCD 與 OLED 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行業。他們從一家小廠房起步,逐漸成為服務於蘋果、三星、LG、京東方等巨頭的工業自動檢測設備與整線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近三年的年毛利率均在 45% 以上,資產負債率不超過 30%。

2019 年 6 月,華興源創成為首支獲準的科創板股票。

同時,蘇州工業園區還誕生了一家獲准首批上市的公司——瀚川智能。

2007 年 12 月,30 歲的蔡昌蔚從廣東番禺離職,來到園區創立蘇州瀚川機電有限公司,後改名瀚川智能。

從第一台汽車連接器高速插針機推出起,蔡昌蔚用了 12 年時間,將一家不起眼的小作坊變成在汽車電子智能製造裝備領域的知名企業," 在汽車電子細分領域連接器和感測器方面已達到和國外一線同行競標的水準 "。全球前十大汽車零部件廠商中,有七家是他的客戶。

2016 年,瀚川智能走出國門,在德國成立子公司。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館慶祝建國 70 周年的活動上,瀚川智能作為中資智能製造代表參會。

截至 2018 年,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超 4000 個,實際利用外資 300 多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總額超 1 萬億美元,超過百家世界 500 強企業在園區立項,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 5000 家外資企業來園區發展。

用當地人的話說," 一個小區,住著 17 個國家的人 " 再正常不過了。

1894 年,中日甲午戰爭在黃海鳴炮。在這場看上去和吳淞江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海戰後,《馬關條約》的簽訂讓蘇州成為通商口岸。

1895 年,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張之洞,移用擬作甲午軍費的 54.76 萬兩借銀成立蘇州商務局辦蘇經蘇綸股份有限公司(即 " 蘇綸紗廠 "),它成為當時長三角地區最大的紡織廠。

張之洞希望,中國能在經濟上走向獨立自主。他還曾打算在蘇州划出一片區域,用官商合作的方式經營。如果當時這個想法能成型,蘇州很有可能誕生中國最早的開發區。

雖然在封建制度下," 獨立自主 " 只是笑談,但蘇州人自力更生的個性由來已久。

"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 的蘇州,常有需要建橋的時候。一般碰到這種情況,一些地方政府的第一反應是向中央要錢,可在蘇州,大家喜歡自籌自建。上到官商、下到平民,眾人紛紛解囊。

清末蘇州吳江的萬知縣就是一例。為了修建松陵鎮三里橋到大浦橋的塘岸,他捐出自己的俸祿,很受百姓愛戴。

這個萬知縣老來得女,名冬兒。冬兒 20 歲時嫁給淮安的周劭綱,生下一子名叫周恩來,他成為新中國的首任總理。

1992 年,蘇州吳縣縣委組織集資修建太湖大橋。它由 3 座特大橋組成,全長 4308 米。這項浩大的工程共籌集資金 1 億多元,從根本上解決了太湖西山諸島的交通。

1994 年,太湖大橋通車,其收益由出資民眾共享。

同年,蘇州啟動建設工業園區,選擇在借鑒新加坡經驗的基礎上,裝進具有個性的 " 中國內容 "。

1997 年,園區成立全國首個基於個人賬戶存款的地方性公積金,2012 年後逐步與全國社保接軌。參考美國社會學家 C.A. 佩里提出的 " 鄰里單位 " 概念和新加坡實踐,園區建成配備有超市、餐館、銀行、診所等設施的鄰里中心,服務居民日常生活。

2006 年,園區成立全國首支市場化運作的母基金,投資了包括北極光、金沙江、松禾成長等人民幣基金,多個項目實現 IPO 或者併購退出。近年來,矽谷 PNP、百度創業中心、騰訊雲基地等一批創新型孵化器,來自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的一批國際尖端實驗室在園區設立機構,園區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渠道打通。

2011 年,蘇州誠品書店在園區開工,這是台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在以古典園林著稱的蘇州,誠品是其現代生活的人文景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誠品書店、誠品生活文創平台、誠品居所構成了蘇州 " 城市生活綜合體 " 的代表作之一。

借鑒 " 新加坡規劃之父 " 劉太格的 " 花園城市 " 理念,園區還建立了一批生態 " 綠廊 ",建成方洲、白塘等十多個大型生態公園,並盤活了居民小區的地下水系。

2019 年 4 月 12 日,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建設 25 周年成果彙報會在蘇州舉行。次日出版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書寫了蘇州從 " 學習借鑒 " 到 " 品牌輸出 "、從 " 引進來 " 到 " 走出去 "、從 " 先行先試 " 到 " 示範引領 " 的變革。

6 月,蘇州高新區宣布,擬設立 30 億元的科創板產業基金," 藉助自身的資金優勢以及上交所的政策指導優勢培育區內更多企業發展壯大,並支持科創板上市 "。

同月,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產業園區聯盟暨集成電路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蘇州召開,呼籲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等九城(區),按照常態化要素對接機制、市場統一機制、政策協同機制共同服務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 美人抽繹沾唾香,一經一緯機杼張。咿咿軋軋諧宮商,花開錦簇成匹量。"

這是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描述的蘇州絲綢產業盛景。在蘇州,連續數代人經營絲綢的情況比比皆是。

自明清時期起,蘇州的絲綢業就領先全國,並於民國時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全國出口的絲綢產品主要來自蘇州。

蘇綸紗廠成立 24 年後,1919 年,東吳絲織廠成立,它是當時製造宋錦的最大企業之一。

1981 年,英國王室公開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的婚禮用品,其中就有來自東吳絲織廠的塔夫綢布料。

20 世紀 90 年代,蘇州絲綢產業在現代城市進程中逐漸被邊緣化。2004 年,在走過百年歷史後,蘇綸紗廠停產。同年,東吳絲織廠遷往高新區,業績仍不見起色,於 2008 年停產,後被鼎盛絲綢併購。

面臨同樣命運的還有七八十年代的結婚 " 三大件 " ——自行車、縫紉機、鐘錶,它們都曾是蘇州的明星產業,而它們的輝煌都停留在曾經。

有沒落的,就有流傳的。

1734 年," 吳門醫派 " 的集大成者雷大升(字允上)創立雷允上藥業。

經過 200 多年的傳承和更新,目前,已入駐蘇州高新區的雷允上藥業成為集現代製藥業、連鎖零售商業、中醫館系統化服務為一體的中醫藥大健康平台。

自 20 世紀 80 年代起,蘇州的吸塵器產業 " 一哄而起 "。

1986 年,中國早期家用吸塵器的代表——春花牌吸塵器在蘇州誕生,第二年銷售量即猛增 7 倍,並連續數年居全國之首。

進入 90 年代,春花吸塵器產量下降,被萊克電氣(1994 年成立)、愛普電器(1994 年成立)、泰怡凱電器(1998 年成立)超越。三家後來者迅速成為國產吸塵器巨頭。

1996 年,萊克電氣出口額突破 2000 萬美元,真正成為全國最大的吸塵器廠。據蘇州高新區新聞網,截至 2018 年,萊克吸塵器產銷量已連續 14 年保持全球領先,全球每 6 台吸塵器中就有 1 台產自萊克。

本土工商業的波瀾起伏讓自省的蘇州人意識到,核心技術更新緩慢、業內人才緊缺、品牌營銷滯後、市場秩序不規範可能葬送百年 " 江山 ";相對的,如果想要復甦老牌產業或者創造新的增長點,就須緊跟時代、不斷超越。

1984 年,蘇州殷乃德私利非金屬電鍍研究所正式成立,這是蘇州首家民營科技企業,也是全國第一個私人創立、自負盈虧的研究所。

1994 年,恆力集團成立。經過 25 年發展,恆力成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絲和工業絲生產基地之一、全球最大的織造企業之一。

自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成立後,蘇州隨即實行以投資拉動的外向型經濟模式,在靠市場推動、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政府 " 放管服 " 的改革步伐不斷加快。

得益於此,蘇州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的硬體製造基地,湧現出一批年銷售額超 10 億美元的超大型加工貿易企業。

2004 年,蘇州出台《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以 " 三年翻番 " 為目標,全面推進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

至 2007 年底,蘇州成為除北上廣深外第五個私營企業數超過 10 萬家的城市。

然而,2008 年金融危機後,外需收減、技術壁壘增加,在本地金融業不成熟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企業遭遇關廠潮,蘇州企業 " 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泛而不尖 " 的問題顯露。

蘇州人再次自省。

2010 年,蘇州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之一,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的制度建設明顯加快。

2012 年,《蘇州市絲綢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出台,傳承、重振、創新成為關鍵詞。引入 ISO9001 質量體系、探索納米技術的應用、匯聚全國樣本檔案,蘇州復甦絲綢業 " 組合拳 " 打響。

同年,蘇州實現了城鄉養老、醫療和低保三大社會保障項目的並軌,向 " 內涵式城鎮化 " 轉變。

2014 年,蘇州成為江蘇省首個民營經濟註冊資本超 1 萬億元的地級市。

2017 年,科技進步對蘇州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 62.9%,高於全國 6.7 個百分點,蘇州科技綜合實力連續 8 年位列全省第一,並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2018 年,蘇州出台《關於進一步優化科研管理釋放創新活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措施》《關於加強科技金融結合促進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全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措施,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在 2018 年全國城市 GDP 排行中,蘇州排名第 7,位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之後,領跑江蘇各市。

2019 年 5 月,蘇州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 " 十百千萬 " 行動計劃工程啟動。這項計劃提出,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在全市範圍內培養四個層級的年輕民營企業家。

兩個月後,三家來自蘇州的企業登陸科創板。

它們的共性是從小作坊起步、已經實現外國設備的國產替代。但是,由於市場波動和對大客戶的過於依賴等因素,這些企業本身也可能被替代。

對於這些涉 " 市 " 未深的創業者來說,鳴鑼只是一時風頭,不斷自主創新才可能帶來一世財富。

借科創板東風,華興源創開始以股權激勵大量招聘研發人員,天准科技競逐工業機器人市場,瀚川智能拓展了新能源、醫療健康、機器視覺等業務 ……

製造、研發、營銷、服務,企業在變;不守成、不複製、差異化、高新化,城市在變。

1972 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來華拍攝紀錄片《中國》,在這部紀錄片里,蘇州的影像約佔 20 分鐘。

40 多年後的今天,片中那些疏於治理的河道、衣衫襤褸的挑夫、" 備戰備荒 " 的標語已成過去式,只有蘇州的景色,隨著時間推移愈發美麗。

蘇州,骨子裡仍是那個自在的女子,聽得鐘鳴,聞得花香,食得甘苦,挑得大梁。

鐺,鐺,鐺 ……

姑蘇城外的鐘聲依然在響,不知有多少來客正在抵達。

來源:華商韜略 何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醫療器械「柔性形態」的探索者,這家公司要在浙江建立完整產業鏈的「柔谷」
許家印帶隊,地產大佬集體「上車」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