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對於較少接觸輕武器的普通中國人而言,大部分人對輕武器射擊——尤其是全自動射擊的感受,一般源自遊戲。

遊戲是個互動的過程,拿滑鼠(現在還有手指戳屏幕)操控遊戲內武器發射——結果就會出現準星瘋狂抖動,表現出武器很難控制的樣子。遊戲有勝敗輸贏,全自動又打的不準,於是在遊戲大佬里就逐漸衍生出了所謂「壓槍」的概念。原本這個詞只有玩FPS嚴重上頭的玩家才會偶爾念叨,現在可是到處都是。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講到底,都是所謂生存類遊戲害的。

甚至在部隊里,都有新戰士跑去問不怎麼玩遊戲的老兵:班長,你打95/95班機/88通機......的時候,是怎麼「壓槍」的?老兵們往往對此一臉懵逼:我就知道啥叫壓子彈,什麼是壓槍?

輕武器射擊時,射手感受到的後坐力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彈頭離開槍膛,急速噴出大量燃氣對身管施加的反作用力;另一個則是彈殼火藥燃氣推動彈頭前進時,由身管、槍機作用於整個武器的壓力。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動圖】俄軍特種部隊教官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立姿無依託抵肩射擊PKM通用機槍

要麼你有毛子的特技,要麼就老老實實打半自動

一般自動武器在射擊時,通過導氣、槍管後坐、自由/半自由槍機等原理,利用部分發射葯能量使武器進行自動射擊循環,槍機組件的速度從全速後坐降低到0,是靠撞擊機匣尾端而停下來的。因為自動武器射速很高,頻率很快,此時槍機會反覆撞擊機匣尾部,所以每發射一發子彈,就會有一次劇烈的後坐力突兀地傳遞到射手身上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是所謂學習射擊時都有「抵肩要實」

也正因為全自動射擊難以控制,當今世界上除了獨樹一幟的俄羅斯軍警部門等「少數派」以外,步槍都以半自動射擊為主,全自動只在特定條件下進行。那麼,如果既沒有毛子軍警那樣的肌肉與技巧,又想全自動射擊打的比較准——有沒有辦法?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有!後坐力矢量分解、或恆定後坐原理的自動武器,這兩者都是專為全自動射擊優化的實現方式。

後坐力矢量分解的典型應用案例,就是Kriss Vector——也是一把在遊戲中常見的傢伙,不過它並不是今天的重點。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動圖】後坐力矢量分解的示意

最早應用恆定後坐原理的,是雨果·施邁瑟的MKb 42(H)——也就是StG 44研發中的一種方案。其原理說起來非常簡單,這類武器的復進簧通常比較長,且經過仔細調校,槍機組件是在復進簧作用下逐漸減速到0,槍機組件速度為0時,並沒有徹底壓縮復進簧而碰撞槍機尾部,而後坐能量完全被複進簧所吸收。

由於槍機部件不會撞擊機匣尾部,緩和了大部分後坐力,所以射手感受到的不是突然產生的撞擊力,而是一種緩和、持續、恆定的推力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MKb 42(H)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國產的81式自動步槍,並不是恆定後坐原理,但是有這一原理的部分應用

81式雖然並非是恆定後坐原理產物,但是也應用了其中的一部分——靠活塞短行程減少衝量,降低自動機質量,延長機匣長度(導致不少人嫌機匣太長,丑),減小槍機組件對機匣尾端的撞擊,最終實現了同一種子彈武器中較小、較柔和的後坐力,提高了全自動射擊精度。

總之,應用這兩種原理的武器,可感後坐力都比常規設計小很多。而本文重點說的恆定後坐原理,一旦自動射擊完成時,射手反而會向前沖——那個緩和而恆定的力突然消失了,射手自然反而會向前。

雨果·施邁瑟的鼎鼎大名,相信河馬不必贅述。對抵肩無依託全自動射擊武器的研究,此公可謂開山之祖,泰山北斗的級別——而他的設計,也因為二戰德國官僚體系等原因一度湮滅在歷史之中。直到一個美國人,在研究StG 44時發現了這一點。他就是勒羅伊·詹姆斯·蘇利文(Leroy James Sullivan)。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勒羅伊·詹姆斯·蘇利文

生於1933年的他仍然健在,並且還在努力改進AR-15。他,就是讓恆定後坐重新回到大家視野之中的人。

正如比較考究地描述說世界兩大著名自動步槍時:肯定要說研製AK的是卡拉什尼科夫團隊;那提及AR時,就會說出3位設計師,除了大名鼎鼎的尤金·斯通納,還有詹姆斯·蘇利文和鮑勃·弗里蒙特。

在改進他們最初的作品AR-10(7.62×51mmNATO彈藥)時,斯通納是總工程師,詹姆斯·蘇利文還只是製圖員,其最初進行的設計工作,是負責將AR-10原本的在側面的導氣系統挪到上方去。這一修改工作證明了蘇利文的設計能力,自此蘇利文走上了輕武器設計師的道路。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側置導氣系統的AR-10

曾有讀者提問,為什麼恆定後坐那麼好,卻不常見於制式武器……

由蘇利文擔綱總設計師,且為一國軍隊正式採用的制式武器,就有新加坡的Ultimax 100輕機槍。1978年,詹姆斯·沙利文在新加坡政府的委託下,與另一位設計師鮑伯·沃德菲爾德(Bob Waterfield)一起為CIS公司設計輕機槍,樣槍在1979年6月進行試射,最後在1981年定型並命名為Ultimax 100。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後坐力有多小?敢用臉頂著槍托打——非恆定後坐武器切勿嘗試,除非你打算搞滿一嘴巴的人工種植牙

這種輕機槍,以重量很輕(各型號都是5kg左右)、點射精度非常高而著稱,並且打破了武器質量越大越有利於緩解後坐力的傳統觀念。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假毛子用鬼畜姿勢射擊Ultimax 100打西瓜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單手不抵肩無依託射擊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女性亦可輕鬆駕馭

而除此之外,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開頭提到的斯通納輕機槍——分別是86型、96型、鏈鋸型和輕型突擊機槍。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動圖】斯通納86型輕機槍的低後坐力演示,一般的步槍彈武器,誰敢這麼打全自動?!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86型一個賣點是兼顧彈匣/彈鏈供彈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放棄彈匣供彈能力的96型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所謂鏈鋸型,基本就是為了帥而帥,並沒有獲得大訂單,KAC開始放飛自我了……

當然其恆定後坐原理,也是敢玩這種不帶肩托可以有效射擊的底氣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輕型突擊機槍是7.62×51mmNATO彈的版本

在恆定後坐原理的應用實例中,只要設計得當,調校到位,並非限定為手槍彈、小口徑步槍彈武器才能用——比如說,SIG的LWMMG,使用.338 NM彈藥的中型機槍,就是運用了恆定後坐原理,彈藥強了後坐力大?恆定後坐就解決了!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當然,對於SIG的LWMMG,更好玩的部分會在之後寫26kg重機槍時提及

再比如說,以後坐力巨大聞名的12號霰彈,如何把後坐力減小到可接受的程度呢——用恆定後坐!AA-12的後坐力就是.22 LR的級別。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塊頭大不代表力氣大,不代表技巧好,12號霰彈射擊脫手是Gun Fail集錦的常客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繼續假毛子——也不抵肩,夾腋下,應用恆定後坐原理雙持全自動都行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12號霰彈與.22LR對比,中間那個金屬色的是用霰彈槍打.22 LR的適配器

至於蘇利文本人,還在繼續改進AR-15——半自動時閉膛待擊,全自動時開膛待擊(是不是嗅到了FG-42的氣息?)。恆定後坐原理作為針對全自動射擊的專門原理,通常都是與開膛待擊相匹配的。否則,以閉膛待擊射擊第一發時,會感覺到較強的後坐力。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伊恩·麥考倫單手無依託不抵肩全自動射擊的蘇利文改進AR-15

一如上次寫79沖時提到的那支新警沖方案(並沒有中標),人人誇讚的全自動可控性,帶來的是諸多麻煩——彈藥質量要好要一致,彈簧調校匹配要到位。河馬的額外關注,是因為那一方案,正好戳到了自己本專業所學所研究+個人輕武器愛好的奇妙結合點,僅此而已。

單手持、用臉頂,遊戲開掛「無後坐力」機槍竟成為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