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人嗜酒,在《長安十二時辰》里,長安人酒文化一點不比現代人差

唐人嗜酒,在《長安十二時辰》里,長安人酒文化一點不比現代人差

《長安十二時辰》給我們呈獻出長安流光溢彩的城市生活,是唐代市民生活的一個縮影,從中折射出大唐城市商業繁華、恢宏、瑰麗、豐富的氣質。其中最讓我們非常羨慕是當時的人們竟然生活的這麼安逸休閑,那麼,當時人們的生活到底怎麼樣?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了唐風唐貌,不僅街道店面,建築裝修,連衣食住行,商貿遊藝均為唐式,買賣購物,宴飲歌舞,交通規矩都給觀眾還原了一個唐代社會全景。

鏡頭裡有市署官員視察,鎧甲衛士巡邏;進士得意跑馬,道士設攤占卦;牛車步輦載貴族出行,駱駝毛驢馱貨物交易;胡姬女春日當爐,賣炭翁長街當哭;太平公主魚池放生,楊家姐妹騎馬游春;詩人李白醉卧酒肆,酷吏贓官斬首示眾;魚龍百戲遊行表演,琴棋書畫學習比賽;鬥雞相撲,射箭投壺;十五觀燈,臘八施粥;皇帝恩詔大酺天下,亂軍上街打劫淘物。

這些生活場景雖然不是劇情的核心,但被完完全全的反應出來,尤其是唐代人喜歡飲酒喝茶的情節,讓觀眾對唐代人的生活充滿濃厚興趣。

今天借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通過對大唐商業的探索,看看當時商業的繁華程度到底如何?人們的生活水準到底如何?

唐代開元時期,政府的官營和民間手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產品不斷更新,技術更加完善,從而為商品交換提供了基礎。商品交換已經日益突破地域的限制,官辦和民間自發的市場遍布全國,加之邊境互市和外貿事業的蓬勃發展,促使唐代商業貿易的繁榮,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

根據宋人的記載,在唐代商業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有商業加起來有220行,涉及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

唐代北方居民的主食以麵食為主,但由於交通便利和南方經濟的發展,稻米也已進入北方市場。城市居民的糧食多由市場購入,可以想見唐代糧行的規模一定很大。

唐政府有一個專門的「常平倉」機構,是政府為平抑京城物價而設置的物資倉庫,在物價低落時由政府出資購入糧食、食鹽等生活必需物資。

遇到糧食歉收時,則由政府開倉放糧,以平抑高昂的糧價。但這些糧食並不是由政府自己出售,而是每日按一定量交給市場上的糧行,由他們來具體操作。

比如唐建中七年政府就規定,在今後凡遇米價昂貴時,從倉庫出官府控制的米十萬石、糧十萬石,每天按一定數量交給東、西市的糧行,由他們出售,控制飛漲的物價,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

看來在吃飯問題上,尤其在糧食方面,價格應該是穩定的。唐代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水準。

唐代的服裝一直以開放和華貴稱著,這一點在《長安十二時辰》里大家可以看到。

唐五代時,內地州縣尚未普及推廣種植棉花,人們的日常穿著主要是絲綢絹麻。大量的絲綢絹麻既可供日用,又可作貨幣使用,彙集到市場上,成為貨物交易的主要商品。

唐代手工業以絲綢業最為繁榮,從業人員眾多。絲織品種類繁多,如文綾、方文綾、紅綾、白綾、白交綾、腓綾、二色綾、四窠綾、獨窠綾、花紋綾、境花綾、被錦、半臂錦、平紗、花紗、鵝溪絹、孔雀羅、寶花羅、合羅、單絲羅等等。

關中雖也盛產絲綢,但南方及巴蜀是絲綢的重要產地及中心,蜀地的高級絲綢「陵陽公樣」和「新樣」均風靡一時。

這些產品通過發達的國內貿易匯聚到長安,其中一部分又通過胡商前往萬里之遙的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每年要外銷大量絲織品。

長安城內的絹布商行種類很多,有專門出售絲綢的「絹行」、「帛肆」,也有出售成衣的「帽行」、「衣肆」和「大衣行」,還有出售原材料的「金彩」等。

遠從西域來的白布在長安也有售賣,「大衣行」等還兼帶行會性質,為了商業保護,有自己的行話,外人根本就聽不懂。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長安的餐飲業吧!

飲食業

唐代城市的物質生活較為豐富,從而為餐飲業的發達奠定了基礎。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城鄉道路兩旁,都有大大小小的食店、酒樓、茶肆,還有不少小商小販擔著擔子叫賣食物。行人在外,只要道路交通方便,並不需要自己攜帶乾糧,很多都是從鋪子里購買食品。

長安作為唐代最繁華的地區,餐飲業極為發達,彙集了中外美食,且豐儉隨意,能夠滿足各階層居民的需求。

酒肆

唐人嗜酒,舉凡四時八節、婚嫁吉慶、親朋聚會都少不了以酒助興。酒宴名目繁多,有歌舞雜技娛樂,有酒令遊戲助興。

唐代居飲食業之首的,便是酒肆。其中西市因為是市民的休閑娛樂中心,因此這裡的酒肆就非常多,像《長安十二時辰》里的胡姬酒肆,就是長安城裡最有名氣的一個酒肆。老闆是來自西域的一位叫胡姬的美女。

長安城的東門——就是俗稱的青門,是人們離開長安告別的地方,因此這裡的酒肆密度最高,史載「行有酒肆」。

開辦酒肆一般需要較為雄厚的資金,獲利也很豐厚,有的一天下來流水就到了百千錢。酒肆的裝潢也很華麗,門口一般高高挑起青白布的酒旗,店內有美麗的少女當壚助興。

有很多胡商在這裡開店,當壚的便是在唐詩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胡姬」,「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再配以佳肴和優美的環境,不僅能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也是社交的最佳場所。因此唐人把酒肆當成了會客交友的最佳去處,甚至有終日流連忘返的。

酒肆一般都自釀佳酒,也出售全國各地的美酒,甚至是異域的「三勒漿」。當然自釀的「西市腔」最有名氣,和蝦蟆陵的「郎官清」、「阿婆清」一起並列為京城名酒。

長安的酒肆名氣是如此之大,傳說中甚至連北斗七星都下凡到西市的酒樓喝酒。張家樓也是西市有名的酒肆,唐代的筆記小說記載,河東一位趕考的舉子在這裡賄賂主考官的兒子。事情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酒肆的社交功能與今無異。

唐代名酒

《唐國史補》: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薄萄,嶺南之靈谿、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禮席:

《太平廣記》卷四九六《吳湊》:德宗非時召拜吳湊為京兆尹,便令赴上。湊疾驅,諸客至府,已列筵矣。或問曰:「何速?」吏曰:「兩市日有禮席,舉鐺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饌,常可立辦。」

北斗七星西市飲酒

《太平廣記》卷七六《李淳風》:唐太史李淳風校新曆,太陽合朔,當蝕既,於占不吉。太宗不悅曰:「日或不食,卿將何以自處?」曰:「如有不蝕,臣請死之。」及期,帝候於庭,謂淳風曰:「吾放汝與妻子別之。」對曰:「尚早。」刻日指影於壁:「至此則蝕。」如言而蝕,不差毫髮。太史與張率同侍帝,更有暴風自南至。李以為南五里當有哭者,張以為有音樂。左右馳馬觀之,則遇送葬者有鼓吹。又嘗奏曰:「北斗七星當化為人,明日至西市飲酒,宜令候取。」太宗從之,乃使人往候。有婆羅門僧七人入自金光門,至西市酒肆,登樓,命取酒一石。持碗飲之,須臾酒盡,復添一石。使者登樓,宣敕曰:「今請師等至宮。」胡僧相顧而笑曰:「必李淳風小兒言我也。」因謂曰:「待窮此酒,與子偕行。」飲畢下樓,使者先下,回顧已失胡僧。因奏聞,太宗異焉。初僧飲酒,未入其直,及收具,於座下得錢二千。

張家樓賄買試題

《太平廣記》卷三四八《牛生》:牛生自河東赴舉,行至華州,去三十里,宿一村店。其日,雪甚,令主人造湯餅。昏時,有一人窮寒,衣服藍縷,亦來投店。牛生見而念之,要與同食。此人曰:「某窮寒,不辦得錢。今朝已空腹行百餘里矣。」遂食四五碗,便卧於床前地上,其聲如牛。至五更,此人至牛生床前曰:「請公略至門外,有事要言之。」連催出門,曰:「某非人,冥使耳。深愧昨夜一餐,今有少相報。公為置三幅紙及筆硯來。」牛生與之,此人令牛生遠立,自坐樹下,袖中出一卷書,牒之。看數張,即書兩行,如此三度訖。求紙封之,書雲第一封,第二封,第三封。謂牛生曰:「公若遇災難危篤不可免者。即焚香以次開之視。若或可免,即不須開。」言訖,行數步不見矣。牛生緘置書囊中,不甚信也。及至京,止客戶坊,飢貧甚,絕食。忽憶此書,故開第一封,題云:「可於菩提寺門前坐。」自客戶坊至菩提寺,可三十餘里。飢困,且雨雪,乘驢而往,自辰至鼓聲欲絕方至寺門。坐未定,有一僧自寺內出,叱牛生曰:「雨雪如此,君為何人而至此?若凍死,豈不見累耶?」牛生曰:「某是舉人,至此值夜,略借寺門前一宿,明日自去耳。」僧曰:「不知是秀才,可止貧道院也。」既入,僧乃為設火具食。會語久之,曰:「賢宗晉陽長官,與秀才遠近。牛生曰:「是叔父也。」僧乃取晉陽手書,令識之,皆不謬。僧喜曰:「晉陽常寄錢三千貫文在此,絕不復來取。某年老,一朝溘至,便無所付,今盡以相與。」牛生先取將錢千貫,買宅,置車馬,納仆妾,遂為富人。又以求名失路,復開第二封書,題云:「西市食店張家樓上坐。」牛生如言,詣張氏,獨止於一室,下廉而坐。有數少年上樓來,中有一人白衫,坐定,忽曰:「某本只有五百千,令請添至七百千,此外即力不及也。」一人又曰:「進士及第,何惜千緡?」牛生知其貨及第矣。及出揖之,白衫少年即主司之子。生曰:「某以千貫奉郎君,別有二百千,奉諸公酒食之費,不煩他議也。」少年許之,果登上第。歷任台省,後為河中節度副使。經一年,疾困,遂開第三封,題云:「可處置家事。」乃沐浴,修遺書,才訖而遂終焉。

遇仙及酒肆收入

《太平廣記》卷三五《齊映》:齊相公映,應進士舉,至省訪消息。歇禮部南院,遇雨未食,傍徨不知所之,徐步牆下。有一老人,白衣策杖,二小奴從,揖齊公曰:「日已高,公應未餐,某居處不遠,能暫往否。」映愧謝,相隨至門外。老人曰:「某先去,留一奴引郎君。」躍上白驢如飛。齊公乃行至西市北,入一靜坊新宅,門曲嚴潔。良久,老人復出,侍婢十餘,皆有所執。至中堂坐,華潔侈盛。良久,因鋪設於樓,酒饌豐異。逡巡,人報有送錢百千者。老人曰:「此是酒肆所入。某以一丸藥作一瓮酒。」及晚請去。老人曰:「郎君有奇表,要作宰相耶?白日上升耶?」齊公思之良久,云:「宰相。」老人笑曰:「明年必及第,此官一定。」贈帛數十疋,云:「慎不得言於人,有暇即一來。」齊公拜謝。自後數往,皆有恤賚,至春果及第。同年見其車服修整,乘醉詰之,不覺盡言。偕二十餘人,期約俱詣就謁,老人聞之甚悔。至則以廢疾托謝不見,各奉一縑,獨召公入,責之曰:「爾何乃輕泄也?比者升仙之事亦得,今不果矣。」公哀謝負罪,出門去。旬日復來,宅已貨訖,不知所詣。

茶肆

茶肆是唐代飲食業新出現的形式,以飲茶為主,也兼顧食品及休閑。

飲茶的習俗最早僅在南方流行,由於寺院僧人的大力推行,唐開元、天寶以後漸漸普及到全國,成為老少咸宜的飲食習慣。

陸羽的《茶經》總結了前人種茶、飲茶的經驗,提出了品茶的標準,為飲茶風俗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飲茶不分貴賤,上層社會講究品茶,講究用水、茶具、點茶的技巧;下層社會的民眾則看中茶水解渴藥用的功效。

因此當時無論南方北方,從京城到邊疆隨處可見大小茶肆。

食店

和酒肆、茶肆的休閑社交功能相比,食店更注重飲食本身。食店的種類很多,有專門出售主食的餅肆、糕肆、畢羅肆。也有既出售主食,也兼及肉蔬的綜合性食店,他們按季節的變換出售時令食品,價格平實,非常受歡迎。

可見,《長安十二時辰》里長安人的生活水準在某些程度要比我們現代人的還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秦之歌 的精彩文章:

楚國自稱蠻夷之族,歷史上他真是蠻夷民族嗎?和華夏民族有何關係?
古代官員家中有人去世,都要遵守居喪制度,它都包含什麼內容呢?

TAG:大秦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