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影視公司半年報,過半利潤下滑,華誼兄弟暫列「虧損王」

影視公司半年報,過半利潤下滑,華誼兄弟暫列「虧損王」

影視公司半年報,過半利潤下滑,華誼兄弟暫列「虧損王」

本文共1982字

閱讀完約4分鐘

2018年,由於范冰冰事件引發的行業稅收補繳、明星限薪等對影視行業造成嚴重的衝擊,影視行業一夜之間好像由盛夏進入了嚴冬。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進入2019年之後,「嚴冬」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冷酷了,現在進入了一個冰凍時代。

對影視行業來說,降溫仍在持續。7月中旬,影視公司接連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影視行業成虧損「重災區」。

1

影視公司半年報業績普遍大跌

利潤下滑均超60%

截至目前,25家影視概念股中已有1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其中1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華誼兄弟、北京文化、唐德影視、當代東方、長城影視、華策影視等6家出現首虧。

光線傳媒、幸福藍海、慈文傳媒、歡瑞世紀、萬達電影等5家利潤下降超50%。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影視項目成本同比上升,業務利潤同比下降;全國電影票房同比下降,單銀幕產出持續下滑。

其中唐德影視、北京文化和驊威文化的凈利潤增長率更是分別達到了:-208.41%、-312.73%和-482.93%。「影視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成為虧損王,預虧逾3億元。

影視公司半年報,過半利潤下滑,華誼兄弟暫列「虧損王」

影視公司陸續發布2019上半年業績預告

四年前,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萬達影視、博納影業、樂視影業被媒體冠以「民營影視企業五大」的稱號,它們在國內電影市場堪稱「票房收割機」。而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

樂視影業受樂視網的債務牽連從而賣身融創,一個月前公司創始人、原董事長張昭辭任,未來之路只能用「迷茫」來解釋。

博納影業私有化轉戰A股之路坎坷,最新的進展停留在3月份證監會的38個大問題意見反饋。

萬達電影是當前影視行業內市值最高的「老大」,總市值在350億元左右。然而,今年上半年,萬達電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65%。值得注意的是,一向財大氣粗的萬達電影也開始顯現缺錢的「窘境」。

今年7月,萬達電影再次募資,2019年度預計為萬達影視提供總額度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擔保,主要為了滿足萬達影視業務發展需要。

業績虧損,也讓不少影視公司面臨了不小的資金壓力。華誼兄弟資金鏈緊張表現尤為明顯。根據半年報顯示,華誼兄弟預計2019年上半年巨虧3.24億元-3.3億元。

資料顯示,自今年6月份以來,王氏兄弟頻繁質押股權緩解資金壓力,截至7月3日,王中軍累計質押共計5.71億股華誼兄弟,占其持全部股份的90.77%。

儘管和萬達影視一樣,光線傳媒業績雖沒有出現虧損,但較去年同期也出現大幅下滑。光線傳媒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光線傳媒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0.85億元-1.05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21.07億元下降95.02%-95.97%。

影視行業業績的不斷下滑,也讓曾經喊出「千億市值」的光線傳媒和華誼兄弟曾經的底氣不再。

2

影視行業低迷是主因

行業正面臨洗牌

對於業績普遍大跌的原因,眾多影視公司給出的答案是大同小異,基本歸類於政策趨嚴、票房下降、好項目變少等原因。

據多位影視行業人士反映,今年行業和資本的信心仍然不足,其中一大原因為影視項目撤檔、換檔較為頻繁。

政策趨嚴主要表現在審片制度的要求加大。暑期應該是影視行業的旺季,但其中今年上半年一共有4部電影要求撤下暑期檔,華誼佔了兩部:《八佰》和《小小的願望》。業內人士稱,投資高達5億多的《八佰》,預計票房30億,對華誼影響較大。

影視公司半年報,過半利潤下滑,華誼兄弟暫列「虧損王」

相繼被撤檔的《少年的你》和《八佰》

票房降低也是影視上市公司業績虧損的原因之一,在2019年尤其明顯。

根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的統計,截至6月30日,2019上半年總票房為311.6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7個百分點,這也是同期電影票房9年來的首次下滑,其中,國產電影票房凈減少超32億元,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原因。

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觀影人次。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8.08億人次走進電影院,同比下滑10.3%,人次縮水超過9千萬,觀眾流失嚴重。據了解,這是自2011年以來中國內地票房與觀影人群首次雙雙下降。

「近兩年影視行業遇到嚴監管,項目撤檔換檔等現象比較突出。這對於資本的傷害其實很大,去年到現在私募資本市場在影視領域的投資幾乎是腰斬,下滑嚴重。」業內人士談到,目前更加明細、可預期、可操作的管理規則是缺席的,也是影視界一直在呼喚的。

除了電影行業,今年電視劇行業的形勢似乎比去年更加嚴峻,電視劇龍頭股也出現了大幅度虧損。

例如,電視劇為主業的華策影視出現首虧,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6000萬元至5500萬元,同比下降120.74%至119.01%,競爭對手唐德影視虧損更嚴重,預計虧損7250萬至7750萬元。另外,長城影視同比下降123%;歡瑞世紀則同比下降60-70%;慈文傳媒同比下降51%-61%。

「電視劇行業,2018年以來的稅收調整、資本外移、爆款缺位等一系列震蕩,還在持續當中。曾經我們不缺錢,但是現在不缺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我們要重新適應缺錢的日子,缺錢的日子對質量要求反而更高了」業內人士談到。

可以看到,曾經由於行業門檻降低,目前國內影視公司的數量急劇增加,最終造成影視行業數量泛濫,行業產能過剩。目前,影視行業頻頻遇冷,國內影視企業也是時候面對這波洗牌,重新「亮劍」了。

部分資料來自封面新聞、時代周報等

編輯|陳思源 審核|秦川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本報法律顧問

北京煒衡(成都)律師事務所 羅浩斐 律師

聯繫金妹兒

商務合作:028-869684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