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不聽話哭鬧,用「計時隔離」法,比說「再這樣我就生氣」更好

孩子不聽話哭鬧,用「計時隔離」法,比說「再這樣我就生氣」更好

媽媽有事外出,橙寶由奶奶帶著午睡,醒來後還是沒看到媽媽,不開心地哭起來。奶奶沒有辦法,說「再這樣,奶奶就生氣了!」橙寶非但沒有停止哭鬧,反而哭得更撕心裂肺了。奶奶故意說「再哭,就打屁股了,啪唧啪唧!」 橙寶依然不吃這一套,哭個沒完。直到媽媽回來,撲進媽媽的懷抱,還在不停地抽泣,抱著他安撫了個把小時,臉上的淚才漸漸幹了,抽泣聲也消失了。

在生活中,當孩子哭鬧或者犯錯的時候,大人們會嚇唬孩子說「再這樣,奶奶就生氣了!」「再這樣,媽媽就生氣了!」,企圖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變得聽話。但是,這種方式有時會換來孩子一時的「聽話」、有時會讓孩子充滿恐懼、有時又會讓孩子以為在開玩笑,經常這樣對待孩子,還可能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大人該如何做,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再這樣,我就生氣了」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孩子會心生恐懼

看到孩子亂扔東西,弄得地板叮咚響,大人會說「你再亂扔東西,樓下的爺爺會生氣」。看到孩子跑進草坪,大人會說「你再進去踩草坪,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當孩子總是聽到別人生氣、別人會對他造成威脅的時候,就會感動恐懼。每當看到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表情不對、說話語氣重一些就會聯想到「他生氣了!」

《媽媽是超人》中有一個鏡頭:安迪說大麟子有些數字不會寫,他就幫他寫了,還說大麟子不會算1 1,鄧莎就問大麟子1 1等於幾,大麟子說「不知道!」一會兒安迪過去把大麟子手中的玩具奪下來,說「我來弄!」大麟子接著說「哥哥生氣了」,害怕地跑進了媽媽的懷抱。其實安迪沒有生氣,是大麟子自己想像的生氣。

有個朋友小時候一哭,大人就說「你再哭,醫生就給你打針!」結果他一看到醫生就會哭起來,總是聯想到醫生給他打針時的情景,直到上初中才從陰影中走出來。

2、孩子不當回事

經常說「再這樣,奶奶就生氣了」這樣的話,但是並沒有行動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會把這句話當作是遊戲、是玩笑,完全不當回事。

《孩子:挑戰》中說,孩子會對媽媽的說教產生免疫,成了一個「媽媽的聾子」。這樣的「耳聾現象」,最後會針對所有對他講道理的人。

奶奶把積木搭得很高,橙寶過去一把就推倒了,奶奶就故意板起面孔說「奶奶生氣了!」橙寶感覺到奶奶是在開玩笑,噗嗤一聲笑了,奶奶也忍不住笑起來。這種情況下,孩子知道奶奶的生氣根本就是一種遊戲,他會破壞得更帶勁。

橙寶有尿意的時候沒有告訴奶奶,結果尿了褲子,奶奶扳起臉說「你再在客廳里尿,奶奶就生氣了!」孩子只知道尿褲子會惹奶奶生氣,但是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會繼續尿褲子。你生氣是你的事,我尿褲子是我的事。

3、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只是跟孩子說「我生氣了!」不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錯誤的,孩子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們成人有了多年的生活經驗,知道人家生氣了,說明自己做的不對才會惹人家生氣,但是孩子對正確和錯誤的概念還不十分清晰,不會有這個意識。

小孩子總是不安分,好動,如果讓他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他也就能堅持10幾分鐘,然後就會搗亂。有一個孩子坐火車的時候,總是踢前面的椅子,前面的阿姨回頭說「能不能請您,讓孩子別踢我椅子了!」只聽媽媽跟孩子說「別踢了,阿姨生氣了!」

其實這種做法是在告訴孩子:阿姨生氣的時候你就別踢椅子,阿姨不生氣的時候你就可以踢椅子。孩子認識不到他踢椅子的行為是不禮貌的,還會接二連三地踢椅子。孩子的是非觀來源於父母,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的指引,孩子自己就會推導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面對孩子不聽話或犯錯,如何正確應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不聽話或者犯錯,正是一次次地錯誤才會讓孩子成長起來。如果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是簡單地以誰誰生氣來回應,孩子就不會獲得正確的認知,還會不斷犯下同樣的錯誤。

1、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孩子不聽話或者放錯,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有時候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有時候是因為心理受到創傷、有時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有時是因為自己好玩、有時是因為故意引起大人的注意。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要具體指出孩子的錯誤,對事不對人,注意溫柔和善,而不是訓斥。

如果孩子睡醒了見不到媽媽哭鬧,是因為孩子不是自然醒,睡得不舒服,所以想尋求安慰,孩子想找媽媽,可以採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告訴孩子媽媽再有多長時間就回來了,奶奶先陪他一起玩。即使孩子哭,孩子也是懷著希望在哭,而不是因為不被理解而哭泣。

如果孩子喜歡尿褲子,是因為孩子的控制力還不夠強,也不知道尿褲子是不對的。可以利用繪本故事告訴孩子「小嘩嘩也要找媽媽,廁所是小嘩嘩的媽媽,下次記得要告訴媽媽,媽媽帶你去廁所!」經過幾次語言加行動的指導,孩子就喜歡去廁所而不喜歡尿褲子了。

如果孩子喜歡亂扔東西,告訴孩子扔東西這個行為不文明,會讓家裡很亂,還會影響到鄰居家的爺爺奶奶或者小朋友,給孩子準備一個箱子,和孩子一起將扔掉的東西放到裡面,讓孩子養成習慣。

如果孩子總是踢凳子,告訴孩子「踢凳子是不文明的行為,周圍的叔叔阿姨都在休息,會打擾別人!媽媽可以帶你去一個地方轉一轉!」指出了孩子的錯誤,還解決了孩子好動的問題。

2、計時隔離

有的孩子犯錯後,容易情緒激動,溫柔的方法並不能控制他的情緒,那不妨採用「計時隔離」的方法。

《美國人怎樣處罰孩子》這篇文章中說,美國人教育孩子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做法叫「timeout」,就是父母和老師用於「懲罰」一時不規矩的孩子的方法,翻譯為「計時隔離」。

看似像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關禁閉」,但是實施起來不能是不管不問地關禁閉,而是給孩子一個獨處的時間,讓孩子冷靜思考、自我調節。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保證足夠的安全,讓孩子坐在椅子上,或著找一個乾淨的地面,鋪上墊子,讓孩子坐在上面,給孩子幾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冷靜下來。這時視線不要離開孩子,而是一直關注他。如果孩子躁動不安,可以拉著他的手或者抱著他,但是不和他說話,讓他感到家長是關心他的,讓他內心充滿安全感。

冷靜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就是幾分鐘,長時間的冷處理就是對孩子變相的體罰。當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再對孩子實施管教,這時的管教才是有效的。

總之,孩子不聽話或者犯錯,只是說「再這樣,我就生氣了」,只是大人在發泄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來說毫無益處,而且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正確的做法是控制孩子的情緒,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每次錯誤都是一次很好的成長機會。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產檢發現胎兒發育遲緩,多半有這幾個原因,或許與飲食無關
夏天「坐月子」很難熬,這些「誤區」請別入,產婦早做準備少遭罪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